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在小学阶段,我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把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工具,使学生掌握这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借助于这一工具来帮助他们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2.
信息素养是当代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信息技术课程在内容上与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具备一致性,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营造素养培育环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培养学生信息道德、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实现其他课程整合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操作能力,而需要养成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在信息社会中使用信息技术,从而更好的支持和协调各种学习和生活活动.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强调情境在教学过程的作用,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4.
信息时代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不仅要注重信息技术培训,更要注重教学实践,而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可以立足课堂教学,从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学反思、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入手,不断改进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培养学生素养的同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很强操作性和应用性的课程,新课标提倡和实施创新性教育,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一是学习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二是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针对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和新的教学要求,我们应运用现代教育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方法与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选修课程开设的进一步完善,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应该如何适应新时代的教学需求已摆在每位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者的面前。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平台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日常课堂教学和开展互动探究学习提供了技术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计算机技术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培养对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和兴趣意识,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自主学习,已成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王旭 《消费导刊》2014,(12):240-240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真实生活情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把教与学紧密地融为一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接受知识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障碍,使教学更加生动,让师生交流更加顺畅,有利于学生们通过网络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同时可以在教师间共享信息资源库,使教学资料达到共享的目的。教师对教学构想产生新的创意,使教学过程发生新的变化,促使学生改变原来的被动学习方式,形成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式的新组合。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材必须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我们主要任务.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面对这场教育革命,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对新课程改革后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做了一些探讨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适应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信息素养,树立和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处理的意识与能力,形成正确的信息文化和信息理论观念.〈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同学们的信息素养和创造素质.教学时应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策略,努力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职业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教学手段的不断创新,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技工学校教学之中。多媒体教学以其学习资源的广泛性,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情境的形象生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助于改变技工学校学生生源质量下降,厌学情绪严重,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张骥 《品牌》2010,(10)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表明,与专业课程整合是其合乎规律的必然:从国际范围来看,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各国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基本上是用第一种模式--单独设课;在90年代中期以后则有不少国家开始探索采用第二种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因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对于教学过程的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可以肯定,整合模式将会成为信息技术教育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阅读、写作、口才、研究性学习等语文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得以更高效、深刻地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最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规定,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传统被动的教学方式对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是很不利的。自主学习式教学是新课改的方向,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发展学生对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理论。而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对初中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文化导向,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提升民族素养。本文就是在这个观点的引领下,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及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5.
贾欣 《品牌》2010,(12)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才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能够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扩展,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使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吕臣俊 《适用技术市场》2011,(14):96-96,104
在当今社会,传统的应试教育正在向素质教育转轨。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剖析.阐述了信息技术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信息技术课程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信息技术教育推动素质教育的途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淡化学科性,强调综合性和渗透性。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教学整合,就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协调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育媒体等诸多的因素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课程整合的目的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人才,使学生的能力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8.
《品牌》2015,(3)
新课程理念是一种注重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它通过向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有趣、挑战的学习素材,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就必然要求即将成为教师的我们转换既有的教育主体、教育情景以及教学评价观念,只有这样小学新课程理念方能真正落实并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多媒体技术与英语学科课程创新融合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关注焦点之一。将网络多媒体技术创新性的注入到英语教学中,给英语教学添加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研究基于多媒体技术的英语教学方式方法,可有效提升教学信息容量、突破英语教学中的时空限制、培养学生的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时代英语学习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陈娜 《致富时代》2010,(7):143-144
对中职生学习现状进行分析,针对中职生缺乏学习兴趣,通过培养学生自信心、增进师生间情感交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等对策,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