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虚拟社区是顾客参与价值共创活动的重要平台。文章以旅游虚拟社区为研究背景,探究顾客参与价值共创的行为与顾客品牌信任的关系以及体验对该关系的中介作用,以在线旅游网站的使用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价值共创对品牌信任具有积极影响,体验在其中起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网络自媒体用户的信息体验、娱乐互动体验分别对用户感知价值及自媒体品牌认同的影响,通过Bootstrap方法检验网络自媒体用户的感知价值在用户体验与品牌认同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用户体验对在自媒体上获取的感知价值及品牌认同都有显著影响,但感知价值在用户体验和品牌认同之间并没有完全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区旅游及社区参与对社区发展影响深远。以茶叶经济为支柱产业的半坡老寨为例,通过参与观察及访谈,运用社会交换理论中的价值命题和理性命题解读了非旅游产业主导下的社区参与旅游的状况及原因。研究表明:旅游进入原本具有强势产业的社区后,与社区原有产业发生互动;社区居民对旅游的参与程度及态度出现分化;旅游业得以进入该社区是因为其与强势产业之间存在着依赖和促进等多元互动,而社区参与正是这种宏观产业互动的具体表现和内部动力。  相似文献   

4.
社区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产物,是职业教育与社区的融合。现阶段社区成员对社区职业教育项目的认识度和参与度偏低。在终身教育理念下,必须大力推行社区职业教育,通过创建品牌营销、体验营销、网络营销、事件营销、展示营销等策略,加大社区职业教育项目的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虚拟求职社群成员感知价值的功能价值、情感价值和社交价值三个维度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对雇主品牌吸引力的影响。同时,检验了社群意识在社群感知价值和雇主品牌吸引力中是否起到中介作用。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功能价值对雇主品牌吸引力有正向影响;社群意识在社群感知价值和雇主品牌吸引力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社群满意、社群归属和社群承诺对雇主品牌吸引力具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消费者的集中平台,品牌社区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社会关系,并以强大的力量影响着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品牌社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平台是消费者参与、互动和获得体验价值的重要场所.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现有文献关于互联网平台体验价值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消费者社区,不能适应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现实.因而有必要按照信息流动方式和互动参与程度的不同,将互联网平台分为单向式平台、互动式平台、自媒体平台和协作式平台四种类型,并基于社会网络观点(互动)和共创价值观点(共创用户体验),构建互联网平台体验价值形成的理论模型,进而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单向式平台互动和获得体验价值程度最低;自媒体平台互动和获得体验价值程度最高;协作式平台对互动和体验价值、互动和共创用户体验的关系具有最大的调节作用;自媒体平台对互动和体验价值、互动和共创用户体验的关系具有最小的调节作用.这一结论可为互联网平台企业发展和研究者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双因素理论对于提高品牌社群成员的满意度和培育其忠诚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根据消费者参与品牌社群的时间长短,将社群成员划分为新进消费者、成熟消费者、资深消费者,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认为品牌社区成员参与动机可分成低阶动机、中阶动机和高阶动机.在此基础上,运用双因素理论分别对各类消费者的参与动机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品牌社群经营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借鉴顾客价值理论、社会认同理论以及消费体验理论,将品牌、产品、网络技术等外部客观因素作为品牌社群形成的条件,分析从消费者价值诉求到消费者参与品牌社群获得消费体验直至消费者融入品牌社群的全过程。以品牌社群融入的形成作为主要标志,从理论上构建品牌社群形成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10.
品牌关系是近年来品牌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品牌关系研究中,消费者——品牌关系一直是研究的中心,通过扩展对品牌关系主体的讨论,提出了一个基于品牌——消费者关系的品牌关系整合模型。该模型将参与品牌关系互动的主体区分为品牌外生因素和内生因素,其中外生因素包括其它品牌、利益关系人和环境,内生因素包括产品、公司和消费者;内生因素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影响到消费者对品牌形成的认知。  相似文献   

11.
以新浪网车友俱乐部为例,从体验的角度分析了品牌社群的发展,它经历了雏形和壮大两个阶段.品牌社群是由体验爆发的结果,随着社群的壮大,品牌社群中的关系结构发生改变;影响品牌社群体验的因素有外部和社群成员个人两个方面.基于体验视角的品牌社群营销策略是善于发现品牌社群雏形,设计体验情境,创造体验事件.  相似文献   

12.
品牌忠诚是品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略性品牌资产。虽有研究顾客体验与服务品牌忠诚之间关系的理论演绎文献,但缺乏实证文献。本文以移动通信服务行业为研究对象,从价值——满意视角探索了顾客体验对服务品牌忠诚的影响机理。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顾客体验对服务品牌忠诚的直接影响不显著;而顾客体验通过体验价值和顾客满意对服务品牌忠诚的间接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基于品牌个性、品牌体验的相关文献,以娱乐性网站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了网站品牌个性一致性、品牌体验对品牌忠诚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以此来研究品牌个性一致性、品牌体验如何影响品牌忠诚。研究对初始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修正,并探讨了口碑和品牌认同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网站品牌个性一致性显著地影响网站品牌忠诚;品牌体验对认同和口碑行为有正向影响作用;网站品牌体验对品牌忠诚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而是通过口碑行为的中介作用影响品牌忠诚。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新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而治理模式的选择是影响新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存在较大差异性,治理模式不能千篇一律,应该顺应新农村社区治理格局、治理方式、治理机制的发展趋势,因地、因时、因“人”制宜,选择适应国家行政主导推进型治理模式,或者多元主体互动合作型治理模式,或者社区组织与成员自治型治理模式。不断完善新农村社区治理的文化机制、组织机制、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网络社区的商城式综合购物电商平台的发展而言,品牌忠诚度对于平台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品牌忠诚度进行概述,之后探究影响品牌忠诚度的消费者因素、商品服务因素与员工因素,最后提出提升品牌忠诚度的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可以为电商平台的品牌忠诚度建立带来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生态学的迅速发展及其对其他学科的广泛影响和渗透,品牌理论与生态学的结合已成为现代品牌理论发展的新趋势。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品牌生态研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对其中的品牌生态系统、品牌生态位、品牌社区的研究现状进行的梳理表明,相关研究在新概念提出、品牌理论深化和研究方法拓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创新研究涉及面不宽、研究较少关注宏观层面、定量研究和动态研究缺乏等不足之处。中国应在借鉴这些成果的基础上,确定自身品牌生态理论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7.
民以食为天,食品要安全。安全放心肉是老百姓关心的大事。近年,各类品牌肉的专卖店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中大城市兴起。如何让肉类品牌专卖店的营销凸显与传统营销不一样的优势,从营销的层面发挥出品牌专卖店与普通商超卖场不一样的竞争优势,这是肉类品牌专卖店面临的课题。体验营销的导入,有助于这一课题的解答。体验营销强调顾客参与,让顾客在各种美好的体验中获得愉悦的精神感受,产生难忘的记忆,从而提高品牌忠诚度和产品市场份额。本文从体验营销的内涵与价值出发,着重阐述体验营销在肉类产品品牌专卖店的应用,旨在为肉类企业在品牌专卖领域实践体验营销提供参考和借鉴,也为从事体验营销研究的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顾客互动已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但有关顾客互动和价值共创的内在机制并未得到充分研究,顾客互动并未引起实践界和管理者的足够重视,本文将弥补这一缺陷并进行相关研究。本文以虚拟品牌社区为研究对象,从刺激—有机体—反应(S-O-R)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出发,剖析了顾客互动、顾客自我决定感和社区满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品互动和人际互动较强地促进了顾客的自我能力感和自我归属感,自我能力感显著地促进了社区满意,而自我归属感同社区满意之间的关系只是得到最低程度地支持。同时,本文也发现,自我能力感和自我归属感在顾客互动和社区满意之间扮演着中介作用角色。  相似文献   

19.
从网络消费者体验需求出发将网络体验划分为娱乐体验、浏览体验、归属体验、价值体验四大类型。通过对传统品牌的网络延伸和网络新品牌这两类网络品牌的实证研究发现,归属体验、价值体验对网络延伸品牌体验效果有重要影响,而娱乐体验、浏览体验是网络新品牌体验效果的关键驱动因素,归属体验对网络新品牌体验效果有弱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在强烈的问题导向和时代导向基础上逐渐生成的。高校依靠知识、思想、智慧、经验等文化成果优势,走在社区建设的前列,同时也担负着对社区文化引导的时代课题。高校可以与社区通过互动机制,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形成学校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合力场,实现区域文化建设优势互补以及共同促进的局面。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对促进公共文化发展,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