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已经全国范围内的五省八市开始进行国家低碳省份和低碳城市的试点工作。国务院也印发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区域特色制定发展战略,完善的政策法规和各行业规范与标准,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低碳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区域低碳经济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健佳 《商业科技》2010,(35):118-119
人类社会经历了工业现代化高速增长期,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与此同时,资源衰竭、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问题正在制约人类社会的前进脚步。城市是区域碳减排的重要单元和研究主体,是实现全球减碳和低碳城市化的关键所在。所谓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得以发展、低碳生活和低碳生产得以发生的物质载体,通过以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为导向的形态和空间组织,以及低碳规划的技术支撑、政策引导,在城市尺度范围内实现减源增汇的目的。针对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介绍了日本低碳城市建设的经验,以期能为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分析乌鲁木齐地区在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和环境压力,得出以下结论:在城市经济发展和建设进程中,必须全方位地改造区域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以实现该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经历了工业现代化高速增长期,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与此同时,资源衰竭、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问题正在制约人类社会的前进脚步。城市是区域碳减排的重要单元和研究主体,是实现全球减碳和低碳城市化的关键所在。所谓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得以发展、低碳生活和低碳生产得以发生的物质载体,通过以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为导向的形态和空间组织,以及低碳规划的技术支撑、政策引导,在城市尺度范围内实现减源增汇的目的。针对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介绍了日本低碳城市建设的经验,以期能为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是顺应全球低碳转型、推动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我国24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在测算数字经济和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2)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具有区域异质性和城市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一、二线城市和东部地区城市的数字经济推动作用明显高于非一、二线城市和中西部城市。(3)数字经济发展可以通过缓解城市蔓延、降低碳排放和促进技术创新,助力于我国实现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4)数字经济对我国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呈空间正向溢出效应。基于研究结论,应大力推动城市数字经济建设,强化我国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能力,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李雯  杜建国  吴梦云 《江苏商论》2010,(12):140-141
面对日益突出的世界气候问题,本文通过对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理论分析,结合江苏省无锡市建设低碳城市的现状和路径分析,提出低碳经济发展的一般模式,从而指明低碳城市在中国实践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急剧恶化,人类生产、生活发展受到碳足迹的重大影响的形势下,世界各国政府、组织都在积极的探索城市低碳化发展。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排放、高污染、高消耗的城市发展模式,即"高碳模式",面临着巨大挑战,低碳城市的发展为新型城市发展的理论开拓和规划提供了有利契机,有利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的必经之路,激发了城市后发优势和跨越式发展。在此背景下,结合国内外低碳城市的实践和我国发展特点,提出低碳城市的概念,以政府、市场、公民三方协作互动模型,积极探索适应我国低碳城市的发展理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契机来实现我国城市化跨越式的可持续发展和低碳发展之路,促进人与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全国低碳示范城市之一,保定市的旅游业同样面临挑战,将低碳因素融入旅游业中,既提高了行业水平也拓宽了旅游发展前景,同时为低碳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文章分析保定市大力发展低碳旅游原因,确立未来发展方向,制定多方协同合作的方案,将低碳理念贯彻到每个环节,促进整体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世界各国未来经济发展必然选择的背景下,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者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则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焦点。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高能耗、高排放的特征,探讨河北省11市低碳城市与金融体系之间的关系是本文的研究目的。分析现阶段河北省11个城市的能源消耗状况和碳排放规律,选取河北省1995—2009年单位GDP CO2排放量、金融机构贷款占地区GDP的比例两个指标,进行单整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低碳城市与金融体系的相互依存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河北省金融体系的发展水平对低碳城市建设的影响显著,建立碳金融支撑体系是河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0.
李平 《商业研究》2011,(5):210-216
城市是低碳经济、低碳产业的重要场所,也是低碳生活、低碳社会的重要载体,城市低碳是各国低碳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根据低碳概念的历史沿革、低碳城市评估体系,从经济发展、能源消耗、生态环境、科技水平、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论述了徐州离低碳城市有多远。并在分析徐州的产业结构和能耗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徐州低碳城市建设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变暖越来越被国际社会关注,低碳经济应运而生.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路径就是建设低碳城市.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研究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以及减排成本,对经济合理布局、资源优化配置、区域竞争优势形成和空间创新系统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对北京以森林模式为切入点建设低碳城市,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珠海建设低碳城市战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建设低碳城市已经成为处于发展转型期的中国热点话题,低碳、环保的发展模式成为新一轮增长墓珠海市作为国内首批特区之一,在"十二五"期间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机遇.文章结合珠海城市特点以及珠海发展低碳经济的多方面优势,从以下五个方面:珠海市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发展低碳产业,逐步建立低碳经济结构、完善市场机...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低碳经济发展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将北京城市发展目标确定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世界城市是高度一体化的世界经济环境下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世界城市的主要特点是对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力,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成为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力.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必由之路目前北京已经初步具备了打造"低碳城市"的经济基础,但仍需要政府、企业与居民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是实现湖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湖北应当以建设"低碳城市"为中心,通过促进居民生活方式与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湖北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科教优势,构建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约束体系、制度保障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促进湖北低碳经济的发展,使之成为湖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与此同时,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态文化旅游、金融服务、循环农业和低碳装备制造五大低碳产业。  相似文献   

15.
现代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发展,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镇人口扩大,但随之而来的城市病也日趋凸显,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城市的建筑用地增加,城市的交通,尤其是现代交通飞速发展,以车代步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汽车的尾气排放——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物质使空气污染日趋严重,温室效应对人类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由此低碳城市概念应运而生。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低污染、低能耗、高产出成为低碳城市经济发展的理念。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都相继提出以低碳化城市发展为目标,发展低碳经济。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各行各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度日趋加深,低碳城市的发展与"互联网+"发展密不可分。中央提出的供给侧改革也给低碳城市的经济发展指引了方向。安徽省合肥市在低碳城市发展中成效明显,为其他城市的低碳发展提供了借鉴,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将低碳城市发展得更快,经济发展得更好,对合肥市提出了挑战,将低碳城市发展与互联网相结合,辅之以供给侧政策性指导,是合肥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从这三个侧面为合肥市低碳城市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西安这个准备建成国际化大都市的省会城市,是陕西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将西安转变成低碳城市制度创新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只有制度的完善才能更好地保障技术的发展。西安在发展低碳经济上制度的完善,要做到政策与地方性法规相结合;加强行政手段监管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全球气候变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是温室气体排放第二大国,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中国低碳城市建设实践刚刚起步,从理论、技术、管理体制等方面都还不成熟。应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倡导低碳生活消费方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推进低碳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共识.城市是最主要的碳排放区域,迫切需要低碳化转型,本文尝试建立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了西安、成都、郑州三个城市为例,对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谢永琴  王芳  王晓鹤 《中国市场》2011,(23):181-184
全球变暖已经是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路径就是建设低碳城市。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中的一个必然趋势,研究低碳城市的减排成本,对经济布局的合理化,优化能源结构,形成区域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雳 《北方经贸》2014,(12):64-66
为了客观评价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构建城市低碳经济的评价模型很有必要。根据影响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构建了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长沙市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长沙22年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应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大低碳技术的支持力度;大力宣传低碳理念;加快碳汇建设,提高森林覆被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