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融资难、贷款难和担保难是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造成这个问题原因有许多,不管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银行还是政府,也无论它们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问题在于彼此之间是相互交错的。这种情形发展到现在,无论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想壮大自己,银行要发展自己,还是政府要借助科技型中小企业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必须审时度势确立一种新型的银企关系、政企关系,齐心协力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建立和健康运行发展,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担保难、贷款难找到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贷款难、担保难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尽管政府和银行采取了很多措施,但都没有依靠内生性的信贷机制,因而没能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题。“中小企业贷款的法定代表人保证担保制度”以法定代表人作为中小企业贷款的保证担保人,能够有效激发中小企业发展动能,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诸多问题,既有利于银行拓展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又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题。  相似文献   

3.
李娟 《发展》2002,(11):74-74
在当今的社会经济中有一个突出问题,一些中、小企业、私营企业资金非常紧张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得到银行支持,但是在向银行提出贷款时,贷款中的担保问题就成为大多数中小企业难以摆脱资金紧张的阻力。因此,尽快解决贷款中的担保问题,取得银行支持成为中小企业获得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银行在向商业化转变过程中放贷获利、减少风险、求得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一)贷款担保的现状及主要问题随着银行商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对企业贷款担保的要求更加严格。贷款担保一般要求由信用等级为A级以上、净资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银行一直在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政府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也陆续推出了不少措施,如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发行中小企业债券、向银行推荐企业及相关有潜力的项目、利用担保公司给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等等。  相似文献   

5.
《宁波通讯》2012,(9):20-21
奉化市深入加强银企对接,充分整合政府、银行、担保机构.中小企业的资源。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和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逐步形成“政府搭建融资平台、民营担保公司担保、地方银行委托贷款、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新模式。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实践,这一融资平台在服务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创了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奉化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新局面,在实践中兼具推广功能。现将有关做法刊出,供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的银行借贷一直是受到包括企业、银行、政府和社会公众在内的相关者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担保瓶颈和贷款门槛等方面对中小企业银行借贷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基于银行视角对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的借贷问题从融资理念和融资渠道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加强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但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决定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的必然存在,商业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要严格控制信贷风险,除了要从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信贷政策、评介体系上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外,还要创新贷款方式和担保种类,努力提高信贷业务市场占有率和信贷收益率,实现信贷业务规模经营,实现风险与收益配比。  相似文献   

8.
魏啸亮 《首都经济》2006,(11):15-16
去年以来,针对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难、贷款难的瓶颈问题.政府各部门落实北京市“十一五”规划中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以“从中小企业融资难入手,做好中小企业服务工作”为指导思想.针对成长期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特点.发挥政府协调,引导和服务的作用,搭建起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各大金融机构也陆续推出了符合中小企业实际需求的特色金融产品.共同构建起“政府协调引导,银行合作支持、担保积极配合.企业主动参与”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新模式,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已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新势头。但是,在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贷款问题上,因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内部财务制度不键全、贷款抵押担保不全等因素,使中小企业贷款难并阻碍了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如何解决中小型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和银行难贷款的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并引起了地方党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于受制于企业规模,国内的中小企业虽然急需资金支持,却往往缺少有效抵押物和担保单位,融资贷款总是要吃闭门羹。最近,山东日照市观海苑建材市场近600户个体商户组成一个"抱团贷款"的联保小组,企业之间相互担保,以此向银行申请贷款,并如愿以偿。同样是  相似文献   

11.
《走向世界》2014,(27):106-107
以烟台银行获人民银行3亿元"支小再"贷款资金项目为始,标志着其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进一步强化。 "支小再"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为引导和支持中小法人银行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促进实体经济平稳增长而对中小法人银行发放的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烟台银行顺利获批"支小再"贷款资金项目,是人民银行对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肯定。"小微企业贷款需求较大,因存在担保难等问题,部分小微企业难以得到信贷支持。"  相似文献   

12.
冯英 《辽宁经济》2012,(1):68-69
盘锦中小企业融资难,难在银行重“批发”轻“零售”的观念仍根深蒂固,难在中小企业信誉不高,难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中小企业少,难在缺少值得银行信赖的担保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银行业要积极转变观念,构建基于市场的新型银企合作关系,打造良好社会诚信环境,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小企业贷款难已引起了各方关注,真正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贷款难的问题,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携起手来,通力配合,共同构建与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4.
钟术龄 《上海国资》2000,(10):41-43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作为一项有效的融资支持手段,许多国家广泛采用。从各国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由政府部门出资设立的信用保证制度;另一种是由中小企业自发成立的互助担保制度。一、政府信用保证制度政府信用保证制度,是指由政府设立一定的机构,专门负责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担保工作,所需费用主要由政府负责。采用这一制度的代表性国家和地区有美国、日本、加拿大、马来西亚、我国的台湾等。下面以美国为例简要介绍政府信用保证制度的运作。美国小企业贷款担保计划,是一项为那些难以从正常渠道获得资金的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贷款和风险投资的援助计划。负责执行和管理该计划的政府机构是小企业管理局(简称 SBA)。美国的大部分银行和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了这一计划,其中  相似文献   

15.
文章概述了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的困难,认为引入关系型贷款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并分析了关系型贷款存在的利弊,对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关系型贷款提出了建议:提高中小企业的自身素质;合理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增加银行的业务品种;加强政府政策的支持;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  相似文献   

16.
当前,浙江中小企业发展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其中…个普遍而突出的问题就是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是贷款融资)难.而贷款融资难的一个主要直接原因是担保落实难。由于担保难落实.中小企业难以及时从金融机构获得生产所需的资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难这一问题,台州市提出并积檄推行企业财产抵押(登记)贷款的若干举措、引起了各有关方面的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对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资金,通过担保机构的规范运作,产生了明显的乘数效应;架通了银企之间的桥梁,银行和企业共同得到发展;担保机构通过担保,使中小企业慢慢壮大,增强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但是,担保机构也存在着资本金规模偏小的缺陷。如何增强担保机构的资金实力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贷款难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障碍。为此,政府近期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如要求各大商业银行成立中小企业贷款事业部、各级财政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各地成立小额贷款公司等。这些措施对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巨大的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杨九铃 《改革与战略》2011,27(8):150-152
融资难成为了制约中小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瓶颈”。由于中小高科技企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高投入、无形资产占比较大和外源融资需求大等特点,这就导致在融资能力上表现为内源融资能力有限和外部融资能力不足。提升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能力在企业内部机制上应该构建好的盈利模式,在外部机制上的措施包括采取团体贷款、创新担保品、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担保机构、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增大企业的违约成本,政府要加大对中小高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在政策上逐步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完善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0.
刘正山 《新财经》2009,(6):50-51
银行之所以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也是考虑到本身的效益和风险。如果一旦解决了担保问题,为银行化解了风险,中小企业融资就不难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