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来培养学生素质,教会创造思维、自主学习,学生体会到快乐,积累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要求和途径,通过语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应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新课标指导下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注重情感,并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魏桂彬 《活力》2013,(5):29-29
语文的学习既是知识的提升.同时也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更是我们每个人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的一个阶梯。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热爱学习语文,对语文产生兴趣,并很快地掌握语文方面的知识呢?我总结为。要想学好语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阅读既是基础又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来培养学生素质,教会创造思维、自主学习,学生体会到快乐,积累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5.
邵泽艳 《活力》2005,(6):259-259
语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教育优势,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他们的情感需要、审美兴趣直接相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即把美育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做到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有情趣,才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刘馨茗 《活力》2014,(24):47-47
让游戏融入我们的培智学校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要针对具体教学目标,结合特定教学内容,把游戏充分结合到语文低年级教学课堂之中,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7.
范敏 《活力》2009,(25):143-143
小学生正处在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即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更多地关注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心理健康,从而能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建立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8.
大学语文不被重视:它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能培养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要改进语文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邓洪涛 《活力》2013,(4):93-9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呢?我认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既是重中之重,又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之所在。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语文阅读的学习活动中去,不断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下,我校语文教学改革正在步步深入。以“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努力创新语文教学,彻底改变旧观念,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教师的观念改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学生不仅在语文课堂上学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孙柏谦 《活力》2011,(10):59-5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原动力。成功的教学不应是强制性的,而应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许多学生、学生家长认为语文没有什么可学,学习语文纯粹浪费时间。小学生们语文学习素质明显下降,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灵活地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接受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兴松 《活力》2007,(8):114-114
语文教学必须致力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鼓励质疑驳问,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求同思维,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从而发掘和培养每个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王凤坤 《活力》2014,(7):72-72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而忽视其他方面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感悟。  相似文献   

14.
赵一品 《活力》2011,(7):208-209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提出.要使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能够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语文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在文言文方面,注重古代有关“士”题材的选择,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传承中华民族立志践行的优良传统,建立起君子型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语文教学中应把握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语文教学中应把握的两个问题高素华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它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其他性质都是通过工具性来体现的。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能力,才能适应现代化的社...  相似文献   

16.
姜秋野 《活力》2005,(6):144-14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由此《语文课程标准》把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方面获得发展。探究性学习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8.
在中等职业教育实践中,不少学生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究其原因,我认为这与他们的审美能力有很大关系。语文学习,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与他们的审美兴趣、情感需要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美育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中等职业教育实践中,不少学生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究其原因,我认为这与他们的审美能力有很大关系.语文学习,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与他们的审美兴趣、情感需要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美育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0.
于菊香 《活力》2004,(9):81-81
21世纪是技术创新的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竞争性的社会、创造性的社会,它要求走出校门的学生不仅要善于吸纳、应用不断出现的新的知识。而且要具有知识创新意识和能力,这些都对基础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