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些年来,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本文采用可以反映产业竞争力的GEM模型对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实证分析,并针对目前的发展状况对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今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千百年来马文化在海西州农牧民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以体育、休闲及文化事业为主的马文化极其产业正在海西悄然兴起。本文详细介绍了海西州马文化及其产业的发展现状,深刻分析了马文化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海西州深厚的马文化底蕴,就如何发展马文化及马产业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皖江文化、淮河文化和徽州文化共同构建起了别具特色的安徽文化。它们同时也是安徽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源。其中,皖江文化以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独树一帜,涵盖了包含人文历史资源、现代传媒资源等不同类型的文化形式并因此为报刊出版、影视动漫制作、旅游娱乐开发提供了创意之源。为促进皖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必要重点扶持优势文化产业,成立产业聚集区,形成区域文化圈,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快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6.
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融合现象使得产业的边界产生交叉或模糊,从而诞生很多新的行业.在产业融合基础上形成的新产品、新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从产业边界模糊与产业融合的角度,说明文化创意成为产业的可能性.在中国这样的文化资源大国,要把握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推进产业融合下的政府规制改革,整合文化资源,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桂林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之一,具有发展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独特优势。体验经济是一种最新的经济形态,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和体验经济关系紧密。本文主要研究在体验经济背景下桂林市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方略。 相似文献
12.
13.
正长期以来,由于干旱、大风等自然灾害和乱砍滥伐、过度开垦、超载过牧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多伦县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据2000年卫星遥感监测显示,多伦县风蚀、水蚀、沙化面积达到504.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89.2%。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而且直接影响首都的生态安全。2000年以后,多伦县委、县政府抓住国家生态保护建设的政策机遇,坚持国家投资与群众投工投劳、发动社会化造林相结合,采取封、飞、造、禁、移、调等措施对沙化土地综合治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后,创意产业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不少国家和地区开始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推动其发展。全球化发展的最新趋势是区域性集中和一体化,文化创意产业是这一趋势的最突出表现。本文以环渤海经济圈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区域合作理念对环渤海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课题以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依据,调研大学生对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认知度、敏感度和参与度,研究创新人才教育培养的新途径、新载体。创意产业园区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结合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探索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创新人才教育的阵地建设、模式创新和大学生就业创业路径等内容,从而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地有效开展,推进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17.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具有高创新性、高附加值性和高融合性等功能的新兴产业,有利于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推动力量.文章认为,促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应构筑适应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创新科技与文化融合模式、推进新兴科技和文化融合的产业集群和业态发展,以增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进而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界定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和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并且利用R语言建立灰色模型预测未来北京市和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增加值和区位熵,说明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通过比较两座城市的产业增加值和区位熵的预测结果,得出一些结论并给予适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将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看作灰色系统,计算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与产业结构间的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与第二产业、信息产业的融合程度最高,与金融业的融合程度最低。通过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几年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了预测,为实现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应构建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加快文化创意价值链的转型升级,并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20.
滚滚东逝的长江,连接南北运河,三万六干顷的太湖,汇集周边涓涓溪流,江南水乡滋养了吴地文明.吴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一脉,一直是吴地发展的动力之源,它催生了吴地先后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摇篮、乡镇企业的发源地,如今又开辟了现代化的新路.作为吴文化的发祥地和核心区,无锡高新区立足江南水乡自然生态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坚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用文化包装旅游,用旅游承载文化,显中国吴文化之蕴,扬生态科技城之名,加快建设吴韵新风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着力打造最优生态环境和最有文化的高新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