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进昌 《齐鲁质量》2003,(12):29-29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业内目前关于“中国制造”的话题众说纷纭。一时间,中国将变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将再现当年“美国制造”和“日本制造”辉煌的说法不时见诸媒体。  相似文献   

2.
《山东企业管理》2011,(5):47-48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快,国际著名投行纷纷推动其国际化进程,加速对海外市场的布局。在这一场全新的抢占国际市场的狂潮中,被誉为华尔街“三剑客”的国际著名投资银行美林、摩根斯坦利及高盛出尽风头。  相似文献   

3.
《企业研究报告》2007,(10):F0002-F0002
近期,“中国制造”成为一系列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事件的焦点,有毒宠物食品、有毒牙膏、铅超标玩具、不合格轮胎、禁类抗生素水产品等报道引起了国内外消费者界对“中国制造”的广泛关注。“中国制造”面临的信任危机一方面是由于一些海外媒体恶意的对“中国制造”进行“妖魔化”宣传,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制造”缺乏品牌支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缺位,中国品牌并没有同中国产品一同走出世界。[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马蕾 《东方企业家》2004,(11):48-49
斗牛士的野蛮行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新的国际贸易课题摆在了企业家的案头。在推动企业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他们不仅要提升品牌档次.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识.更要掌握实务操作能力.拥有国际化竞争的经营技巧。  相似文献   

5.
"世界杯"结束之后,足球热潮仍在持续,非洲采购商已经尝到"中国制造"价廉物美的甜头,此时中国企业趁热打铁开拓非洲市场将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6.
《企业家信息》2012,(6):21-30
编者按: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带动就业,积累外汇,可以说,没有“中国制造”就没有改革开放巨大的物质成就。然而,高速发展后,“中国制造”也暴露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国制造不仅面临着价值链位置低端、没有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惊险一跃的老问题,而且又遭遇到劳动力老化、人口数量型红利...  相似文献   

7.
随着缅甸民主变革的一步步深入,人民不但对自己的政府有着各种各样的期盼,更对外来的事物开始有了更高的要求,一度雄霸缅甸全境的“中国制造”正在遭遇越来越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9.
浅析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三步走”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举 《企业活力》2006,(10):52-53
中国现今的国内市场实际上已经是国际化的市场,在与跨国公司的博弈中,国际化是中国企业的现实选择。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企业的国际化道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先要走出国门,到国际舞台上与跨国企业竞争;然后挤进主流市场,到主流渠道销售主流产品;最后做成当地的主流品牌。  相似文献   

10.
《中外管理》2005,(12):84-85
摧枯拉朽的中国制造业今年终于引发了全球的恐慌与打压。中国企业如何在发展中与全球实现和谐?如何赢得目标市场的接纳?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贸易争端?“走出去”的同时该怎样学好“为客之道“?我们内部又该如何解决各自为战的宿疾?  相似文献   

11.
在生产率较快提高的前提下,工资上升不但不会丧失市场竞争力,反而可以让国内市场变得越来越厚实,成为培育较高品质中国制造能力的一个规模极其巨大的温床。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人最近的表现让工厂主们着实吃惊不小。这个规模庞大的群体似乎正在改变几十年来形成的沉默而内向的性格,开始用一些特别、甚至极端的方式主张自己的权利。在负载“中国制造”这艘巨轮前行了三十余年之后。工人们却发现,自己的利益已像巨轮制造的浪花一样,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的20年,基于参与国际的加工组装分工,“中国制造”得以崛起。  相似文献   

14.
究竟什么是成功的全球化?一个企业全球化是否成功,要看它在全球利润分配中所占的份额。企业的目的是盈利,如果全球化对企业的利润没有正面影响,或者没有增加企业在全球利润分配中所占的份额,那么,它的全球化就很难称为成功。这意味着该企业应拥有领先的全球规模,强势的全球品牌,并且有全球领先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制造”的产业模式,存在新材料和中场发展不足的状况,目前的产业链中比较优势是矿产及初加工材料的出口和不直接面向国际市场的成品生产,其中中场产品,特别是核心零部件和精密零件,主要已进口为主。从整个产业看,产业链如图3所示,呈字母“Z”形。  相似文献   

16.
17.
一直以来,“美国创意,日本设计,韩国研发,中国制造”为人称道。中国是“制造大国”,不是“制造强国”,更不是“品牌大国”,而打造品牌,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当“中国制造”又一次面对质疑,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冷静和旁观。[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是贯穿于“中国制造”发展始终的,对于“中国制造”的过去、现在、将来,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中国制造”的逐步崛起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中国制造”现阶段的发展瓶颈是科技创新;“中国制造”未来要想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必然依靠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20.
《经营者》2008,(3):18-18
2007年,中国“入世”的第六年。 这一年,中国经济以超常的速度,扩充着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在世界经济的版图上不断刷新着自己的记录,与世界各国经济加速融合,已经成为国际经济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一年,“中国制造”成了国际媒体中出现最多的词汇之一,它为中国创造高速增长的GDP的同时,更为全球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实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