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司法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通过司法实现社会正义是整个社会正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命题。真正的司法正义理念是由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完美结合,它是一种以司法独立为先决条件,以实现矫正正义为基本目标的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对我国证据失权制度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一定探讨,说明了证据失权是基于公正与效率之上的一项证据制度。针对我国法规规定中呈现的严格证据失权,本文参照了各国立法例,对我国现行规定中的证据失权制度的不足加以正视,并从完善证据交换、建立法官释明权、缓和证据失权效果等方面对完善我国的证据失权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法治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规则之治。司法实践证明,规则之治应包括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两方面。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实质正义不会脱离程序正义,但却不是仅仅简单地适用法律,而是会考虑“案件外”的事实,在规则的基础上为实质正义寻找依据。但从另一方面说,如果立法包含了过多的有关道德价值观念等实质正义的内容,则会使法律的可执行性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4.
胡祖文 《全国商情》2012,(15):92-94
"天价过路费案"终于尘埃落定,背后有平顶山中院尤其是河南高院试图彰显司法正义的雄心。该案经历翻供、中院全盘接受高院建议撤多名法官、中院启动再审和平顶山检察院撤诉、鲁山县法院开庭一审等热门环节。从岁首折腾到年终,留给我们的是偷逃368万余元的"天价"变成偷逃49万余元,"无期"变成"7年"的判决。同时还有司法正义的实现必须用看得见的方式实现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论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存在对应关系,它们具有三种存在态势:制度正义与社会正义相对应、抽象正义与具体正义相对应、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相对应。这三种存在态势都与法治的稳健运行密切相关。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难以同步实现,应尊重人的心理倾向,力求法治在二者之间达成平衡。  相似文献   

6.
民事证据失权制度建立不仅符合最大限度发挥司法社会效益的要求,而且也是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趋于发展和完善的前提保障.本文通过分析证据失权制度的现状,并结合司法实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我国证据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由于人类思维的抽象,形而上的社会正义有了一个脱离具体内容的普遍形式。社会正义在形而下的实践中往往陷入二律背反的境地。对社会正义的反思有利于我们对它有个清晰、全面的了解,并最终指引我们的实践不断地接近其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8.
正义是法学理论中不可缺少的命题,每个部门法都在一般法理的基础上诠释着属于本部门法的特有正义观念。冲突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正义追求,探究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在冲突法中的体现,有助于理解冲突法的内在运行机制,判断冲突法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法律漏洞填补的边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法律漏洞的填补,是司法活动中最富特色和创造性的活动,也是法官自由量权的重要体现。漏洞填补的性质决定了它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不得对刑事实体法领域存在的“漏洞”进行填补;同时,法官对法律漏洞的填补还必须受到严格的规则约束:它只能出于解决当前个案的需要,并且不得违背自然公正或正义。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英美两国在司法传统、法治环境、法律观念、政治制度等方面对法官角色的影响,指出,英、美两国虽然同属英美法系,但由于两国在法律理念、司法传统、政治制度,法官的任命和晋升、立法机关运作方式等方面存有很大差异,使得两国的法官在价值判断标准和对法律的理解方面存有很大不同。美国法官更多地是在扮演法律"创制者"的角色,而英国的法官更多地是在扮演法律"捍卫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法治进程中,人们对法律正义的追求贯穿于法治运行的始终,法治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法律实施的过程依赖于公民的信赖、支持与服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法律正义与公民服从的关系,在考量法律正义的基础上,认为法律正义与公民服从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法律正义是公民服从的理论前提,公民服从是法律正义的重要环节和实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公平竞争与社会正义是人类社会道德伦理的重要内容,公平竞争作为一种行为规则对于社会正义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公平竞争不仅为社会正义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和保证,而且是社会正义的内在要求,不公平竞争则是对社会正义的极大损害。  相似文献   

13.
如何维护正义局面的稳定性一直是诸种正义理论面临的一个难题。维护正义的稳定性最重要的是要解决正义的相互性问题和缓解正义的愤恨。在良序社会中,不仅有以法律为代表的良好的正义制度,也具有良好的道德秩序,人们拥有充足的正义感。因此,良序社会概念不仅对于从规范性角度解决正义的稳定性有效,也对从正义秉性的结构性角度解决正义的稳定性有效。由于正义客观条件的存在,虽然良序社会不可能根除正义的脆弱性,但它的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正义的稳定性。克服了正义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14.
实现社会公正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时代性课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要实现社会公正,不仅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而且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从而形成一个社会支持网。坚持依法治国、促进法治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有效阶梯,而法治公正又包括立法公正和司法公正两方面内容,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5.
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所明确确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规范侦查机关的取证行为、保障基本人权、实现司法公正、维护司法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其在新《刑事诉讼法》中的确立在我国刑事诉讼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然而,新《刑事诉讼法》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法条本身及长久以来的司法传统和现实的司法环境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要发挥出其应有的功效还任重道远。因此,进一步完善法律的相关规定,改变一些落后的司法传统,营造依法取证、主动排除非法证据的司法环境是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有功效得到最好发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在对以约翰.罗尔斯为代表的当代道义论自由主义正义观的批判中建构起"内在于善"的正义理论。内在于善的正义理论力倡:建基于善的正义并非优先于善,在社会诸美德词典式排序中也非占据首要位置,这种正义理论的哲学人类学基础是构成性或主体间、主体内的自我观,社会正义的分配原则只能是以社群为道德基础的差异原则。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农民工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有着自己独特利益诉求的规模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这一群体不可避免地对现行制度安排与政策体系产生巨大的冲击。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必然成为农民工的价值追求。排除乌托邦式的公平正义,守住“底线正义”,实现农民工问题方面事实上可能的公平正义仍有其紧迫性、必然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证据制度是诉讼制度的核心 ,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必要条件 ,决定着诉讼的最终结果 ,证据规则是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 ,但我国缺乏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证据规则 ,与证据在诉讼中的地位不相称 ,现有的证据规则也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 ,本文就我国现有的证据规则的现状和加强证据规则立法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完善我国证据规则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9.
法治理念是法治活动的灵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要包括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等。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科学内涵,准确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在要求,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精神实质,对于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司法裁判中,法官运用的逻辑分析工具范围已经扩展得很宽,所使用前提的选择和形成要立足于对事实的鉴别和对法律规则的解释。这种鉴别和解释首先就立足于某种价值判断。它涉及社会、道德、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作为市场经济的普遍法则,从市场经济的逻辑视角出发,效率、效益必然成为法律追逐的主要目标,对于司法裁判的结果会产生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