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诚信是基本要求之一,是社会诚信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还是会计执业机构和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但是,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现象却非常严重,某种程度上严峻地考验着会计公信力,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制约.建设会计诚信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应营造良好的会计诚信氛围以有效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不断加强会计诚信体系建设,使会计执业环境得以净化.  相似文献   

2.
试论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陈作华 《经济师》2004,(9):256-256,258
会计诚信缺失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笔者从诚信缺失的背景、市场的弱式有效性、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方的不确定性以及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缺失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 ,并给出了解决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3.
浅析会计诚信问题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会计诚信对西家、企业以及会计人员都是很重要.但是现今,会计诚信缺失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治理会计失真问题刻不容缓.本文对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及其原因做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王力峰 《时代经贸》2009,(6):161-163
会计诚信问题已成为国际和国内社会经济的热点。如何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提高会计质量水平,已是全球会计界面-临一个新课题。会计诚信教育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古代对于“诚信”教育,是要靠自身修养的,就是慎独。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诚信教育,其核心是赋予“会计人”的社会活动以会计人格精神。会计诚信教育的重点是会计诚信信念、诚信文化、诚信制度教育。通过会计诚信教育,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诚信职业道德和诚信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会计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会计诚信对国家、企业以及会计人员都是很重要。但是现今,会计诚信缺失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治理会计失真问题刻不容缓。本文对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及其原因做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会计行业,诚信是至关重要的,而如今,会计人员的诚信岌岌可危,而会计又是一个社会中相对庞大而又具有影响力的群体,他们的道德品质也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如今对诚信的缺失已经很大幅度上影响了我国现如今的市场的经济的发展.该论文从以下两个切入点来论述开展诚信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一是诚信的重要性,二是会计人员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既诚实又守信用的要求.再通过找到会计人员为什么在工作中会有不诚信的表现,从而有三个假想:社会道德环境很具影响力,所以要先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整个社会处于一个道德的环境之中;要想有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就要有相应的规定来约束,所以要有一个道德体系来支撑;为了保证顺利畅通的将社会治理好,还要有建立有关于会计人员的品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7.
会计行为失范有着个体和社会成因,其主要再现在职业诚信缺失、法制观念淡薄、职业行为不规范等,需从会计人员道德建设、会计制度建设、会计行为监督和会计人员激励等几方面着手,切实防止会计行为失范。  相似文献   

8.
会计诚信,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传统“诚信”历年的发展与延伸,它要求会计人员立足会计实践,力行诚实守信。它包括四层含义:会计人员要以诚待人,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会计工作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数据要真实,计算要正确;严密保守因工作关系获取的机密。本文就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维持和提高会计诚信水平的途径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浅议会计诚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秀勇 《经济师》2006,(7):190-19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是一种诚信经济,而诚信经济特别需要的是会计诚信。众多会计丑闻造成了目前会计诚信的社会评价大幅下降。会计诚信建设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何谓会计诚信?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有哪些?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深层原因又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建立会计诚信?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冯玉琦 《经济师》2005,(2):187-187,189
会计同教师、医生、律师一样是社会性极强的职业 ,因此 ,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人员工作质量和形象。在会计欺诈、诚信缺失充斥社会各个角落的今天 ,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意义极大。  相似文献   

11.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选择权的失衡及存在机会主义倾向选择的随意性大且形式单一,未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由于诸多因素的存在,会计政策的选择行为是必然存在的,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防范,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在所难免。对于会计政策,关键是防止过度滥用,尽量减少诱发滥用的动机,规范其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新会计准则出台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越加规范和细致,伴随而来的是交易性金融资产财税处理的差异性。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处理的要点是什么?不同的会计处理会带来什么样的财税差异?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探析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与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分工更加细化,责、权、利更加明确。在新形势下,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国家财政资金运行安全十分必要。但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还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由于当时的国情和制定时间仓促,修订前的《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准则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准则修订後,其计量过程更加简化、准确,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本文针对《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准则修订前後的变化进行比较,提出了新准则仍有待完善之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浅析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化解和防范会计操作风险,实现商业银行安全、稳健发展,是摆在现代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课题。会计操作风险的防范在现代商业银行经营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为它是反映商业银行资金或资本运动的基础和核心环节,还因为它在资金和资本运动的全过程中无时无刻都充斥着各种风险因素。因此,强化会计操作风险的防范,建立防范会计操作风险的长效机制,是摆在现代商业银行面前的十分重要的深题。  相似文献   

17.
会计信息产权是决定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价值分配的一种权利.会计信息产权在各种企业组织形式下均可以得到界定.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性因素,而会计信息披露影响着信息使用者各种决策.这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以对会计信息产权分析为基础,对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机制和会计信息披露理论进行研究,并得以分析其中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改革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许多高校的非会计专业都开设了会计课程,开展了会计教育,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迪克一凯瑞模式认为,教学的效果、效率和吸引力的提高,必须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实现。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材料、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  相似文献   

19.
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媛 《经济经纬》2003,(3):102-104
审计独立性的丧失、市场供大于求的负面影响、法律不完备、社会诚信缺失、不恰当地降低查账成本是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危机的主要根源。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水平的关键举措在于:加大宏观监管力度,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范围及实行客户轮换制,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相关法律,加快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信用制度和加强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20.
Individuals’ beliefs about the trustworthiness of a generic member of the population are both heterogeneous across individuals and persistent across generations. We investigate one mechanism yielding these dual patterns: false consensus. In the context of a trust game experiment, we show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havior and beliefs is consistent with individuals extrapolating their trust beliefs from their own trustworthiness and that this tendency continues even after substantial learning opportunities. We go on to provide 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one's own trustworthiness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values parents transmit to their children during their upbring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