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鸣 《首都经济》2004,(11):30-32
北京市市长王岐山曾在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上代表政府发出心声:“金融业在首都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他的表述中,金融业已经与“新北京,新奥运”的闪亮前景联系在了一起。随着北京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产业已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特别是近5年,北京金融业增加值保持了13.01%的增长速度。2003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11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2.
1993年国务院进行规划、1998年划定范围、2000年正式启动,经15年历程,北京CBD的基础设施、服务环境等方面建设成就斐然。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以首都经济为依托,以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为龙头,国际金融业在北京CBD持续发展。本文在概述北京CBD国际金融业目前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就其发展环境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出北京CBD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回顾过去的五年,首都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绩。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本着服务、支持、促进首都发展的原则,努力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匹配度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4.
荆金 《中国经贸》2008,(5):36-37
目前,北京市委、市政府正式下发《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首都金融业的定位和工作目标是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5.
2008年4月30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指出“北京是国家金融决策中心、金融管理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提出要“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并将此作为“首都金融业的定位和工作目标”。这一定位可以概括为“建设北京总部金融中心”.既符合北京金融业发展的基础和现状,也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北京金融业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毕博 《首都经济》2006,(10):23-24
金融业在北京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2004年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北京金融资产总量已经达到14.1万亿元,占北京市资产总额21.6万亿元的65.28%。金融业是北京第三产业的主要利润增长点,2005年末,北京金融业实现利润达636.6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第三产业实现利润的23.61%。近期,《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并正式发布实施。日前,本刊专访了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金处处长谢建华。  相似文献   

7.
首都金融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创新与发展。无论是机构数量、资产规模还是金融业对首都经济的贡献度,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提高。但是,在国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下,面对中国加入WTO、奥运经济、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等对金融业提出的种种需求,首都金融业显然还存在着很大差距,这些差距归根到底还是发  相似文献   

8.
首都经济圈是当今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这个规划对促进京津冀地区快速协调持续发展、缓解首都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促进河北的跨越式发展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张家口市国土面积占到首都经济圈总面积的25.3%.是沟通京津与晋蒙及西北的枢纽.经济发展与资源流动都是以北京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9.
刘轩 《首都经济》2004,(8):10-11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经济活动和本地化的产业集群相辅相成,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城市参与区域乃至全球竞争的重要力量,它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作为我国的首都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北京产业集群的发展将成为未来提升北京整体竞争力.促进北京向国际性现代化城市迈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浙江服务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一是增长逐步加快;二是对GDP的拉动作用逐步显现。在看到服务业速度纵向快速提升的同时,也必须正视横向的巨大落差。目前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服务业已经占到GDP的70%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已占到服务业的70%左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在全国经济普查公布的数据中,北京的三产比重已经达到67.8%,这不仅在全国领先,而且已经接近发达国家和国际大都市的先进水平.说明北京的产业结构在“十五”期末已经初步实现了高端化和轻型化。北京“十五”规划纲要又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双引擎”发展模式,明确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适度发展现代制造业”的战略构想。这将会使北京未来的产业结构更加趋向高端化和轻型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老区建设》2014,(11):20-20
温铁军:农业现代化发展迎来了第三阶段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温铁军认为,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再用工业文明时代的观点、思路、政策来推进"三农"发展已经过时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迎来了第三阶段——三产为主的农业现代化——主张"农业进城、市民下乡",使一、二、三产有机结合,用三产对要素和产品同步实现重新定价,成为一个相对投入产出合理的多功能现代农业。各地党委政府应抓紧对农村集体土地和农民宅基地的确权,为吸引市民下乡打好财产关系基础;同时抓好农民合作组织建设,为城乡融合的农业三产化的现代化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薛连光 《中国经贸》2013,(24):107-107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金融作为其中核心部分,已经成为了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金融体系的建立是否稳定,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的状况,所以,其已经成为了要素市场中的关键部分。青岛市在金融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金融体制改革,加快了经济增长速度,然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思考。本文主要针对青岛金融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一、在京设立PE的优势 目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发展方兴未艾,但是由于国家层面上立法的滞后,PE的设立还有许多法律问题没有厘清。目前,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纷纷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法规、政策,鼓励本地PE的发展。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在发展包括PE在内的金融产业上无疑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目前,北京积极出台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提供了许多的优惠政策和便利通道,吸引PE在京落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新技术产业是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其发展对于提升首都经济实力,推进首都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以及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全面的产业体系,产业链的许多重要环节在全国竞争优势明显。在产业实力迅速壮大的同时,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也在逐步  相似文献   

16.
《首都经济》2003,(10M):54-55
抓住举办2008年奥运会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奥运经济,发展与首都经济密切相关的奥运产业,对于促进北京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振兴现代制造业和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实现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腾杰 《首都经济》2012,(9):69-70
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往往并肩而行,“十一五”时期,得益于临空经济和现代制造业的加速发展,顺义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地区经济总量快速攀升,受此带动和影响,原来在首都金融发展格局中并不突出的顺义金融产业开始放量,入区总部金融机构不断增加,金融业对地区发展的经济贡献,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但尽管如此,金融产业在顺义还只是刚刚兴起,顺义离真正的金融大区、金融强区还有距离。  相似文献   

18.
流传已久的北京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消息最近得到了官方证实。 5月5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确表示,北京要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并详细规划了北京金融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市场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唐山经济》2007,(11):34-38
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成熟度的重要尺度,是推动社会经济增长、提高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路南区三产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8.3%,仅就数据而言,已接近或超过发达国家水平,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但是我区三产服务业的单体规模较小,技术装备、管理水平也比较低,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发展后劲不足,与唐山市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路南区作为中心城区的地位不十分匹配。路南经济的总体繁荣发展必须以三产服务业发展为基础,更好地发挥路南的传统繁商优势,加快对传统商业业态的改造提升,将服务业逐步培育壮大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产业”。  相似文献   

20.
汤平 《首都经济》2007,(5):20-22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在教育、文化、旅游、体育.信息.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许多领域聚集形成了多方面资源优势.拥有巨大的产业潜力和市场机会。作为发展中的现代化大城市.北京正处在人均生产总值跨越5000美元后.加速发展的特定阶段。作为一座享誉世界的文化古都.北京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每时每刻都在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并因改革开放的深入而呈现出强大的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北京奥运经济具有奥运经济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