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天柱  银路  程跃  邱杉 《技术经济》2009,28(12):4-11
在产业集群理论的总体框架下,本文以国外五个典型集群为研究对象,归纳了生物技术产业集群演化的关键动力要素,即科学研究、风险投资、传统大企业介入、政府支持、中介机构、市场需求、创新文化、相关产业支撑、龙头企业以及"龙头企业-专家型公司-科研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要素的演进和集群发展的内在规律。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基于政府的视角得出若干促进我国生物园区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以3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案例为样本,运用扎根理论的三阶段编码方法,从联盟合作机制视角,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影响机制模型,对联盟稳定性进行多案例探索性研究,得出以下命题:运行机制、控制机制、激励机制和整合机制共同构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长效合作机制,该四维机制作为联盟运行的机制保障,有助于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政府政策能强化联盟合作机制对联盟稳定性的促进作用。结论可为战略联盟长效合作机制构建以及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金融发展对农民增收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同区域使得这种影响的程度不同。文章以1998—2008的统计数据为样本,从我国金融发展研究的角度,发现中部地区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影响最大,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支持力度最小,进而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GE指数及其分解方法,对1984-2009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及其内部省际间收入差距大小,及其在总区域收入差距中的贡献变化趋势进行测度,并利用要素分解法从收入来源视角实证分析农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三大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是我国农民收入差距拉大的最重要原因;工资性收入成为拉大三大区域间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而家庭经营收入则起着缩小差距的作用;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很小,但两者对总收入差距的贡献却呈现微弱的上升趋势,不容轻视.基于研究结果,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我国农村地区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后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至关重要。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格兰仕、广日电梯、奇瑞汽车以及中集集团如何通过由技术引进到消化吸收再到自主集成创新的集成创新模式构建自主创新能力。最后,在案例企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了对其它后发企业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基于通用—费舍案例中被还原的事实真相,本文指出了资产专用性理论和产权理论的逻辑瑕疵及其经验含义的不可靠性,并从竞争战略的角度对该案例进行了重新分析。达到的基本理解是:对于企业边界的决定,最主要的诱因是获取竞争优势,而不是规避机会主义行为。为获取竞争优势,企业必须独占稀缺性战略资产,从而将其“保护”在企业边界以内,同时还必须获得生产过程的良好协作,然而,无论是满足哪一个条件,一体化或科层机制的本身都只提供了部分“手段”,企业家的行政领导能力和经营智慧构成了另外一部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于2007年提出的"一圈两翼"发展战略是一项典型的多目标战略决策,这一重大决策涉及到农民增产增收、自然环境保护、人文社会环境改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简要回顾重庆市两翼地区的经济、农业发展现状,明确农民实现增收的同时应达到保护环境的目标,分析多目标战略实施所遇到的困难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华  金明浩 《生产力研究》2023,(10):118-125
本研究以案例研究国际贸易壁垒中的知识产权壁垒形成和类型,以及如何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研究将国际竞争力依据来源不同划分为技术控制、市场控制、政策控制三种类型,进而传导给国际贸易中技术控制型、市场控制型和政策控制型的知识产权壁垒。从访谈、观察和公开数据分析出内因、外因,采用解释方法和跨案例研究链接案例材料与分析找出理论问题的原因。研究发现:技术屏障型的国际知识产权壁垒主要体现在专利创造能力不足,配置的资源不够;技术创新的原动力不足影响了创造能力,缺乏差异化的专利战略。市场控制型知识产权壁垒的起因与案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集中从捕获市场需求、建立研发项目,延续到产品生产、技术实现,综合外部资源构建企业能力不足。应对政策控制型知识产权壁垒未能充分考虑产业集聚效应,发挥协同运用能力。最后,研究提出应对产业共性问题的企业知识产权能力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9.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交叉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了1999 - 2009年我国31个省市的基础设施水平和工业效率,对我国基础设施与工业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检验了基础设施分项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对工业效率的提升存在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基础设施分项例如能源和电信基础设施对工业效率均存在着显著的积极影响,但交通和邮政基础设施的影响却是负向的;此外,各区域基础设施分项水平对各区域工业效率的影响也不一致,反映出基础设施水平与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东、中、西部①经济总量不平衡性和环境问题已相当严峻,并影响到发展的可持续性。该文从总量经济出发,分析导致东、中、西部地区总量经济差异的原因在于三次产业结构差异,导致三次产业结构差异的原因在于各行业结构和全要素生产率差异,得出是由于产业(行业)结构不同导致了三大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差异;并构建了包含产业结构、社会发展等指标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东、中、西部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评价;提出了实现产业合理布局与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