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股指期货作为我国的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很快将会在我国诞生。股指期货的推出不仅丰富了我国期货品种,而且为国内期货公司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股指期货与商品朝货有着明显的不同,对于期货公司来讲,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并不是所有的期货公司都可以直接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做结算。监管机构设计了“金字塔”行的分级结算体系。这个“金字塔”形的会员分级结算体系由交易结算会员、全面结算会员、特别结算会员和非结算会员组成。  相似文献   

2.
“3·27国债风波”后的10多年中,监管层一直对诸如股指期货这样的金融衍生品心存疑虑。的确.历史上的“出师未捷身先死”曾为我们敲响警钟,但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时至今日,对于股指期货的问世,首先是市场本身的需求,放眼世界任何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股指期货都是其必备的”配套品”;其次.海外市场早已对中国股指期货“垂涎三尺”.新加坡交易所更是抢先推出了新华富时A50中国股指期货,其用意无非是想利用“中国概念”来活跃本国市场交易,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因此,在国际股指期货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加速推出我国的股指期货势在必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股指期货 股票指数期货(简称股指期货)是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的约定,同意在未来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按照双方事先约定的股价进行股票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协议。简言之,是一种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物”的金融期货合约。  相似文献   

4.
股指期货是指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股指期货交易与普通商品的期货交易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和流程。它们都是订立某一标的物未来买卖的标准化合约,交易双方在正规的交易所进行撮合和结算。股指期货的交易不是当即实现,而是以保证金的形式进行。保证金只是交易金额的一小部分,通常规定为交易金额的5%~20%。股指期货的交割采用现金形式,而不用股票。股指期货合约的价格为当前市场股价指数乘以每一点所代表的金额,  相似文献   

5.
股指期货作为金融领域主要的避险工具之一,经过25年的发展,巳成为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一个非常成熟的主流品种.但中国的股指期货一直处于仿真交易阶段,发展很不成熟.2010年4月16日中国的股指期货正式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挂盘交易,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中国股指期货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沪深300股指期货与沪深300指教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细则》等九项股指期货配套实施细则的正式发布实施标志着股指期货规则准备工作基本完毕。业界普遍认为推出股指期货有利于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增强国家的金融实力。经过25年发展,股指期货已成为全球金融衍生品的一个非常成熟的主流品种,但目前在国内股指期货尚属“新生事物”,大多数企业对于股指期货还不甚了了。为此本刊特别组织了这一期专题,希望能够从投资股指期货的知识、策略和技术三个角度与读者展开交流。  相似文献   

7.
“股指期货”是股票指数期货的简称,是一种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物的金融期货合约合约的交易对象既不是具体的实物商品.也不是具体的金融工具.而是衡量各利股票平均价格变动水平的无形指数,合约的价格是股指点数乘以人为规定的每点价格形成的;合约到期后,介约持有人只需交付或收取到期日股票指数与合约成交指数差额所对应的现金即可了结交易。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经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开始了沪深300指数合约的交易,作为股指期货三大交易类别的股指期货套利交易在股指期货交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以各大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股指期货市场交易主体的关注热点之一.因此,研究沪深300指数股指期货套利交易策略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股指期货的跨期套利模型进行研究,利用模拟期货市场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给投资者提供一些股指期货跨期套利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股指期货与我国股票市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指期货属于金融期货市场中的一个交易品种,是指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金融期货合约。股指期货市场具有价值发现、套期保值、套利、风险管理、提高市场有效性等功能。因此,开发股指期货有利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股票指数期货的风险(一)股票指数期货的交易风险特征随着股指期货上市的日益临近,对股指期货交易风险的了解就更加迫切。由于股指期货的功能特殊性,其自身的交易风险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与其他市场风险相比,股票指数期货的交易风险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1.
股指期货的推出显然已经“箭在弦上”。日前,全国人大代表、中金所总经理朱玉辰在北京表示,股指期货将于4月中旬准时推出,这是继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之后,中金所首次公开确认股指期货的上市时间。在上市前的最后一个月,中金所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确保系统正常交易运行上。业内人士表示,当股指期货的系统准备顺利完成后,接下来就是等待上市的“发令枪”了。  相似文献   

12.
在缺乏股票卖空机制的情况下,能否推出股指朔货?本文着重分析全球主要市场推出股指期货和建立股票卖空机制的时间关系,认为不应夸大股票卖空机制的实际作用,强调股票卖空机制不是推出股指期货的前提条件,并且可以考虑先推出股指期货再建立股票卖空机制。  相似文献   

13.
许荣  刘成立 《金融研究》2019,464(2):154-168
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股市大幅下跌期间,对股指期货严格限制交易政策这一独特事件前后的高频数据,研究限制交易政策对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价格引导关系的影响。利用I-S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方法的实证结果表明:限制交易政策实施前,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价格影响更强,尤其表现在价格急剧下跌时期;限制交易政策显著增加了期货市场交易成本,从而降低了期货市场的信息份额,削弱了其对股票市场的价格影响,并且改变了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助跌强于助涨”的影响模式,增强了股指期货在价格上涨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结果一方面直接量化了期货交易成本变动对其价格发现功能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从价格引导关系的视角提供了股市危机时期股指期货限制交易政策监管效果的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14.
数理统计在股指期货风险估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指期货是兼具股票特征与期货特征的金融衍生工具、金融创新的产物,在交易、结算等诸多方面与股票市场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通过利用数理统计来估测股指期货中存在的风险会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运用股指期货。本文主要针对数理统计在股指期货风险估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能进一步规避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15.
运用小波多分辨分析、线性和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沪深300股票指数之间价格引导关系的结果表明:从短期来看,在1~2天的短期交易周期中,股指期货是股指现货的单向Granger原因,股指期货具有一定的价格发现功能;随着交易周期的加长,股指期货和股指现货之间不存在线性和非线性的Granger因果关系.这表明从长期趋势来看,目前我国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6.
刘又林  严璀华 《金融纵横》2011,(6):45-48,72
股指期货的上市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标志性事件,由于期货合约产品设计和上市初期交易主体中机构投资者比例不足等原因,股指期货基础性的对冲作用未充分发挥,但由于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关联性及其做空机制的特性,使得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在日内交易中波动关联性,以及在短期内对现货市场走势预期的导向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察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不同时段的量价关系。首先将股指期货考察区间按照股指期货临时性管制措施实施前后分为两个时段,并进一步对管制之前的时段进行划分以消除交易量数据的时间趋势。在最终的五个时段内分别考察波动率与交易量之间的关系。实证结论发现:在多数情况下股指期货交易含有显著的私人信息成分,而且跟风交易并不显著;在波动较大的时段,股指期货存在一定的跟风交易成分;管制措施实施之后,私人信息通过交易在市场中的传播过程拉长,且私人信息在所有信息中的占比下降。  相似文献   

18.
股指期货,即股票指数期货,它是金融期货中产生最晚的一个类别。据2006年数据,全球期货交易中,股指期货所占的比例高达38%,名列第一。因股指期货丰富了市场交易品种,而双向交易机制的引进可以规避系统性风险,从而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再者股指期货本身具有高流动性,其杠杆效应又能使风险被放大,故在推出股指期货后,如何防范风险和风险控制成为金融期货交易中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开展股指期货交易--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创新型金融衍生产品,股指期货丰富了市场交易品种,而双向交易机制的引进可以规避系统性风险,从而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但是,股指期货交易的开展必须基于一国的基本国情,本文从股指期货的比较优势入手,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对我国股指期货的开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2010年3月31日—2012年9月20日的股指期货指数、融资融券日融资买入金额以及日融券卖出量作为研究样本,并采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融资融券交易量与股指期货指数波动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融资融券交易的波动不是推动股指期货波动的原因,而股指期货的波动却是推动融资融券交易波动的因素,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单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