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外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春奎 《生产力研究》2004,18(1):187-188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表明 ,国际竞争力至少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主要的层次 :宏观层次的国家竞争力 ,中观层次的产业竞争力以及微观层次的企业竞争力。本文对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家管理与发展学院的国家竞争力理论、波特的产业竞争力理论以及基于资源和能力的企业竞争力理论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高彦  孙文生  李玮 《经济论坛》2006,(20):11-12
一、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 产业竞争力是衔接国家竞争力(或地区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纽带。工业竞争力是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最集中表现,属于产业竞争力的范畴,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地区工业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国内外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对竞争力的界定,学术界尚无统一认识,绝大多数学者把竞争力与具体的国家、区域、产业、企业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对于竞争力的研究视角。如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认为,竞争力是一种能创造附加值的综合能力,包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内部效率形成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是由环境左右形成的竞争力,后者是更主要的内容,可以很好地解释国家获取财富、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农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两点 :(1 )指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本质是农业的比较生产率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表现形式 ;(2 )运用波特的“国家钻石”模型分析了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要素条件、农产品需求状况、相关与支持产业发展状况、农业经营主体状况、政府行为和机遇等六个因素。在此基础上 ,本文构建了一个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5.
丑晶  陈伟 《现代财经》2007,27(6):72-74
运用系统范式分析现代国家竞争力的构成因素,应当包括企业行为,产业环境,要素禀赋,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科技、习俗,国际环境等。这些在国家、产业、企业发展中的不同阶段中具有不同作用,国家和企业应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作为形成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潘和平 《技术经济》2005,24(1):35-37
一、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对产业竞争力进行研究 ,意义重大。竞争力理论的创始人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认为产业竞争力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产业竞争力决定产业兴衰并从根本上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主导产业、关键产业是否有竞争力相应决定着其经济在国际或国内的地位。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差异的直接体现就是其主导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二、安徽省建筑产业竞争力相关指标比较分析1、我省建筑业发展现状分析。 2 0 0 2年 ,我省有建筑企业 15 6 9家 ,包括国有企业 2 5 1家 ,集体企业 710家 ,…  相似文献   

7.
竞争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爱林 《经济纵横》2003,(11):48-53
根据不同的对象或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给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下不同定义。而不同的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定义会形成不同的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理论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是不断发展的概念,时至今日尚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定义。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分类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开放条件下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政府能力与国家竞争力两个方面,论述了政府对于国家竞争力诸要素(主体要素、动力要素、杠杆要素和开放要素)的渗透和组合创新功能。作者特别提出,政府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或者说,国家竞争力主要是由政府制造的,显然,这是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理论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我国电信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自1980年创立以来,无论从概念到理论,还是从统计到方法,以及在分析、政策和国家管理中的开发应用上都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在国际上影响最大的是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两者的理论基础基本一致,都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基础之上的。WEF每年发表《全球国际竞争力报告》,IMD每年发表《世界国际竞争力年鉴》。  相似文献   

10.
知识链:提升国家竞争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核心要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忠兰 《现代财经》2004,24(5):38-41,45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根据核心竞争力理论新的发展趋势,学术界又出现了与知识管理相结合的企业知识链战略理论:而企业知识链战略则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1.
探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如何发挥其对我国国家科技创新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是保障重大专项有效实施的根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区分国家创新能力和国家创新竞争力不同的基础上,界定了国家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内涵,并根据已有研究文献构建了分析国家科技创新竞争力的概念框架。应用这一框架探析了我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对于国家科技创新竞争力的提升作用,进而得出未来实施重大专项的一些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商周刊》2011,(26):16-16
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2)NO.2》称,按世界银行标准中国2011年已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张其仔解释说,世界银行按人均国民总收入将世界各国分成四组,即低收入国家、  相似文献   

13.
肖红艳 《经济论坛》2011,(12):173-175
内蒙古的会展业起步相对较晚,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会展业已逐步成为一个新兴产业。本文从竞争力理论入手,对内蒙古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力做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提高内蒙古会展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薄弱是一个整体竞争力的差距问题,因此,提高中国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国家、产业和企业三个层次上同时努力,唯有如此,才能加速提高中国民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金融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城市竞争力等是构成金融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理论基石,且研究视角各有侧重和不同.金融产业是金融要素的空间凝结,金融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应该定位于中观视角,且在此基础上构建金融产业竞争力综合分析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观点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双元  王征兵 《经济纵横》2005,(12):76-78,50
我国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全面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现有研究文献看,主要集中于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基于国际竞争力研究方法的分析、基于迈克尔·波特的产业竞争力理论的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一般分析框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研究等五个方面。一、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6)》在研究中国农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时指出:农业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狭义的农业国际竞争力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创造农产品产量的能力、增加农产品产量的能力及生产率水平;广义的农业…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城市群主导经济发展的世纪。目前,国外发展较为成熟的沿海城市群主要有:美国大西洋沿岸(“波士华”)、太平洋沿岸两个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东海道)城市群,荷兰兰塔斯德城市群等等。这些沿海城市群已经成为各国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主要载体,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和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根据《美国科学与工程技术指标(2006)》,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包括四方面指标:①国家倾向性(National Orientation),即政府对提高本国技术能力、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重视程度以及采取的政策措施;②社会经济基础设施(Socioeconomic Infrastmcture),包括资本市场发展状况、外国直接投资、政府教育支出等;  相似文献   

19.
产业国际竞争力范式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国际竞争力范式及其借鉴意义高小莉著名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专家——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F波特教授在对许多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之后,得出结论说,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四个主要因素。(1)生产要素,(2)需求状况,(3)相关...  相似文献   

20.
谢庭生 《经济地理》2007,27(1):35-35
张平同志的专著《湖南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一书已由长虹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我欣喜地看到又一个湖南自然科学(联合)基金项目研究结出了果实,这对于城市竞争力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都是一件喜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