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的建筑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中国建筑历史的分析,介绍了中国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2.
《市场周刊》2004,(1):10-12
让我看看你们的建筑,我就知道你们城市的文化。一位建筑大师如是说。城市给予人的第一印象,往往透过其外表,也就是建筑来表达的。京城的古典庄重,上海的浮华盛世,广州的朴实生动,都通过一栋栋建筑呈现出来。建筑设计,就是地产的一面镜子。一个千篇一律的城市,地产市场也一定是平淡的,因为她没有风格,没有差异。相反,一个活跃的地产市场,其建筑风格也是多样的。于是,洋设计和本土设计,他们的生存状态也反映了这个城市建筑设计的变化,于是,地产市场也在这块镜子面前慢慢蜕变、成长。在城市政府逐渐退出微观管制之际,是建筑师还是地产商,主导着城市建筑的风格和形式?在当下,这并非是一个可以不假思索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任伟 《商》2014,(11):114-114
永定客家土楼全面地展示了客家人的人文历史,是客家文化的象征。文章在从土楼的地理位置、分布、建筑特色及建筑文化等基础性介绍上,对永定客家土楼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并对土楼建筑文化的传承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意春芳歇     
吴洁 《信息与经营》2011,(9):98-105
按照自己的意愿,在一片空地上勾勒出家的全貌:篱笆植物,庭院水池,一栋方正的房子,有自己故事的门窗。  相似文献   

5.
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完成的“鸟巢”方案.着实在中国国家体育场的设计竞赛上火了一把。如今,标志性建筑九成是国外设计师参与或设计、从奥运场馆到CBD建设、从世博开篇到文化建筑、从城市规划到住宅布局,“洋设计”在中国的建筑业已成为一种时尚。而就在中国建筑设计市场中”洋风“越刮越旺的同时,我们也要为”洋设计“的代价算一笔帐。  相似文献   

6.
陈燕 《中国市场》2023,(28):113-116
课程思政是实现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模式。文章基于“文化自信”视角,探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中华传统建筑文化教育课堂和实践,促进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与建筑类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7.
魏成平 《商》2008,(8):25-26,13
文章通过分析600多座城市的建筑雷同,提出了对建筑的文化传统与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开发是一个比较大的产业,它的投入和产出比例是比较大的,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如果请国外设计师房子就一定能卖出去,相信所有发展商都会请国外设计师,不在乎设计费的昂贵。  相似文献   

9.
末末 《商业文化》2006,(11):66-68
用中国文化概念包装的房地产界案例,比较有影响的从芙蓉古城、清华坊、第五园开始,到北京的优山美地、易郡、朱雀门、运河岸上的院子等;或纯粹一个概念,或部分的把概念落实到产品,都拉上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大旗,逆转了一片西化的声音。清华系吕大龙开发的“观唐”别墅属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个。[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上海商业》2014,(5):38-39
将28个国家的语言、历史、文学、戏剧、艺术、建筑、手工艺以及电影融合在一起,成就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这就是欧盟.为了达成这个美好的目标,欧盟政府已经批准了一个名为“欧洲文化之都”的项目。  相似文献   

11.
建筑是一种凝固的历史记忆,朱家峪古村落的建筑,不仅为当地村民的生活等提供了简单的物质外壳,更重要的是其显示了在形成过程中受到的地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古村落历史悠久,传统建筑文化积淀厚重,村中除满足人们生活、生产需求的建筑之外,还有许多寄托精神的场所,建筑类型丰富。概括地说朱家峪古村落的建筑类型主要有崇祀建筑、文教建筑、民居建筑、礼制建筑和其他辅助建筑设施等。  相似文献   

12.
结合城市文化与城市建筑的关系做了一定的分析,针对我国目前城市建设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博大精深的俄罗斯文化融入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莫斯科几百年的繁华形成了俄罗斯的文明。俄罗斯重视发展文化事业.出版了大量图书和报刊,建立了许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俄罗斯还重视对博物馆珍品和历史建筑文物的保护.扩建和新建了许多博物馆和图书馆。莫斯科现有65座博物馆.4291座图书馆.其中俄罗斯国立图书馆最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碉楼建筑是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兴建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多层塔楼式乡土建筑。主要揭示碉楼建筑的起源、分类及建造,并以开平碉楼为主要对象研究其所包含的文化特征,进行比较进而挖掘碉楼建筑的内涵价值。  相似文献   

15.
面对即将来临的21世纪,整个中国迎来一个经济、信息、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的兴旺时期,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会提到一个新高度,相应地人们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生产活动环境的质量,也必将在安全、健康、舒适、美观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设计创造一个既具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既能满足功能要求,又有文化内涵,以人为本,亦情亦理的现代室内环境,将是我们室内设计师的任务.本文从建筑文化的内涵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的种种关系.  相似文献   

16.
津渡是各种物资、人员以及文化、习俗的集散和交流的中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丰厚的历史底蕴。而湘潭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津渡码头城市,经历了津渡文化从形成、繁盛到衰落再到现代化更替与发展的过程。从湘潭古津渡的历史文化溯源出发,对湘潭古津渡文化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梳理,并分别从商贸文化、建筑景观文化、文学艺术以及市井文化四个部分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文化传统的燕赵大地,其间散布着大量的古村落。在对其中的古建筑进行调查、归类的基础上,对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总结出河北省乡土建筑文化的主要特色,并对其加以保护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黄星 《广告大观》2005,(8):26-28
居住,工作,游息与交通在混乱的城市中,如能找到一处标识熟悉和美丽的空间歇歇脚,是一件轻松和愉快的事情。“现代城市的混乱是机械时代无计划和无秩序的发展所造成的”。而信息与资本的高速滚动,已然把我们带入到全球化世界图景之中,标识成了全球化和信息化最美丽的注脚,标识文化和标识形象已然是不可否认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19.
余琨 《信息与经营》2011,(9X):128-129
<正>有人说:一个城市的建筑和生活方式,就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所在。在互联网时代中,地球变得越来越平坦,我们的生活方式经历了超乎想象的改变。而城市的建筑和生活方式,也经历了独立到融合的变迁。在异域人文与本土风格相交的碰触中,建筑随着时代的历练不断适应着都市多元化的需求与价值观,并孕育出适合于时代的建筑"混血儿"。放眼世界,我们经常能看到建筑艺术与文化相杂糅的  相似文献   

20.
目前,广西农村地区住房存在着缺乏系统合理的整体规划设计;安全性、实用性亟待加强;地域民族建筑文化正在流失等问题。广西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住房建设,要兼顾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实现农村住房与农村环境的完美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