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0年代以来,深圳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1998召开的市委二届八次会议进一步提出了“要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深圳的特色经济和第一经济增长点”。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把深圳建设  相似文献   

2.
<正> 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结构转换是工业化的客观规律,而由诸多要素构成的经济发展总体环境,则具体规定着产业结构转换的基本趋向,并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选择空间。90年代居民消费需求多元化,投资及行业发展重型化,城乡经济一体化和对外经济规模扩大化将是影响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90年代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趋向是: 第一,从经济增长方式看,重化工业突出发展,是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带头产业。 90年代我国总体上处在由温饱阶段进入小康阶段的推进过程中。据测算,90年代初期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500美元左右,仍处在产业经济学所指出的结构变动最  相似文献   

3.
<正> 一为迎接90年代的挑战,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经过市人大会议批准,开始正式实施。正当此时,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再次提出在特区“造社会主义香港”的问题,这是将特区发展推向更高层次的形象化提法。就一定的发展阶段而言,它与特区发展的战略是一致的,其进一步的落实必将成为推动特区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圳市90年代的战略任务和发展目标是:当好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排头兵”,把深圳建设成为以先进工业  相似文献   

4.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振兴环渤海区域经济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以来,滨海新区经历了3年的试验、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成为带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同时也促进了环渤海地区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是继中国20世纪80年代开发深圳、90年代开发浦东以来成功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次重大的战略部署。在滨海新区和环渤海区域经济蓬勃发展、蒸蒸日上时,今年下半年的金融风暴从华尔街迅速席卷全球,造成了全球经济的衰退.不可避免的也影响了滨海新区和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 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80年代是“失去的10年”,也是“调整的10年”。从90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趋势来看,仍然是困难重重。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陷入危机状态,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失衡,反过来又加深了发展中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危机及其成因80年代,除东亚和南亚地区以外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均处于停滞状态,有的地区甚至出现负增长,若考虑到人口增长因素,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下降程度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及今后几年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的全面展开,企业重组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已成为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突破的重要选择。一、企业重组: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战略任务进入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一轮经济增长在宏观经济实现“软着陆”的大背景下启动,以结构  相似文献   

7.
赵洪宝 《特区经济》1998,(12):31-32
<正> 深圳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新机制的特点 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始于90年代,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发展快,1997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47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5%,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过程中,深圳紧紧抓住技术开发体制建设这个核心,通过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体系,在全国率先解决了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顽症。深圳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新机制的主要特点有:  相似文献   

8.
综观世界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都通过制定阶段性战略,以体现发展阶段政策取向和政治经济目标。中国26年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展示出这样一条战略轨迹: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确立了以深圳为代表的沿海经济特区开放战略,改革开放的90年代初实施了以开发浦东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战略,90年代后期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9.
<正>一、深圳港口及口岸管理体制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深圳是我国较早开放的口岸城市,又是一个新兴的海港城市。经过14年的建设,深圳的港口与口岸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港口吞吐量与规模上,都已跃入全国十大港口之列;作为全国唯一拥有陆、海、空口岸的城市,每年入出境的人员和车辆分别占全国的50%和80%左右。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深圳特区经济的发展,90年代,深圳经济特区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应当立足于以大港口、大运输带动大贸易,以大贸易带动大金融,以大金融带动特区经济的大发展,把深圳建成一个现代化、多功能、国际性的海港城市。 然而,深圳的港口及口岸管理体制,虽根据经济特区的具体情况,采取了一些与内地不同的作法,但基本上没有脱离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一套模式。现行体制与高速发展的经济越来越不适应,已成为阻碍港口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因素。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深圳的发展经过了几次政府服务的成功转折。第一次转折是把地缘优势转到政策优势,是深圳经济的原始积累阶段。第二个转折是由政策优势转到产业优势,这解决了深圳产业结构的升级问题,进一步巩固了深圳的城市功能。第三次转折是把产业优势转到环境优势,使深圳的城市生活环境更优美。深圳经过三次转折后已经由小渔村发展成了经济繁荣、体制先进、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初具规模的大都市。在新的形势下,为了在竞争中抢占新的制高点,深圳政府又在努力实现从环境优势到制度优势的转折,以便把深圳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化城市。这次转折实际上是深圳从开放改革排头兵到统筹发展的转折。本文以罗湖区为具体个案,论证了深圳在这四次发展大跨越中,关键在于政府服务的四次转折。  相似文献   

11.
<正>1997年后香港经济的繁荣稳定及深圳的经济发展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认为,未来在深圳实行自由贸易区政策,以适应香港回归后的深港经济关系的变化,逐步形成一种新型的香港一深圳“两制一体”的自由贸易区模式,将对保持香港的稳定与繁荣,对深圳的经济发展及强化香港对大陆经济的辐射作用,进而加强台湾与大陆的经济联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实现深港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1997年香港主权回归中国后,深圳与香港之间的关系从国际关系转变为一国内区域之间的关系,两地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将会有更加明显的提高。在现实中,香港和深圳经济一体化不仅有利于深圳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实现香港的长期稳定发展,在深港经济一体化过程中,香港所得到的最重要的经济利益在于扩大了香港经济的生存空间。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过程中,亚洲太平洋地区作为世界三个主要发展的经济区之一,在90年代和下一世纪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地区,在亚太经济合作区的若干次级组合中,号称“中国三角”的大陆华南地区及港台地区持续的高速增长,将使之成为下一世纪亚太地区经济增长中心之  相似文献   

12.
日本泡沫经济制度性原因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日本经济“失去的10年”。日本经济一蹶不振,丧失了整整10年的发展。不少学者认为,90年代日本经济萧条意味着日本“又一次战败”即在经济战场上的“战败”。日本经济战败是败在了“制度”或“体制”方面,败给了成功地实行了“制度创新”或“体制创新”的美国。分析引发日本泡沫经济的制度性原因、探索日本经济走出衰退的途径,从中可寻找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振兴环渤海区域经济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以来,滨海新区经历了3年的试验、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成为带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同时也促进了环渤海地区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是继中国20世纪80年代开发深圳、90年代开发浦东以来成功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次重大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4.
在战后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亚洲“四小”因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亚洲“四小”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有个正确分析和恰当评估。一、外部因素:特定的国际环境和国际资本的支持亚洲“四小”经济起飞大都在60年代和70年代。这一时期,正是战后世界经济相对高涨繁荣时期。由于科学技术出现了以计算机、半导体技术、核能应用、空间宇航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和发展,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新的大发展,整个世界经济增长率由50年代5%左右上升到60年代6%,世界经济的高涨繁荣,带动了世界市场容量的相应扩大,国际市场对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需求迅速增加。50年代世界贸易总额平均年增长率高达7%,60年代及70年代初进一步达8%以上;20年间世界进口总额扩大了5倍多,达到了328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5.
张球  胡实秋 《特区经济》2002,(12):26-29
<正> 20世纪80年代,深圳曾赢得过“深圳速度”的美誉。自90年代以来,深圳又以另一种速度引起世人的瞩目,那就是高新技术产业群的迅速崛起。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深圳注入了强大的活力,给深圳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生活等各个方面带来深刻的变革,大大加快了深切现代化进程,为深圳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高新技术产业在深圳基本现代化进程中已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进入90年代后,亚洲“四小龙”的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呈上升趋势,并对亚太地区国际分工的发展日益起着积极的影响。 一、九十年代亚洲“四小龙”经济 保持快速增长的原因 过去几十年来,亚洲“四小龙”坚持推行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的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进入90年代后,从总体上看,亚洲“四小龙”的内部和外部经济发展的环境已不如80年代那样有利,但其经济依然充满活力,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尽管略低于中国等周边一些发展中国家,但还是明显高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90年代香港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7.5%,台湾为6.5~7%,韩国和新加坡为5.5~6.5%。  相似文献   

17.
唐俊 《开放导报》2013,(4):55-58
城市是社会发展、人类活动的中心,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环境的变化,城市经济活动也发生了重要转变。本文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以低碳经济的发展为背景,对深圳城市经济转型问题展开研究,对当前深圳城市经济转型的动力因素及支撑体系展开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圳向低碳城市经济转型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继上世纪70~80年代在东南沿海设立特区启动中国改革开放之门、90年代初推动上海浦东开发再造经济发展引擎、90年代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之后,2003年中国新一届政府的施政出现一个新的亮点,那就是实施“改造老工业基地、振兴‘大东北’、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的新国策。这是中国政府实施的区域平衡发展战略的必然延伸,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9.
钟坚  杨平 《特区经济》2002,(6):7-11
深圳等经济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格局中处于最高层次,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和经济体制改革最超前的试验区,从80年代的“四个窗口”到90年代的“四个作用”,再到新世纪的“五个带头”,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各个阶段中都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 10余年来,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其间深圳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以平均每年61.46%的速度递增,高新技术产业不仅给深圳带来了经济的腾飞,更重要的是对深圳的城市环境、社会生活、文化氛围、技术进步和现代化、网络化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都带来了深刻的、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