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探讨新区域主义产生背景、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区域主义的特征及相关理论,并从长株潭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新区域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了加快推进长株潭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博弈理论与区域经济合作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博弈论的理论方法应用到区域经济合作实践的分析中,从博弈的角度来理解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地区主义"区域贸易协定,分析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现象及合作中的博弈问题,以期为讨论中国参与区域贸易协定争取政治经济利益最大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区域主义兴起,各种形式的区域贸易安排(RTAs)在全球不断涌现。在分析新区域主义特征的基础上,从经济效应和非经济效应两方面对RTAs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新区域主义的兴起带来了“轴心一辐条”效应和复杂的原产地规则网络,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4.
从2009年初开始至今,国务院先后批复了13个区域规划,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其范围涵盖了我国大部分省区,其内容融汇了国际"新区域主义"关于区域功能整合、区域网络化治理、区域一体化发展、区域制度创新等理念.从理论的高度破解国家密集出台区域规划的发展背景与动机,探讨中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与关系,正成为学界的重要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5.
很多理论和实践都可证明自由贸易是最有效率的。按此推理,国际贸易应向着全球贸易自由化方向发展。但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却成为国际经贸发展的主流,原因何在?而对地区保护主义为基础的欧盟和北美两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亚态经济一体化该如何进一步发展,是否继续坚持开放性地区主义原则,如何减少“搭便车”等现象?本将对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加剧,区域主义和区域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区域管理属于公共管理的一个分支,在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正在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构架。区域公共产品是区域公共管理的核心问题。当前,区域公共产品供给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还不适应,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区域公共产品的提供上存在制度供给缺陷。研究解决区域公共产品的制度供给问题,对于提高区域公共问题管理水平,保障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现象,产业集群理论是近年来各国经济学家研究的一个方向主题。本文回顾了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历程,论述了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了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竞争力提高的促进作用,认为产业集群可以提高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并就此对培育区域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区域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合区域经济与现代物流的理论,在区域经济极化理论的基础上,对区域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中国区域物流规划的实践,提出了当前在处理区域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时应着重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家直接把知识纳入生产函数之中,用于说明知识对经济长期增长的作用,建立了新经济增长理论.区域高等教育系统只有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系统,才能充分地体现其价值。本文阐述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动关系.总结了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实践,提出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区域主义与多边主义之争反映了对两者是否兼容的不同认识.区域经济一体化不应看作是对多边主义的挑战,两者完全可以并存.而亚洲经济一体化则会在APEC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近年来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东亚国家和地区对立足于本区域的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日益重视,区域合作意识逐渐增强。经济学中的公共产品理论与新功能主义的“外溢”说相融合,为传统的区域合作理论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东亚区域合作对区域公共产品的需求,是由该地区各成员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样性所决定的,提高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来克服其发展障碍成为东亚各国的内在需求。东亚区域合作具有明显的“新功能主义”特征,单一领域的功能性合作有可能外溢至其他相关领域,功能性合作应成为深化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现实路径和主要内容,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应成为东亚地区开展功能性合作的主要方式。在东亚地区,以区域海关合作的形式开展地区合作能够提供地区安全、贸易便利化、公众健康与环境保护等区域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2.
论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国以来, 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从理论到实践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认真总结他们的理论, 对我们根据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与策略,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逐步消除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 实现全国的共同富裕, 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深刻体现在国民经济的十个五年计划当中。  相似文献   

13.
该文在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知识经济基本内函的基础上,探讨在知识经济发展模式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特征,并讨论了知识经济发展模式支持下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模型的理论变化。  相似文献   

14.
旨在缩小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取得了巨大成绩,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重大成绩,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区域发展表层协调"与"区域发展深层不协调"等问题."区域发展深层不协调"的实践对传统区域发展理论提出了质疑.实践是检验一切的唯一标准.应当以中国区域发展的实践为基础,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哲学的高度为中国区域发展理论追加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5.
旨在缩小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取得了巨大成绩,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重大成绩,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区域发展表层协调”与“区域发展深层不协调”等问题。“区域发展深层不协调”的实践对传统区域发展理论提出了质疑。实践是检验一切的唯一标准。应当以中国区域发展的实践为基础,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哲学的高度为中国区域发展理论 追加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论述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四大条件及国民经济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布局,不同区域各自的功能定位,相应地区域政策和健全区际良性互动机制切入,谈了作者学习胡总书记2月15日重要谈话的体会,指出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并以实践中积累的新经验,理论研究新成果,不断充实完善区域总体发展战略,是走向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在2019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区域协调发展新征程、新战略、新机制”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就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政策、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证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城乡统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对策研究等区域协调发展系列问题开展研讨,以期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学,特别是构建新时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体系提供重要推力。  相似文献   

18.
从宏观经济理论前沿的视角,通过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基本假设及主要观点的评述,阐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如何吸纳传统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有用成果并建立微观基础的过程。进而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缺陷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9.
李晗  姜平 《大众商务》2010,(8):53-53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在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更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与时共进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西方区域经济理论演进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发展经济学的兴起,区域经济理论引起广泛关注。传统的西方区域经济理论以新古典经济理论为基础,建立在规模报酬不变、外生的比较利益基础之上,但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西方区域经济理论又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