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对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历程进行了回顾和评价.包括恐怖主义在阿富汗存在的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并着重从战略上分析了美国反恐的意图,同时对美国政府的反恐政策与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阿富汗是美国在“全球反恐战争”背景下实施“国家建设”的主要对象。基于考察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的相关政策及其实施情况,可以认为美国在阿富汗展开的“国家建设”缺乏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连贯明确的战略,很多政策相互矛盾,资源投入严重不足,在政策执行和机构协调等方面问题重重。美国在阿富汗的安全重建受到“反恐”和“反叛乱”军事行动的主导,削弱了阿富汗社会和普通民众的安全感,重建援助的“军事化”问题突出。在政治重建方面,美国不顾北方联盟和部分国家的反对,在阿富汗推行总统制,这一选择与阿富汗政治传统和文化不相适应。美国绕开阿富汗中央政府进行援助导致出现“平行政府”,破坏了中央政府权威。在经济重建方面出现“双重寄生体制”,对农业和乡村地区的发展支持严重不足,难以有效应对毒品经济问题。美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计划高估了中亚国家与阿富汗的一体性,也缺乏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投入。根本而言,美国在阿富汗的“国家建设”缺乏道义基础,难以获得阿富汗民众的支持,与阿富汗政府倡导的“阿人所有、阿人主导”的和解进程存在诸多冲突,彰显了美国权力的傲慢及其“自由主义霸权”战略的深刻困境。  相似文献   

3.
反恐战略、“倒萨”战争与美国的石油争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 ,“9·11”事件前后 ,美国反恐战略与其全球石油战略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和本质的逻辑关系。阿富汗战争之后 ,在美国的全球反恐战略中 ,争夺和控制石油资源的企图已经昭然若揭 ;在阿富汗反恐与中亚石油争夺密切相关 ,“倒萨”与获得伊拉克石油和进一步控制沙特的石油相互联系 ;在反恐的形势下美国与俄罗斯建立新型能源关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俄的石油供应。从石油争夺的角度 ,我们或许能够更好地了解美国的全球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4.
"维基解密"揭露了阿富汗战争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美军在阿富汗诸多违反人权的作为,让大家看到隐藏在美国反恐旗帜下战争的真相。动摇美国国本的"维基解密",究竟是何方神圣,它的背后又隐藏了什么秘密。  相似文献   

5.
2002年3月6日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接见美国驻塔大使弗兰克林·哈德尔时谈到了塔经济发展情况、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行动及双方都感兴趣的一些地区和国际性问题。双方一致认为,两国建交10周年给双方各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战争正在又一次使国际形势发生带有阶段性的重大变化。这虽然是一场双方力量极为悬殊、规模有限的局部战争 ,但它已牵动全世界。和标志着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形势发生阶段性变化的“9·11”事件一样 ,这次仍然首先体现在头号大国美国身上。“9·11”后 ,美国国内同仇敌忾 ,举国支持政府的反恐战争 ;国际上普遍受到同情和支持 ,初步建立起国际反恐战线 ,在阿富汗比较顺利地进行了一场反塔利班战争。但美国保守势力中的强硬派 ,却借势推行筹谋已久的以美国模式改造世界并加以控制的霸权计划 ,因而在安全问题上提出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 ,在外…  相似文献   

7.
刘航  程琪 《黑河学刊》2013,(3):73-74
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是其谋求世界霸权的步骤之一。阿富汗战争已经持续10年多,这段时间里,美国国内反战呼声越来越强烈。阿富汗人民反美情绪日益高涨。美国的盟友又改变了一贯支持美国的态度。美国在阿富汗面临的这些困境导致奥巴马政府接受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8.
乔良 《环球财经》2011,(12):32-37
今年是9·11事件10周年。 2001年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改变了美国,也改变了世界。在过去10年中,美国以全球反恐为名,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两场战争耗资已高达3万亿美元,美国至今深陷其中仍难脱身。与此同时,美国国内房地产业破产,货币市场崩盘,造成了美国以及全球经济衰退的灾难,迄今无明显复苏趋向。  相似文献   

9.
吉尔吉斯斯坦议会批准了几个政府间协议,根据这些协议,西班牙、土耳其、澳大利亚、丹麦和意大利的士兵将于近日抵达吉尔吉斯斯坦。立法者同意遵守关于仅将吉尔吉斯斯坦的设施用于人道主义目的及支持阿富汗反恐行动而不用于反对其它国家极端穆斯林派别的协议条款。议会的决定一出台,便有消息说西班牙已向吉尔吉斯斯坦派遣了3架“赫耳库勒斯 C—130”武装运输机和70名士  相似文献   

10.
自阿富汗战争以来,无人机作战已成为美国"反恐战争"所依赖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美国情报部门操纵下的无人机在巴基斯坦、也门等国的秘密作战对于打击"基地"组织等反美武装势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中存在的问题经多方曝光后,业已在国际社会引发激烈的伦理论争,构成了当代战争伦理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较之传统作战方式,美国无人机作战尽管与非常规的"反恐"目的更为相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且得到了相关国家政府的支持,但在"开战正义"和"交战正义"等方面仍存在相当明显的缺陷,其决策和实施过程的不透明更是引人诟病。通过遥控操纵无人机,美国作战人员可以在距本土上万公里之遥的地区攻击目标,从而使自身处于绝对安全地位。无人机作战对于规避伤亡的作用不可否认,在西方社会普遍不愿承受战争伤亡的"后英雄主义"时代或将大有用武之地。但无人机作战所导致的战争非人性化特征,也极有可能对国际规范和当代战争伦理原则构成严重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阿富汗战争结束后10年来,阿富汗的国内安全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美国撤军后,阿富汗是走向和平还是陷入内战?  相似文献   

12.
中亚的恐怖主义探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亚恐怖主义产生的内因主要是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极端化 ;民族分裂主义的滋生与蔓延 ;经济、社会问题严重 ;中亚国家在宗教政策上出现失误与偏差。中亚恐怖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外因主要是 :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的渗透 ;车臣恐怖主义的冲击 ;塔利班的影响与支持 ;以本·拉登为首的国际恐怖主义的支持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亚反恐斗争的干预。中亚恐怖主义产生原因的复杂性决定了中亚国家的反恐斗争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3.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以后,调整美国在阿富汗的防务政策,逐步撤出美军的战斗力量。在这一过程中,巴基斯坦、阿富汗地区的恐怖袭击数量急剧上升,并对中国的西部安全局势造成了较大影响。美国对阿富汗防务政策调整,是中国新疆暴恐案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只要是对历史熟悉的人,看过前苏联等其他历史上的超级大国折戟阿富汗的经历,基本上就知道美国在阿富汗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9·11”后中美关系得到重大改善,联合反恐成为两国之间又一新的共同利益基础。反恐合作推动了中美关系在其他领域的发展,但是,对于双方在联合反恐过程中已经存在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如美国在反恐问题上的双重标准、美国借反恐之名行单边主义和霸权扩张之实等问题,也应引起足够重视,这对于发展中美“建设性的合作关系”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经济领域的反恐怖主义是美国国际反恐怖战略的重要一环,然而由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为了保护境内市场,其国内贸易保护主义以“反恐”为名,利用“反恐”政策形成新的贸易壁垒。面对“反恐”贸易壁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要在认识我国在反恐怖主义方面与美国有共同利益、肩负反恐重任的基础上,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刘群 《环球财经》2013,(11):42-45
据当地人说,“9·11”前巴基斯坦政通人和,但自从被强turn入美国主导的反恐后,形势急剧恶化,危险四起,人心慌慌,政局不稳。可以说巴基斯坦是美国反恐的最大受害方。  相似文献   

18.
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倡仪下,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于阿拉木图召开的欧亚经济合作组织大会上指出,哈萨克斯坦反对在阿富汗反恐行动中将中亚国家变成“政治地缘游戏的人质”,“同恐怖主义的斗争不仅包括军事行动,还要同贫穷作斗争,因为贫穷是滋养恐怖主义的温床”。因此,军事行  相似文献   

19.
军火狂热     
《中国经济快讯》2012,(40):24-32
今天的叙利亚,一场已持续18个月的危机还在不断蔓延;去年的利比亚,卡扎菲政权被美国等国颠覆之后,许多地方仍是一片焦土;2001年,美国联军对阿富汗塔利班组织发起报复性反恐战争,2011年,“基地”组织首领本·拉登被杀,换来的仍只是战争“即将结束”的无限期承诺。在中亚、中东,最可怕的不是漫山遍野的AK-47,而是那些毫无畏惧地握着步枪的孩子;在部分非洲国家的丛林里,现存的这些时不时出来伤人的武器,只要弹药足够,仍可以供“非洲乱局”消耗十年。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70年代, 苏联为了推行勃列日涅夫的全球战略南下印度洋, 控制了中亚枢纽地区阿富汗, 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由于阿富汗政权不情愿听命于苏联, 1979年12月27日晚苏军大举入侵并占领了阿富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