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我们党完成执政的历史任务、巩固执政的社会基础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我们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只有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才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2.
建设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很长历史过程,要求我们必须提高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需要我们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包括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以利加强和改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3.
钱艳霞 《理论观察》2007,(3):182-18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部署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更加关注社会建设,更加关注社会和谐、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一、整合社会各阶层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社会阶层分化是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必然,但这并不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社会矛盾不断解决,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的过程。和谐与矛盾两者之间是相互斗争而又相互促进并最终达到统一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谐社会的构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思路.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党处理社会矛盾的传统思维。解决社会矛盾,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重心。探讨和谐社会同社会矛盾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加深对这一宏伟目标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5.
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和重要追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核心价值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和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和保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公平问题更加突显,阻碍社会公平的因素也不断地增多。主要有公共政策安排的非均衡性,权力制衡机制缺失,民主参与意识较弱,社会优势部门等。因此,要树立正确的社会公平理念,推进教育制度改革;深化改革,消除非均衡的体制性障碍;畅通公众利益表达渠道,构建社会利益博弈机制;统筹公平与效率关系,构建权力制衡与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充沛的物质基础,而且还需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和谐社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诸多内容和要求。需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需要建立合理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需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等。但笔者认为,收入分配关系的完善和相对公平涉及到和谐社会的诸多方面,不仅关系到构建和谐的社会结构,也关系到构建和谐的市场经济体系,还与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要有完善的社会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这个重要论断,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要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干发展的协调性。当前我国社会领域存在的诸多矛盾,  相似文献   

9.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十六大以来不断深化认识并明确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任务。要实现社会和谐,首先党内必须要和谐,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最终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要做到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的主旋律,是执政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应对社会曰益多元化、复杂化、群体化的形势,构建一套能够不断解决矛盾、化解冲突的手段体系,各地正在积极探索。南通市立足体制创新,构造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的格局和机制,独具特色,成效显著,富有启发。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十分丰富,需要从政治、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从经济角度看,构建和谐社会主要应把握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基于对党的执政规律深刻把握而提出的重要观点,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重大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而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尊重人类历史发展轨迹,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潮流,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中共中央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本文首先论述了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又分析了当前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提出了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不断增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辽宁,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上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即社会系统内部各种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要素之间关系的和谐,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环境等各方面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石玉亭 《发展》2007,(7):102-102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和谐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开拓了新局面。新世纪新阶段,构建和谐学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甘肃行政学院建设成和谐学院是广大教职工的共同愿望和奋斗目标。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遵循的原则,努力构建和谐学院,不断开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王逸 《发展》2007,(3):63-64
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是公平、公正.《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  相似文献   

17.
黄强  许建民 《开放潮》2005,(9):8-10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这是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思路和总体战略,也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基础的作用。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性的一环——城市社区建设,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基,这是不言而喻的。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胡锦涛同志说过,要“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因此,要高度重视和谐社区建设,把促进社区和谐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胡亮 《宁波经济》2008,(1):36-38
党的十七报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构建和谐社会既是宁波当前经济发展的一项紧迫工作任务,也是宁波社会发展的长期奋斗目标。公共财政调节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李林 《北方经济》2007,(2):27-29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忽视农民工这一庞大社会群体的利益,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需要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系统工程。本文认为企业是社会物质财富的重要创造者,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的同时,还应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对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