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益进 《商》2013,(20):106-107
“幸福”是一个让人听了就会心生愉悦的字眼,提到幸福,人们会想到关好的爱情、温馨的家庭、舒适的生活环境、不菲的收入、健康的身体等。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同,每个人都在追寻幸福的道路上不懈努力,也许在幸福的追寻过程中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烦,但是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男主人公克里斯告诉我们:无论遭遇什么,只要有梦想,就要追求!  相似文献   

2.
徐璐 《商》2013,(19):314-314
前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开展了社会调查活动,随机采访社会各界人士向其提出“你幸福吗”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谈论。但是“你幸福吗”这一问题中所蕴含的人学原理,却有着较大的学术探讨价值。本文针对“你幸福吗”这一疑问所蕴含的人学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同时证明人学具有较强社会性特征,最后对今后人学的发展提出管见。在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人学的概念,起源发展,及各种特征等等;第二部分则紧扣文章标题,分析论述“你幸福吗”中所蕴含的各种人学原理,比如人的个性,人的自由,人性与人的本质等等。第三部分则以人的价值为中·心,结合上文不同人对“幸福”的定义,强调我们每一个作为社会中的人应该理解和实现“人”的价值,从而推动和实现整个社会的共同价值。  相似文献   

3.
曾巧 《成功营销》2012,(2):88-91
白岩松说:幸福了吗?是啊,营销人,你幸福了吗?幸福是好,但千万不要“被幸福”。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我们的幸福感50%决定于遗传因素,比如你天生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另外50%中的环境因素只占到了10%,所以,剩下的40%取决于我们主动的行动。所以,幸福的关键在于我们的行动,幸福不是“得到”而是“做到”.其实,“HAPPY(Help+Appreciation+Pursue+Perspective+Yours)”一词已告诉你如何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5.
幸福人假设——人性假设理论的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人假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人性的本质问题,认为传统人性理论的实质其实都是幸福人假设。幸福人假设正在颠覆着传统的人性理论,也颠覆着我们对于人生意义的传统理解。本文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的终极目标,到底是财富最大化,还是幸福最大化?同时帮助决策者们更准确地把握人性,真正地做到人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张笑琳  付扬 《商》2014,(4):254-254
在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人们拼命地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为了能在“弱肉强食”的岗位上有一席之地,不断地加快前进的步伐,殊不知幸福却与人擦肩而过。那在当今时代我们如何学会收获幸福呢,其实不难,本篇文章将详细阐述幸福的四大境界。  相似文献   

7.
马元兴 《商场现代化》2006,(10Z):359-359
消费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对于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幸福方程式”生动的阐明了人的不同的幸福观对人的情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段俊平 《华商》2012,(9):76-77
孔颜之乐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积极幸福观对我们企业的幸福管理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如果让员工拥有了“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超然气质和包容豁达的知足心态,无疑这个企业是幸福企业,这个企业的员工是幸福员工。  相似文献   

9.
奚莎 《商》2014,(9):219-219
幸福是人类行为的目的,而且是唯一的目的,其他事物之所以可欲,是因为它们能够促进幸福的实现。在密尔看来,幸福是一种“利益”,而且这种“利益”不是一种而是多种目标且是人们执着追求的多种不同的具体目标与具体欲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探讨密尔的幸福观对我们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今年山西“两会”提出建设“美丽山西”。“美丽山西”是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体现山西自然、人和社会的和谐美丽。为了建设“美丽山西”,我们在制度层面上需要协同好四大关系。  相似文献   

11.
心态决定命运,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生活。良好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心态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好的心态让你成功,坏的心态毁灭你自己。良好的心态影响个人、家庭、团队、组织、最后影响社会。在最近中国总经理人物“CEO”问卷调查中,有80%的人承认,并非特殊才能使他们达到目前的地位,这些人当中没有一个人是班上名列前茅的,之所以达到目前的地位就是凭借良好的心态。我们把阳光的心态定义为天堂,把糟糕的心态定义为地狱。拥有阳光心态的人更感觉幸福。心理学家对幸福的标准理解是:幸福与性别、年龄、财富无关,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决定于个人对人、事物的看法,因此幸福是由心态构成的。坐在奔驰车里的人可能心里郁闷,骑在自行车上的人可能心情舒畅。吃着鲍鱼的人可能有怨恨,吃着粗饭的人可能喜悦。民工一天劳作后下班,左手二锅头,右手花生米,给人一种尽享人生欢乐的样子。住在茅草屋里的人同住在摩天大厦里面的人苦恼和幸福是一样的,只是内容不同。因此塑造阳光心态,点燃向上的火种,才能更好的把握今天,创造未来。世界被思想推动,人被信念推动。世界时永恒的,我们的生命却是短暂的。如果把世界看成是空濛的夜空,我们的生命就是划过夜空的流星,企盼我们这颗流星更长久一些,企盼我们生活的空间更阳光一些。  相似文献   

12.
“幸福学”理论让世人重新审视决策的终极目标,到底是财富最大化,还是幸福最大化?作为政府决策者,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最大化幸福?作为企业决策者,如何在资金一定的情况下,最大化员工的幸福?了解幸福学能让决策者更关心人的心理因素,更容易达成决策目标。  相似文献   

13.
吴洁 《信息与经营》2009,(6):101-107
吃甜品,不仅满足口腹之欲,甜滋滋的味道还总能给人带来幸福快乐的感觉。这里的三家小店:制作日式甜品的“赤靴”,老北京风味的“贝庭奶酪”.专营比利时巧克力的“觅语”,以不同的特色将甜品带来的快乐健康与幸福逐一演绎。让人品尝到的,并非只是甜蜜。  相似文献   

14.
魏颖 《品牌》2014,(12)
经济学似乎与幸福距离很远。而在经济学的坚深数字的背后却隐藏着很多的“世俗智慧”。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探索苏格拉底提出的问题:“人应该怎样活着?”即一个人如何对其人生(包括爱情、婚姻、工作、事业等)进行最优选择。本文以经济学思想为基础,探讨了两个世俗问题:其一是幸福的根源;其二是幸福与成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消费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对于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幸福方程式”生动的阐明了人的不同的幸福观对人的情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工作着,就是幸福的,尤其是从事着你喜爱的工作。新浪执行副总哉陈彤就是其中一个幸福的人。也许他很难再次登上事业的另一个顶峰,但他被圈内人称为“互联网媒体规则的制定者”  相似文献   

17.
看过许多关于“幸福”的定义,但都太具体,缺乏抽象和准确的概括。有一个“范伟”版的“幸福”:“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衣.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茅房里仅剩的一个蹲坑被你占了,那你就比我幸福。”再看看网上.幸福的定义五花八门。最后都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了。  相似文献   

18.
沈志勇 《商界》2008,(4):54-61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把这句话运用在中国各个行业的领袖品牌和标杆企业身上,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我们说:“不成功的企业各有各的不成功,但成功的企业都有它相似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9.
周云成 《商界》2007,(12):24-32
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一个野蛮的民族,它将会被历史淤积的沙尘所覆盖。一个没有先进文化指导、没有思想内蕴的企业,将不可避免地快速走向没落。 金龙集团董事长李长杰认为,一个企业最可怕的力量,不是表现在财务报表上,而是表现在人心里,表现为员工的热情。总裁的价值是为员工创造幸福。“总裁一句话不说,但是心里想的、实际做的,是怎样为员工创造幸福。请问员工会怎么想?肯定会说我们就为老板创造更大的幸福!人心是互换的。这是一个朴素的真理,这是一个伟大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天启 《商业科技》2014,(12):46-49
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有句格言:“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然而我认为:幸福的个体也各有各的不同幸福的感受。 什么叫幸福?问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对幸福的不同理解。因为,幸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而具有一定的个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