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解析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意义出发,通过具体案例体现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运用,进而提出相应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我国会计准则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永红 《经济师》2003,(2):198-199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在处理具体交易或事项时经常运用的原则 ,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之一。文章在分析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的基础上 ,指出该原则对我国会计准则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强调的是经济业务的实质和经济现实,在外在形式与其相背离的情况下,会计人员应当具备更好的专业判断能力,应以实质和经济现实作为核算和反映的依据,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文章就会计核算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首次在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提出,本文阐述了该原则的深刻内涵及现实意义,分析了该原则在《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具体运用,同时指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准确把握,有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实质重于形式"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出,增加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贯彻是健全我国会计核算体系的重要举措.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用到具体会计准则——借款准则中去,可以保证借款业务方面的会计核算精准化,以及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本文通过对实务操作的简述,分析表明了如何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用到借款准则中,并阐述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这实际上已经将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纳入到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并对会计核算行为予以规范。文章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该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以期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进一步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一条国际上所普遍遵循的原则,它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某一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其法律形式。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注重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必拘泥于其外在表现形式。在会计实务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谢芬芬 《经济研究导刊》2014,(9):149+151-149,151
新准则出台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得到广泛运用,列举几项会计核算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实务工作中,这些运用也给会计人员带来了可供操作的空间,因此需要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如实地反映了所拟交易或其他事项的经济现实,而不是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本文以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为中心,论述了该原则的内涵和必要性,实质重于形式问题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在应用中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一条国际上所普遍遵循的原则,它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某一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其法律形式,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注重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必拘泥于其外在表现形式。在会计实务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林洪明  吕玉怡 《经济师》2005,(12):197-198
文章对《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运用,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实质重于形式“是一个国际通行的基本会计原则,其内涵是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和经济现实进行会计核算,而不是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笔者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含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和结束语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一条国际上所普遍遵循的原则,它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某一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其法律形式,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注重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必拘泥于其外在表现形式。财政部止式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在实体内容方面做了改动和变化,其中,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方面,首次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纳入会计制度。在会计实务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新经济条件下,会计改革出现一系列重大突破,其中之一就是在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本文从国内外环境因素和原会计制度的陶等方面分析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新原则的运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财政部正式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在实体内容方面做了改动和变化,其中,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方面,首次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纳入会计制度。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一条国际上所普遍遵循的原则,它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某一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其法律形式.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注重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必拘泥于其外在表现形式。笔者认为在会计实务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罗朝晖 《财经科学》2001,(6):111-112
新经济条件下,会计改革出现一系列重大突破,其中之一就是在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本从国内外环境因素和原会计制度的缺陷等方面分析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新原则的运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举措。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要求我们在会计实务核算中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本文通过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基本涵义及研究意义的讲述,结合我国企业中若干会计操作实务的案例,分析了在日常会计工作中这一原则的具体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对会计从业人员从事会计执业给出了合理的建议,并且针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出现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财政部正式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在实体内容方面做了改动和变化,其中,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方面,首次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纳入会计制度。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一条国际上所普遍遵循的原则,它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某一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其法律形式,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注重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必拘泥于其外在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浅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影响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明  邢晓莉 《经济师》2003,(4):185-185
文章阐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会计体系的影响 ,并就该原则的具体运用谈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正确、合理地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但是,如果该原则被片面强调,则会适得其反,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核实性,甚至可能成为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主观臆断的借口,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基于此,本文首先明确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具体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资产确认活动、资产减值认定、收入确认、负责以及确认损益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