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准公共产品与非营利组织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江  孙淑云 《经济问题》2007,330(2):25-27
准公共产品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市场产品之间的一种公共产品,无论是市场提供还是政府提供,都存在着失灵;基于此,非营利组织得以产生和发展.非营利组织弥补了市场和政府提供准公共产品的各自缺陷,改善了社会福利的有效提供,推进了人类生存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政策与法律环境还欠缺,有必要在推进政府体制改革的同时,落实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政策支持措施,同时,完善非营利组织健康发展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2.
非营利组织作为第三部门,有其存在的功能必要.因此,运用西方相关的经济理论,从多角度切入,得出有效的引申和推理.福利政府理论和相互依赖理论得出这样的推论:经济越发达,政府提供社会福利服务的程度就会越深,非营利组织的规模就会越小,非营利组织中医疗、教育与社会服务的部门就会越小.实际上该结论并不成立,而是另有其他重要因素在影响着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选择非营利组织或是企业存有争议。通过分析两种制度安排(传统购买模式和合作购买模式)下,三种情境中非营利组织以及企业的总福利产出水平,来比较两种组织形式的绩效以做出选择判断。研究表明在不损害社会福利的条件下,创新投资带来更高的利润,就更适合企业。但是合作购买模式提供了非营利组织福利改进的机会。同时还发现非营利组织提供公共服务有过度投资倾向。但是如果过度投资行为得以约束,非营利组织比企业能产生更高的总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营利组织作为独立于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第三方组织,它在弥补政府、市场失灵方面,在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从纵向和其他国家比较来看,我国的非营利组织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构成了萌芽时期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巨大阻力。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国情提出我国转型期非营利组织完善的动力机制,从而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5.
随着老龄化的推进,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引入第三方非营利组织参与养老服务,是满足养老需求的重要方式。它有利于降低养老服务成本,整合社会福利资源,拓展资金来源,提高服务效率,满足老人的多方面需求。但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还存在资金不充裕、从业人员不稳定、政府和资金支持力度不够、监管不完善等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促进非营利组织更好地参与居家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6.
强化政府管理者角色 促进非营利组织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国内外的实践和研究,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的公益作用日益突出。在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如何推动非营利组织健康发展,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根据中国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实际特点,从立法建设、制度监管、资金筹措和鼓励民众参与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对政府如何重塑管理者的角色推动非营利组织发展提出设想,为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建设性论证。  相似文献   

7.
当前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主要从非营利组织与政府、企业的协同发展等宏观角度入手,相对忽略了微观层面上组织能力建设在非营利组织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非营利组织的组织学习与组织绩效关联机制的理论框架,并结合浙江省邵逸夫医院组织学习的经验,对组织学习如何影响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如下:非营利组织的学习过程可分为知识获取、知识吸收和知识创新三个阶段;通过改善非营利组织的学习环境对知识获取、知识吸收和知识创新的促进效果,可以很好地提升其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8.
非营利组织具有所有者空位、非分配约束等较为独特的性质,在社会经济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经济理论对非营利组织的关注自初始洞见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弥补政府失灵、弥补合约失灵以及供给创新等多种理论,近年来社会企业的出现对非营利组织的经济理论研究又带来了新的挑战。深入研究非营利组织、促进其快速协调发展是社会和谐、制度创新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张明 《经济师》2008,(6):10-11
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国治理缺失问题已经阻碍了非营利组织的正常发展。文章基于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从内部治理的外部环境的角度探究非营利组织目前所处的困境,发现构建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的一般分析框架,完善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浅谈非营利组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论述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探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发展非营利组织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对非营利组织概念的国际比较和相关概念的辨析,给出了适合于中国的非营利组织的定义。  相似文献   

11.
刘静 《新经济》2016,(5):13-14
本文在分析进行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意义的基础上,基于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构建了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三层结构、21个指标),并利用GA-BP算法建立了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模型,并以收集到的样本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杨郁军 《经济师》2006,(5):56-57
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政府应当为其提供法律与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环境,构建非营利组织的问责交待机制,引导更多志愿者参与保障服务。  相似文献   

13.
张成林 《时代经贸》2013,(12):172-173
非营利组织公信力是非营利组织的生命线,如何提升公信力是我国非营利组织当前面临的难题。本文从非营利组织及其公信力的概念入手,应用PEST分析法深入分析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并建立政府监管部门、非营利组织和社会公民三方博彝模型,对博弈结果进行因素分析;最后提出非营利组织提升公信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非营利组织公信力是非营利组织的生命线,如何提升公信力是我国非营利组织当前面临的难题。本文从非营利组织及其公信力的概念入手,应用PEST分析法深入分析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并建立政府监管部门、非营利组织和社会公民三方博弈模型,对博弈结果进行因素分析;最后提出非营利组织提升公信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非营利组织的兴起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但随着政府资助的减少和公众对非营利组织要求的增加,非营利组织不得不寻求从企业获得更多的捐赠。采用梳理和整合相关文献的方法,归纳出企业捐赠行为对非营利组织发展的三方面促进作用:提供筹资渠道、促进有效运作和管理、提升组织知名度。  相似文献   

16.
陈慧 《生产力研究》2011,(8):109-111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轨时期,面临着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就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为弥补"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营利组织作为独立于政府与企业外的第三部门正以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蓬勃地发展着。目前,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存在着不对等的合作关系,文章旨在寻求构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和谐互动合作关系的途径,从而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水平,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人民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非营利组织会计人员素质问题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营利组织作为与政府和企业并列的“第三部门”,是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筹集社会资金等提供公共产品,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它既可以有效弥补政府财政资金在提供公共产品上的不足,又可以避免像企业那样的趋利倾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问题。因此,对于非营利组织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就提到了日程上来。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关系到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空间的大小,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对于非营利组织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就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运用税收政策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做法。美国作为世界上税收制度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对非营利组织的税收政策极大地促进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完善。与美国的非营利组织税收政策相比,我国对非营利组织的税收政策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曾韶华  林琳 《技术经济》2008,27(5):84-91
本文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非营利组织平衡计分卡进行了改造,构建了服务价值、财务、内部过程、人力发展和资金提供者五个维度及其关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尝试引入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计算各维度及其指标的权重,以期为非营利组织系统地构建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有益的指引。  相似文献   

20.
胡杨成 《技术经济》2011,30(10):120-125
在比较和分析现有的组织绩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依据平衡计分卡,结合文献资料、预试和访谈资料,初步遴选出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指标;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了包括4个主成分因子的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该评价体系对4家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进行模糊评价。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多数非营利组织的绩效水平偏低,以顾客为导向、提升内部运营效率应成为改善非营利组织绩效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