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社会资本就是某个个人或群体,凭借体制化的相互交往、彼此熟悉的关系网所凝结而成的实际或潜在资源的总和,是一种无形的资本。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乡村传统文化的存在成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的社会资本,因此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建设农村社区文化要做好六个方面,使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更贴近现实,贴近群众,既继承了传统也开拓了未来,更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段芳 《时代经贸》2013,(22):267-268
农村社区是基于社区的城市、农村二元结构的一个基本类型,其发展模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村社区发展模式是把农村作为一种自然型的社区而进行的整体性的建设,包括经济发展、基层政权构建、文化团结建设及其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等多位一体的全方位建设。而狭义的农村社区发展模式是指借鉴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而在农村社会“移植和嵌入”的社区化管理和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3.
农村社区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农村社区建设的重点应该从广大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又容易见成效的工作做起——诸如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建设、培育新型农民等,也就是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了社会参与理论研究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问题,基于农村社区的广泛分布、贴近基层、多功能性、快速建设等特点,论证了引入社会参与的积极意义和必要性,阐述了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基层政府、市场主体、第三部门的各自作用和角色定位,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如农村社区领导协调机制不完善,农村社区居民有效参与度不高,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提供水平低,农村社区建设和维护资金匮乏等,最后提出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社会参与路径,在体制创新、政策制定、提升服务、保障资金、民主机制等方面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中国社会转型期农村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新课题,尤其是吉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各项工作仍处于摸索时期,迫切需要理论指导和实践提升。通过实证研究,深入分析吉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背景和经验特征以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义,并剖析了阻碍建设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建立了农村社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还对多种建设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其对策建议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模式借鉴,对于推动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对农村社会的服务和管理、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方面的要求也多层次、多样化。本文着眼于农村社区建设中社区基础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三大方面,通过对当地现状考察和对村民及村官的调研,分析村民的不满因素,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当地政府做参考。  相似文献   

7.
由于农村社区传统文化存在的严重缺陷,急需注入现代文化元素,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整合.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点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3个层面,并要努力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是对传统农村管理模式的创新。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必须依照"科学编制全面规划、综合整治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以乡村城镇化为目标,学习和借鉴成功模式,结合本地新农村建设的实际,为农村社区建设发展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社区建设过程中,人们逐步形成了对社区基本功能的认识:一是社区服务,主要是为老年人、残疾人、无家可归者、妇女儿童和失业者提供保护和支持,促进社会公平。二是社区文化,利用社区内的设施开展文化,教育、科普、体育、娱乐等活动,增进社会融合。三是社区治安,主要是控制犯罪,建立冶安防范体系,保持社会稳定。社区建设的内容应当包括社区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农村社区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影响的共同结果,因而说,农村社区是一个复杂的人类聚居场所。与一般城市居住区相比,新型农村社区关系着如何转移中国剩余劳动力、组织农业现代化、布局以区域城市化进程为基础的村庄等等问题的解决。所以说,在今后的城乡发展统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中,抓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导农民建设与全面小康生活相适应的社区,提升广大农村的人居环境,继承与发扬传统的建筑文化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在本文中,笔者探讨了市政公用设施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以期对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发展做出微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