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文章探讨粮食市场化条件下,农发行执行政策与防范风险面临的矛盾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徐斐  陈明 《海南金融》2003,(5):38-40
近年来,随着国家粮食购销政策的不断调整和粮食市场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农发行的封闭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本结合实际,提出了扩大监管范围,延伸监管链条,对企业实施“渗透式”监管是农发行做好新时期封闭管理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粮食市场化改革打破了农发行收购贷款封闭管理的政策依据和理论基础,对收购贷款封闭管理特别是风险管理产生重大影响。为此,农发行必须转变观念,采取措施,防范和规避粮食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稳定,粮食市场总量供求基本平衡,粮食市场价格趋稳,已经具备加快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条件.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农发行粮食信贷管理的政策基础、市场环境和企业条件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粮食信贷管理随之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因而应该加以研究,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5.
粮食购销体制市场化改革以来,农发行积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粮棉政策和农业产业政策,以封闭管理为中心,充分履行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以及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发展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随着改革的深入,农发行的职能也将不断得到完善和巩固。但同时,伴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对粮食购销企业以及农发行履行职能,特别是信贷管理带来了新的影响和要求,笔结合实际,就如何适应加入WTO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政策的调整,进一步加强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努力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7.
2004年,宁夏粮食购销市场化后,农发行收购信贷资金供应管理工作的宏观体制、政策环境和客户基础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粮食流通体制存在的问题及粮食市场化改革给农发行经营和信贷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在我国粮食流通体制转型期内,农业发展银行要履行好现阶段职能,充分运用信贷手段和自身优势,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方面起信贷保证作用;在粮食市场化改革方面发挥引导促进作用;进一步强化信贷监管,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在信用咨询和信息服务方面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品种,努力构筑粮食流通领域的诚信机制,营造银企良性互动格局。  相似文献   

9.
随着粮食购销市场的全面放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发行以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为核心的业务经营活动,在执行政策与防范风险的双重压力下,目前正显现出与粮食市场化经营之间的矛盾,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支农空间逐渐狭小。在此,结合宁夏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有关情况,试就粮食购销市场化后农业政策性金融进一步发挥支农作用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收购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直接拉动了非保护价粮食经营活动质与量的不断提升。非保护价粮食贷款供应与管理已经成为一些基层农发行目前粮食信贷业务的主体,成为进一步履行好农发行现阶段基本职能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笔者对当前非保护价粮食贷款管理的难点及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农发行与粮食企业息息相关,企业的兴衰决定着农发行的生存和发展。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加快,粮食购销企业的体制和经营方式也在不断变革和完善,其金融服务必须与之相适应,只有帮助企业壮大了实力,才能使农发行有更好的经营环境,更有利于农发行业务的发展。因粮食生产总量可能有所下降,这将直接影响粮食购销企业的经营。粮食足农发行收  相似文献   

12.
符肖平 《海南金融》2001,(10):39-40
作针对国务院对粮食购销政策调整契机,分析了当前粮食购销政策调整,对粮食购销企业的经营和农发行收构资金封闭运行管理带来的问题,并提出了积极可行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一轮粮改政策的出台,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化粮食流通体制已经基本确立,粮食购销市场化和收购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农发行信贷管理的政策基础和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农发行面临的信贷风险防范形势也呈现出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农发行成立至今,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棉购销政策,解决了多年来困扰各级政府及广大农民“卖粮难”和“打白条”的问题。但随着粮食市场的全面放开,粮食购销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农发行有必要再坚守解决“卖粮难”这一政策底线吗?笔者就此问题发表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5.
一、贯彻粮食保护价政策:农发行现阶段的基本职责和中心任务 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国家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在支持服务“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担负着重要的宏观调控和金融服务职能。特别在粮食问题上,由于其生产和消费特质,也因为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其中八亿农民的国家,粮食既是一个民生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乃至关系国家的稳定、安全和发展。因此,在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中,农发行必须认真贯彻粮食保护价收购的农业补贴政策,坚持保本微利的经营方针,承担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6.
粱晓艳 《现代金融》2003,(12):41-41
江苏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后,粮食购销企业开始了全面市场化进程,农发行在今后的业务经营中将会遇到新的情况和新问题,政府、企业和农发行应共同协作,认真研究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1998年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和粮食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粮食生产与流通的协调发展。粮食消费结构实现了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主要内宾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购销市场化进程加快,粮食供求平衡和社会稳定得到保障。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粮食主要销区要加快粮食流通市场化进程”。作为农发行必须根据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主动介入各项改革,进一步完善信贷措施,以适应新时期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的调整变化。本人结合揭阳市是粤东地区最大粮食主销区,粮食市场化条件比较具备的实际情况,浅谈实行粮食市场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粮食市场多元化给农发行收购资金管理增加了难度。粮食实现市场化后,凡经过资格认定的用粮单位,都可以直接收购,这从根本上打破长期以来粮食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粮食购销市场成分多元化。这样,一是农发行要给新人市用粮单位发放收购和储备贷款,原本人员就少、工作任务繁重的基层农发行的信贷管理带来一定困难。二是多渠道收  相似文献   

19.
《现代金融》2001,(12):32-32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继2000年部分粮食品种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后,今年国务院又决定在江苏、上海、浙江等沿海八省(市)粮食主销区率先推行粮食购销市场化,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进一步放开粮食收购、粮食市场和粮食价格。新政策的出台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的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经营、发展和农发行收购资金的封闭管理也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粮食购销市场化格局已逐步形成,相应农发行的信贷风险也在日益加剧。在粮食购销市场化环境下,如何防范和化解农发行粮食购销贷款风险,保障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的绝对安全,是当前农发行急待研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当前粮食购销贷款面临的风险近几年来,农发行以收购资金封闭管理作为中心工作,坚持信贷服务与监管并重,通过多种措施和努力,既做到了收购不打"白条",又堵住了收购资金贷款出现新的挤占挪用,基本实现了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的政策目标。但是,由于历史性原因和市场化改革出现的新情况,当前粮食购销贷款面临的风险将逾来逾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