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11月,靠车桥起家的民营小兄弟曙光车桥兼并了赫赫有名的国营老大哥黄海客车,消息传出,“蛇吞象”,“小鱼吃大鱼”两词汇密集见诸媒体。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件“不小心捡个大元宝”的好事,曙光这一年来应该一直“没事偷着乐”才对。但2004年3月,本刊记者见到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董事长李进巅时,他却很激动,“去年一年,我哪有心情平静地和你们一起聊天呀?!黄海的问题搞得我们焦头烂额!” 在曙光兼并黄海后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李进巅和他的企业究竟经历了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体制之痛     
李进巅不是王金玉(北气福田总经理),更不是背靠传统大集团的苗圩(东风汽车总经理)、竺延风(一汽集团总经理),李进巅最终没有成为最大的赢家,胜焉?败焉?喜焉?怒焉?个中故事恰恰透出曙光20年戏剧化的体制变革之痛。  相似文献   

3.
《北京房地产》2004,(7):99-103
他,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受过“文革”的苦,享过改革的福。别人说他是个精明能干的商人,善于包装,喜欢做概念;他却说自己是个朴实的农民,性格内向,只有大专文凭。他29岁开发了万通新世界,之后又相继开发了SOHO现代城、建外SOHO等知名的楼盘,一举成名,被称为中国房地产界的青年奇才。2001年,潘石屹又邀请了12位著名的建筑师在长城脚下盖起了12栋别墅,他说,要把这些房子盖成可以收藏的艺术品,在建筑史上留下一笔。在变化和反差的背后,房地产大腕潘石屹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究竟是什么因素成就了他的今天?是性格还是时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潘石屹,解开他内心的这个秘密。  相似文献   

4.
1913年3月31日,一个伟大的生命溘然长逝了。病榻上,他给世界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啊,我要爬山了……”这个生命已经终结在高山之巅了。不是吗?他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大金融家之一,他在商业界的威望已超过美国政府,有“华尔街第一号指令”之说。他自己也曾经毫不客气地说,“当今推动美国的是我!”但他一生奋勇攀登的锐气和由此形成的惯性,让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念念不忘“爬山”。这个人就是靠买下一船咖啡起家的约翰·皮尔庞特·摩根。他控制着全国金  相似文献   

5.
他多年来一直捐助自己家乡的贫困生,现在又连续3年在广东和平县一次性认领了60个孩子。另外,他还捐助家乡修路、架桥、通电……“你用来捐助我的,是做生意赚来的吗?”我问。“不,就靠我的工资。”“你月工资多少?”“4000多元。”“那捐助了这么多学生,自己也不剩多少了吧?”我惊诧了。“他现在还算过得去,早几年他捐助家乡建设,有时还向我们借钱呢。”他的朋友接我的话道。和他的朋友细聊起来,这才知道,为了赞助贫困生,他自己从来舍不得买超过100元的衣服。从1995年到现在,他捐助的钱已经超过了20万元了。是什么力量,使他像一口永不枯竭的…  相似文献   

6.
映霜 《数据》2003,(8):54-55
回到家里,一开门,冯娟乐滋滋地看着他,把他吓了一跳。他赶紧低头脱鞋,心想:难道她看见他与方露了?有这么巧吗?八百年没有见,一见还给她看见了?又想:不可能,不可能!又没作贼,怎么就心虚了?于是,他定了定神,把鞋脱了,立起身来边脱衣服边问冯娟:“赵立睡了?这么高兴?有什么好事?”“叫你猜也猜不着。” 冯娟说:“真的是好事。”“是吗?” 赵小鹏说:“说来听听。”“我要下海了。” 冯娟说:“我要挣大钱了。”“不对吧,” 赵小鹏的心落下来,对他说:“我记得你们档案馆去年就已经把精简机构这事给完成了,怎么现在又来一次?这么说你下岗了?”“看…  相似文献   

7.
谁书写2006     
凌平 《经营者》2007,(1):6-6
他手持《可兰经》,表情平静地对目击者说“:不要害怕。”北京时间2006年12月30日11点5分左右,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处以绞刑。一代沙漠枭雄在2007年即将到来的时候结束了生命。不管这种结局是否公正人道,萨达姆为世界留下了他的印迹,伊拉克因为他而写下了一段动乱的历史。2006年发生了什么?改变了什么?意味着什么?又能为未来留下什么?这是每个站在这样新旧年份交替时点的人都会想到的问题。而那些在历史嬗变中发挥作用的人物们,从来不会被忘记。他们中有“重磅级人物”,诸如朝鲜领导人金正日、教皇本笃十六世、美国总统布什、美国副总统切尼…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走了能留下什么?我们希望他留下什么?滕伯乐老先生在自己75岁的时候离开了,离开了我们,离开了正在成长的中国汽车工业,让人遗憾。  相似文献   

9.
当众多企业为“经济过剩”、“市场疲软”、“产品积压”而一筹莫展时,国营庆江机器厂1997年上半年的产品订货已到1999年一季度。这个地处深山沟里的兵工企业,在既无地理、交通优势,又无通信便利的艰苦条件下,靠什么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拥有自己的一方“乐土”呢? 军品断炊,民品安在?在开发支柱产品的路上,庆江人留下了“夜敲教授门”的美谈……军转民以前的庆江厂也曾因生产出优质高炮受过表彰。但进入80年代后,军品锐减为零,一下子把庆江厂推向了开发  相似文献   

10.
王琦 《中国企业家》2005,(19):65-67
在宏观调控下的萧条时刻,中国地产业最神秘的大亨究竟在想些什么?他的雄心难道仅仅局限于房地产?这是一个最坏的时期,也是一个最好的时期。当几乎全中国的房地产大佬们几乎都选择了“抓内控”、“收缩战线”、“抱团过冬”来挺过2005年时,朱孟依的策略却是反其道而行之。  相似文献   

11.
《经营者》2004,(Z1)
<正> 品牌策略一般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探讨。从外国来说,一般都是你的商业战略是什么?你想使你的客户怎么样看待你?你要认识到谁是你的客户?你想你的品牌在客户头脑里占什么地位? 我们看到美国“运通卡”怎么样理解自己的定位,同时他也想他的客户怎么样看待他。从以上的三点来看,“运通卡“不把自己作为一个信用卡公司,而是作为一个娱乐公司,他想让他的客户把他认为是一个服务型公司;美国“运  相似文献   

12.
在北京的几年里,已经目睹了一些这个城市的辉煌和变迁。我总是在想,每到一个城市,我为这个城市的历史能留下些什么?  相似文献   

13.
年轻时候的雷鸣就像是个“愤青”,这可在今天已是58岁的雷鸣身上看不出来。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成功?圣经有云:“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灵魂,有什么益处呢?”信奉基督的雷鸣多次在采访中引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看法。硬、诚、善、慎2001年,雷鸣离开了著名的高通公司,“高通公司是一个家族企业,很多公司决策实质上是一种家族决策,它是从家族、公司的观念出发,考虑的问题是今天或者明天赚不赚钱。”这是雷鸣向《中国新时代》阐述的他离开的理由。既然存在处理中国战略方面与高通不同的想法和在诚信问题上的分歧,需要离开的时候,雷鸣就会离开…  相似文献   

14.
曾听过这样一个有关“风水文化”的小故事:一位企业家花费了几亿建造了一幢漂亮雄伟的写字楼。企业家把自己的公司搬到18层,以图个“要发”的吉利。他又把自己的办公室布置在写字楼大厦的东南角。办公室宽大敞亮,阳光充沛,清风凉爽。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位企业家就把电梯中标的“18”层改成了“17·1”层,为什么呢?原来他每天上班上楼,电梯员都问“:王总,到第几层啊?”他都回答说:“18层。”久而久之,他突然想到古代民间有个说法是“地狱有十八层”,所以他为了避开这个念头,就把“18”改成“17·1”了。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一个问题:美国著…  相似文献   

15.
高福成 《中国质量》2006,(10):70-73
5S并不等于TPM,这是在推行TPM活动时应先建立的观念。近几年企业界对TPM活动发生推动的兴趣,但问及厂商:“TPM做些什么?”有人回答:“TPM就是做5S,扫扫地,把机器擦干净。”从这个答案不难了解,为何很多企业推行TPM数年,却无显著具体成效。  相似文献   

16.
开心一刻     
女儿们 父亲下班回家。他的儿女围拢过来,按次序汇报自己在家干了些什么活。 “我把所有的碗碟都洗干净了。” 老大说。“我把  相似文献   

17.
每一期杂志新鲜出炉的时候,我们总要到采访对象那里,把杂志亲手送给他们。一次,恰巧那位采访对象不在,而她的同事接待了我,他翻了翻杂志后问我:“现在做记的也不容易,你送杂志过来一定是想让我们经理多订些杂志吧?”我反问他:“这有什么区别吗?”他把我的问话当成默许之后,竟不屑地看了我一眼说:“当然不一样了,作业务的现在谁瞧得起啊!”  相似文献   

18.
面对 WTO,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古人说 :“知已知彼 ,百战不殆”。这就是说我们在“知彼”的方面 ,首先要对 WTO这个组织的基本功能要有所了解 ,她对国际贸易和市场秩序起什么作用 ?什么是国际惯例 ?它的内容是什么 ?我们通常所说与国际接轨 ,接什么“轨”?其次是在“入世”谈判进程中 ,我国政府与外国签了哪些单 ,订了什么约 ,让了什么利 ,哪些对我们是有利的 ,哪些对我们是不利的。怎样扬长避短 ,克服当前困难 ,扭转被动的局面。“入世”后 ,中国经济将全面与世界经济接轨 ,这意味着中国要按国际通用…  相似文献   

19.
中诚信 弃守     
对开放的恐惧使毛振华意识到自己将面临要么出售要么淘汰的命运走出大门时,毛振华轻轻摸了一下铭牌,“看见了吗,换成人家的了。”铭牌上一行金字“穆迪中诚信国际”。14年前,这个精明而爽直的湖北人告诉朋友他要办一家评级公司,做“中国的穆迪”,朋友问他,什么是评级公司?穆迪是谁?如今,当中国诚信信  相似文献   

20.
<正>“上市”,一个充满诱惑又令人亦喜亦悲的字眼。掌上灵通创始人吴峻曾这样惊叹道:“掌上灵通上市就像一台好莱坞大戏,杨镭是第一男主角。”《飞向纳斯达克的分分秒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为那些渴求通过“上市”来实现自己梦想的企业家,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典范”。杨镭,一个自勉、自傲、自强、水不言败的ToughGuy硬汉了;一个恪守“专注”、“创业”、“踏实”、“低调”的人;一个有着传统价值观却领着一群20多岁年轻人一起创业的人……从中关村淘到的第一桶金,到把一个中国公司带去纳斯达克上市,他可谓是创业者中的“枭雄”。期间,他经历了什么?他是怎样创造通信史上奇迹的?他成功的秘诀又有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