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并称为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其中,作为最古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存款准备金的制度和作用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银行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的作用逐步得到演变和发挥.近年来,对于存款准备金制度及其作用在理论界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有逐渐弱化的趋势,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或纷纷取消存款准备金制度,或用其它政策工具代替存款准备金进行货币调控,这是否意味着存款准备金这一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在我国,却频频使用这一赁币政策工具.今年以来,全球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逐渐增多,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也对央行货币政策的运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2.
周锴 《华商》2008,(15)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产生及其作用存款准备金制度在18世纪初起源于英国。这一制度的建立,最初是为了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维持银行能随时应付客户提取存款,加强以行的清偿能力,防止破产倒闭。后来许多私人银行开始意识到,将存款准备金的一部分交存于英格兰银行,开立活期帐户,还可以对清算带来很多的便利。到20世纪30年代,经过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中央银行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工具,其作用开始被广泛的  相似文献   

3.
张军峰 《商业时代》2011,(34):54-55
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的供应量.2011年1月以来,我国央行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到2011年6月,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21.5%,再次刷新了历史新高,央行持续保持着紧缩的货币政策,冻结了银行很多流动资金,银行面临着资金压力,流动性减少.本文在分析我国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的背景以及原因的基础上,分析了提高存款准备金对银行现金流的影响,并针对不利影响提出解决对策,为银行应对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现金流的冲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吕亚萍 《中国市场》2010,(27):53-53
本文将对比中西方存款准备金制度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分析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解释我国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商》2015,(40)
存款准备金制度最早被设计用于保证银行能支付客户存款,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用于调节货币流动性。然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行,较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缺陷日益凸显。本文研究了我国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历年调整情况,并分析了在当前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6.
田雪枫 《商》2013,(23):202-202
2011年以来我国央行进行了多次的调存款准备金率,每次调整对国内经济发展态势和相关产业经营走势都有着不小的影响。本文将简要说明存款准备金制度及其运行机制,调整存款准备金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各个领域会产生较大影响,本文针对近几年的几次调整所产生的经济效应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欧洲美元市场是否存在银行信贷的创造或派生(CREDITCREATION)问题?现代银行的信贷总是大于客户存人的现款。放款对存款的倍数,因各国银行制度而有所不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管理,首先要规定存款的准备金,无息存人中央银行。假定准备金定为存款的10%,那么商业银行收进100万美元存款,它就可放款1,000万,客户得到这笔贷款,不是一次提走,而是存在放款银行,放款越多,存款也越多。它只要保持存款的10%作为准备金是符合银行法的。为什么银行能这样做呢?因为社会资金的周转是有规律性的。货币的发放和回流(或回笼)川流不息,估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后,西方学术界达成了共识:对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监管的忽视是造成此次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维持金融体系稳定,必须加强以宏观审慎监管为重点的金融体制改革。本文使用考虑银行市场势力的两个极端情境分析了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功能;以2007-2013年信贷数据为窗口,实证检验了存款准备金的宏观审慎功能,表明存款准备金政策具有抑制信贷增长的顺周期性和加强银行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生源 《中国市场》2010,(39):72-73,81
自从1984年我国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后,一直实行对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的制度。在此期间,央行对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利率进行了多次修订。本文侧重论述了发达国家付息制度演变,对准备金率高的分析,及其利率市场化的关系,最后总结为我们国家保留付息制度,但降低超额准备金率直至为零,作为整体使存款准备金制度更完善。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存款准备金政策在我国的金融运行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存款准备金政策也经历了逐步完善和改革的过程。本文列举比较了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历年调整,分析了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改革的现实意义及其缺陷,最后提出了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进一步改革的措施建议,以便寻求更好地发挥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功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一、建立银行存款制度的原因和目的银行存款保险是一种对储户的存款提供的一种保障,就是当储户存款的银行破产时,银行存款保险机构利用银行存款保险准备金替破产银行对存款人  相似文献   

12.
黄潜 《中国电子商务》2013,(15):200-200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我国央行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控制流动性过剩,现在的存款准备金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本文回顾了我国调控存款准备金率的历程,简要分析了使用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原因和效用,并对当前的存款准备金政策进行了分析和预期。  相似文献   

13.
央行首次将银行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这意味着目前的通胀压力并非如此前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已经得到缓解。目前市场的流动资金利率呈现出扭曲的局面,在负利率之下,大量存款在银行体外循环.银行非贷款业务飙涨,导致社会融资总额过高,这实际上是存款者和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结果。低利率成本使得资金效率大打折扣,影响到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而且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升级。  相似文献   

14.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是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一项有效的手段和措施。通过中西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制度实施的比较,可见其二者存看较为明显的差别。为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在经济发展过快、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效用还是比较平缓,但是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调节比较频繁,幅度也比较小,这种方法对流动性过剩有很好的对冲效果,能够有效的抑制货币信贷并且成本较低。总体上来看,存款准备金政策在调节流动性过强、调节信用贷款的资金、控制货币的供应量等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正在不断地完善,但还是有许多的问题。但是可以选择从完善目前的存款准备金实体制度、取消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等方面进行完善,增强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商》2015,(29)
自20世纪30年代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的政策工具后,国内外的学者就对该政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适用性、关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确定、关于存款准备金付息问题的探讨、关于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性的研究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效果评价等。研究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和定性定量相结合两种,下文就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适用性和政策效果进行简单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以来,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大力回收银行体系多余流动性,取得一定成效。存款准备金的提高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就这些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含义、作用,主要从存款准备金的付息问题、缴存范围、计提方法以及差别准备金率等方面讨论了我国现行存款准备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作者认为,应在适度降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的基础上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给予相对合理的补偿利率;应将保证金类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应以平均存款余额为提取基础改革原有的计提方法;应按存款的期限实行差额准备金率,对短期类存款实行较高的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19.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调整的原因及其政策效果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绍斌 《商业时代》2011,(19):50-52
近几年来,我国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受到了高度重视,中央银行频繁采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手段进行调控。本文结合近期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分析了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运行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并把它作为中央银行控制宏观经济的主要手段,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但是,建立存款准备金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不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行不行?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特点是什么?都有待在理论与实践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