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马壮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11):123-126
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创新型国家建设在于人才,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力量,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在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人才培养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建立和完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社会大环境是“双型”社会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9,(7)
促进创意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是西部地区未来产业升级,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努力方向,而人才队伍建设成为关键。然而,西部地区的人才严重匮乏制约了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实施。对比发现,创意阶层和科技人才的专业特点和个性特征高度吻合,因此,通过将创意阶层理论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进行融合和延伸,对创意阶层和科技人才的准确定位、人才的培养、吸引和聚集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2022年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为了深入学习贯彻、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形成人才国际竞争优势,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技术经济》编辑部于2022年11月27日组织举办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现代化建设科技人才体系研究”座谈会,参会的11位科技人才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围绕“教育、科技、人才如何协同配合、系统集成,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如何更好地加强国家战略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如何深化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如何实现加快世界人才中心建设”等重要论述展开热烈讨论。现将参会专家发言要点刊登如下。同时《技术经济》还将陆续刊登“学习、研究、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文章,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及其信息科技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产业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我国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正是适应这种发展的需要 ,是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四个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信息化提供物质和技术上的保证。全面提高信息科技人才培养的质量 ,正是适应这种需要并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的保证 ,才能大力推进我国信息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知识、技术和信息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经济发展的路径也从资本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的工业化逐步转向以知识资本、技术和人才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化。人才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无论是国家之间还是区域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才的竞争。以科技人才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构建了科技人才开发水平测评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模型对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区的科技人才开发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提高我国科技人才开发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省要贯彻实施“科教兴冀”战略,实现建设经济强省的奋斗目标,关键是要有一批中、高层次的科技人才。谁拥有高层次人才,谁就能够占据经济竞争、科技开发的制高点,占有主动权。因此,我省要切实增强发展高科技、加速培养中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紧迫感,要优化人才资源的配置机制,为我省实现跨越式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7.
以“九五”时期以来浙江省颁布的119份科技人才政策为研究样本,采用“政策年度”、“适用对象”、“政策类别”和“政策文种”四维度对政策文本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不同时期浙江省科技人才政策与该时期的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导向密切相关,但是政策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其连续性和稳定性亟待提高;有关人才评价、人才激励以及人才保障类型的政策需进一步完善;已颁布政策有较强规范性和约束性,而指导性与可操作性不强。  相似文献   

8.
从影响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的经济环境、科技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才市场环境等6大因素入手,选择33项评价指标,运用熵权法对我国内地(除西藏外)四大区域30个省(市、自治区)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环境进行评价与比较。研究表明:四大区域人才发展环境差异显著,东部地区优势明显,东北地区次之,中部地区较弱,西部地区最差,区域内部各省(市,自治区)的人才发展环境也呈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人才战略是第一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要素。在支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是首要的资源。在人力资源中,各类学有专长、干有技能的人才是核心、是精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是科技的载体,离开人才无从谈科技。讲发展,无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还是文化繁荣,首先要讲如何育才、聚才、用才。讲战略,无论哪个领域、哪个层次,还是哪个时期的战略,脱离人才都难以实施。因此,人才战略是第一位的战略。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受软、硬环境条件方面的限制,长期以来欠发达地区科技人才匮乏,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亲、情"关系和"地缘"关系以及科技援建人才的便利条件,致力于构建高层次科技人才资源共享机制;大力培育和有效利用各类实用科技人才,实现实用科技人才本土化。  相似文献   

11.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判断社会进步与判断社会性质是两个标准,不是一个标准。所有制的不同性质和形式,不能成为判断社会进步的标准。“解放生产方,发展生产力”,不能成为判断社会性质的标准。把它作为判断社会主义性质的“本质的枝心”、“本质的首要特征”并与资本主义相区别,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2.
里白 《经济师》2006,(7):6-7
全球化的科技与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尤其是科技人才资源的竞争。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人才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组成部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科技人才的流动适应了科技发展的形势需求。但如何引导科技人才合理流动和加强规范管理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首届杰出管理者年会”上,本刊记者听取了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京文教授的发言。他对科技人才的流动状况进行了分析,就规范科技人才管理提出了建议。现摘要以访谈的形式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的挑战和现代社会的进步,要求高等教育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这是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欠发达地区企业留住人才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淳悦峻 《当代经济》2003,(11):19-19
人才流失已成为欠发达地区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并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为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促进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来临之际,一切企业均把人才资源当作第一资源,把企业的技术竞争、管理竞争归结为人才的竞争。哪个企业拥有了一流的人才,哪个企业就能够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时代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 ,作用越来越大。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知识分子工作 ,抓紧培养和造就一支科技人才大军 ,已经成为组织工作面向新世纪的一项战略任务。一、用好现有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就顺平而言 ,人才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 ,在寄希望于由外向内流入的同时 ,更要立足于自身培养 ,在发现人才、挖掘人才、保证人才增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 ,重点是加强对现有人才、存量人才的再教育 ,再开发。去年以来 ,顺平县大力实施“人才再造”工程 ,通过成立人才信息网 ,设立…  相似文献   

16.
<正> 当前科技、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这就是高级科技人才正在成为人才资本。许多知名企业都建立了核心科技工作团队,将其视为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措施,构成企业发展动力的最重要的资本。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公司制正在发生新的变化。过去在公司占控  相似文献   

17.
从人才投入、环境建设和成果产出3个方面选取18个指标,构建了我国区域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资源投入、智力成果、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4个公共因子,对我国区域科技人才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聚类分析法对各省区科技人才竞争力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当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信息社会时,信息技术是最具有潜力的新的生产力。信息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信息化成为各国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共同选择。以美国推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为标志,全球掀起了以光纤、卫星通信和多媒体为特点的信息化热潮。在我国,推进信息化建设已被党和国家摆在了科技、经济、国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并把它作为促进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的一项战略性事业来抓。加快西部大开发为银川市积极推进信息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进一步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十五”计划纲要提出“以发展为主题”,这是社会发展观念和战略上的转变,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进入新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已进入到一个新时期,其主要表现是,已完成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开始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在社会整体达到小康的基础上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初步建立并开始进入完善阶段,即将加入WTO并全面融入世界经济。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奠定了未来较好发展基础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失衡。这些失衡主要是,个人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收入判别越来越大,开始影响到社会稳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经济发展付出了沉重代价;社会风气败坏,社会文化落后。这促使国人思考社会发展的真正内涵。中国的现代化,并不是单一的经济现代化。“十五”计划纲要提出未来5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7%,低于“九五”时期的8.22%,已表明中国已不是一味地、单一地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而是在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的同时,强调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始退位于“以发展为主题”,这是时代的时步,社会的进步,也是中国社会发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20.
把环境建设作为第一竞争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地方的环境建设水平直接关系着该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存质量,影响着经济的发展进程,牵动着社会的全面进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突出,哪个地方环境好,哪个地方吸纳聚集的各种生产要素就多,经济发展就快。特别是在入世后的今天,环境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要实现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就必须把环境建设作为第一竞争点。一、营造优越舒适的人居环境以人为本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为此,必须把创造优越的人居环境放在环境建设的首位。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