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反倾销税是各国反倾销手段中最具有杀伤力的武器,本文介绍了GATT/WTO关于反倾销征税的基本规则以及中外反倾销立法的基本情况,深入分析了中国企业遭遇国外反倾销的原因,提出了适应WTO规则的反倾销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反倾销措施是世贸组织各成员国普遍运用的保护措施。随着我国市场准入门槛的逐步降低,国内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国家贸易救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企业应对国际竞争提供了新思路。运用国家反倾销机制,将企业经营策略与国家反倾销法规进行有机结合,构筑反倾销陷阱是企业应对竞争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大经贸》2004,(2):12-15
join the game,play the game,in the game——参与、竞争、共赢。中国加入WTO两年时间,一些潜在的深刻变化在静悄悄进行。随着关税壁垒的逐渐退却,非关税贸易壁垒成为国际上斗智斗勇的主战场。一些重大的事件也在频频引爆。中国彩电、家具遭遇美国反倾销的迎头痛击,“反倾销”也成为2003年曝光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而国外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势头仍在高涨。反倾销是何物?1979年,中国出口的糖精钠遭到独联体反倾销,“反倾销”首次出现在中国出口企业的词典里。25年过去了。随着“中国制造”的强大,反倾销愈演愈烈。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有的中国企业遍体鳞伤,一败涂地;有的却笑到最后。虽然中国出口企业还不能谎“应对反倾销,没问题!”,虽然中国反倾销应对体系依然不尽如人意。但是,企业已经开始学习、领会,甚至是主动应用规则。没有是非,没有对错,没有输赢,只有在运用规则中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构成了中国在WTO框架下生存和发展的图景。  相似文献   

4.
2004年,我国对外反倾销立案27起,复审立案7起,是历年来发起反倾销调查较多的一年。我国已成为继美国、欧盟、土耳其之后使用反倾销手段最多的国家之一。从我省情况来看,企业利用WTO规则,主动提起反倾销调查申请,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还不强。2004年,我省仅有一家企业参与了对外反倾销立案调查申请。今年上半年,我省有两家企业发起了反倾销立案调查申请,已被商务部正式立案。提出申请的企业均为外商投资企业,一方面说明内资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在经营理念上存在差别,同时也反映出内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不强。另一方面说明内资企业对WTO规则不了解、不熟悉,更不懂得如何利用WTO规则来维护企业利益。  相似文献   

5.
反倾销税是各国反倾销手段中最具有杀伤力的武器,本文介绍了GATT/WTO关于反倾销征税的基本规则以及中外反倾销立法的基本情况,深入分析了中国企业面临国外反倾销的原因,提出了适应WTO规则的反倾销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迅 《商业研究》2002,(11):96-98
系统分析了我国当前反倾销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其内部与外部原因,并提出了强化企业反倾销意识,规范出口竞争秩序、调整出口结构、加大政府工作力度等我国反倾销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历时30个月,中国最终利用世贸规则取得胜诉,世界贸易组织(WTO)上诉机构于2011年7月15日发布报告,认定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碳钢紧固件实施的反倾销措施违反了世贸规则,标志着这场历久弥坚的螺母保卫战终于画上了句号。这是1979年欧盟对我开启反倾销调查和中国入世以来WTO起诉欧盟第一案的胜诉。中国此次胜诉,将有助于改善中国企业在包括欧盟在内的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更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维权意识,使它们学会在贸易争端面前拿起世贸规则等武器,维护国家和自身的权益。  相似文献   

8.
美国反倾销一方面明显和大量违反WTO规则,另一方面从制度到个案调查上针对中国产品都存在歧视性和不公平性。中国出口企业一方面需要熟悉和运用美国反倾销规则进行充分的应诉准备,另一方面也要有坚持抗辨到底的决心和毅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栾信杰 《国际贸易》1999,(12):38-41
近年来,反倾销作为世界贸易 组织规则框架内的例外措施受到许多非议。原则上,反倾销与竞争政策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对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反竞争行为加以抵制,保护和促进竞争,避免市场扭曲。但事实上,反倾销已在很大程度上演变为一种贸易保护主义工具;反倾销因主要维护特定的“国内产业”(domestic industries)利益,而对受到所谓“倾销”损害的国内产业的效率、倾销商的市场权力及消费者利益等因素则很少顾及,结果导致竞争发生严重扭曲。  相似文献   

10.
反倾销是国家实施的贸易保护,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反倾销已经成为很多国家采取的一种贸易手段,在分析我国企业面对的各种反倾销基本原因,提出了适应WTO规则的反倾销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