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红  于璐 《商》2012,(14):128-128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和日本作家山崎丰子的《白色巨塔》都是批判现实的力作,但相似中各显风骨,从标题到内容,从表现手法到人物形象,以及人物活动的重要地点,对比中,在感性地读懂小说的内容外,更会意外看到人们不易直观察觉到的东西,收获超越故事情节,更为理性的蕴意,而且将更有力地指引我们思考小说背后的现实的社会,以及人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讨论斯威夫特在代表作《格列佛游记》里运用的文学手法,以幽默丰富作品的道德含义,以讽刺揭露荒诞,并通过人物性格和叙述框架使人难以置信的事件成为现实,意义深远。这本小说是早期最深刻的乌托邦小说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3.
《品牌》2014,(10)
文章从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了中外两部讽刺小说的共同点:现实的真实性基础、讽刺现实的同时提出美好的社会理想以及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进行,当商业广告以铺天盖地之势涌现于各类媒体的时候,一档名为《广而告之》的公益广告栏目悄然诞生,其推出的一系列电视公益广告,因贴近社会现实,为大众喜闻乐见,在当时的国内外都产生强烈反响,从那时起,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美国杰出的荒诞派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开创了美国荒诞派戏剧的先河.剧作家对美国社会荒诞现实的体验深刻表现在他的第一部剧作<动物园的故事>中.这部人类社会的喜悲剧,以极端的手法凸显了现代生活中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并充分运用了象征手法对荒诞现实进行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象征手法运用的层面对<动物园的故事>进行分析,并以此揭示其对现实荒诞性的讽喻功能.  相似文献   

6.
《品牌》2014,(10):74-75
斯威夫特在作品中善用反讽技巧,《格列佛游记》是其晚年的代表作,这本寓言小说采用了多种讽刺的写作方式,如:讽刺、反讽、暗讽。笔法辛辣,语言犀利,使其流传至今仍让读者们回味无穷。本文旨在评析该小说的小人国游记中作者精湛的反讽技巧,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一修辞手法是如何在斯威夫特手中变成了巧夺天工的鬼斧神工。  相似文献   

7.
马卓昊 《商》2013,(23):372-372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历史上著名作家施耐庵所著,其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十分典型,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极具典型性。本文主要针对原创《水浒传》中比较典型的一种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让广大读者更加清晰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和对现实社会中人性的写实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秦宇泰 《商》2013,(15):307-307
约瑟夫·海勒的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黑色幽默文学经典之作。《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部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晚期为时间背景的讽刺小说,大部分研究者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该小说的讽刺性以及文中出现的逻辑陷阱上,很少有人重视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战争。在该小说中,海勒以一名二战老兵的身份,向人们揭示了战争的本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不同人物对战争的不同看法,向读者揭示约瑟夫·海勒本人对战争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品牌》2014,(10)
欧·亨利,作为20年代美国非常有名气的短篇小说家,当代的短篇小说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章构思奇特,文字言简意赅,语调风趣富有幽默感。欧·亨利善于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人们习以为常的小事来塑造人物形象,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变化莫测的"欧·亨利式结尾",其著作有别具一格的艺术内涵。在这里,本文将简要介绍这位作家以及作者本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基础上,以《警察与赞美诗》这一作品为例,从选题、幽默感及语言特征三个方面,来展开对欧·亨利的写作风格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刘洋 《商》2014,(40):197-197
心智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对文学作品中的幽默和讽刺语言的分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围城》中讽刺语和幽默语使用的大体情况,然后介绍“概念合成”理论,并运用该理论分析《围城》中幽默语和讽刺语。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年代,恐惧红色革命和害怕移民潮是造成美国司法史上声名狼藉的萨科审判事件的主要成因和历史背景。在对审判中的标准和依据进行司法解读之后,得出了两位意大利无政府主义人士萨科和樊塞蒂是被冤判的结论,法官和陪审团因为两人的政治信仰和移民身份产生的主观偏见导致了最后的死刑判决。左翼作家厄普顿·辛克莱尝试从抗议者的视角重述这一则众说纷纭的历史事件,通过小说《波士顿》的叙事,参与言说历史并对当时社会运作的内在逻辑与政治生态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12.
一部描述鲁商传奇的小说《隆鑫福商号》日前由黄河出版社出版,并正在积极筹拍电视连续剧。业内人士认为,这部小说与《大染坊》一样,讲述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弘扬了现代“鲁商”精神。并且由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钟形罩》及出版于2000年的《普拉斯未经删节的日记》中体现的母女之间的隔阂与敌意,讨论1950年代美国社会中母女关系的分离倾向。同时,结合其母亲整理出版的普拉斯的《家信》,从母女话语中的不一致解读母女对话的障碍。在如何建构母女间的纽带成为女性主义者关注焦点的今天,本文回到1950年代寻找母女关系的症结,力图为肃清母女交流中的壁垒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两部作品糅合了不同的美学质素,实践了这位文学巨擘的艺术雄心.人生的错位、人性的恶俗和人格的分裂,包括基于此而产生的怀疑态度和离别情怀,共同促成了小说中精神生态和美学的联姻.以精神生态理论为视角,探讨作品中的荒诞之美、意象之美、悖谬之美,启迪人们关注现实社会的精神失衡问题,凸显了文学艺术干预生活的实践意义,也为小说的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商》2015,(38):234-235
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罗尔斯的《正义论》,其间有浩繁的著作在讨论着公平正义的话题,公平,是人类社会发展所最求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法律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现实中,社会公平常被肆意破坏,其原因有很多,来自不同的层次和不同方面。当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的方法不止一种,当时法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守护社会公平的一把利刃,给予社会公平以明确和重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盛琳英 《品牌》2014,(11):221-221
每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都有其独特的特性,钱钟书的文学作品也被时代赋予了一定的特色。文章主要对钱钟书的文学作品《围城》的艺术特色从不同的方面对其特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卢晓霞 《商》2013,(10):219-219,209
《子夜》对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经济生活中的资本运作作了较为详尽的描写。小说写到工业资本,金融资本,证券资本,商业资本等不同资本形式的运作情况,以及货币资本(金钱)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影响。这对于我们认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有些方面甚至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8.
《北洋画报》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方社会最具影响力的报刊,持续的时间长达11年,发行总量1587期,可谓当时报业的佼佼者。究其原因跟它的办报宗旨、拥有一支精英团队,取材广泛,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大众,良好的经营策略相关。这是《北洋画报》办报的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9.
王干 《市场周刊》2008,(11):104-105
努力书写复杂现实 江苏作家一般说来并不是特别擅长对现实做迅捷的反映。比如写改革,像蒋子龙、柯云路能够写出面对改革现实的《乔厂长上任记》和《三千万》,而高晓声最多写写《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这样的从侧面来写社会的变化和变迁,不善于正面强攻,使得江苏作家遇到现实题材绕着走,喜欢带着历史的痕迹和历史的记忆来书写,是江苏作家普遍的写作惯性。  相似文献   

20.
官荣人与人荣官●石江川《百年湖》今年第二期登载了李慎之先生撰写的回忆胡乔木与钱钟书之间一段鲜为人知的文字佳话的文章。今年4月14日的《报刊文摘》以《胡乔木请钱钟书改诗》为题做了摘录。文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82年“五一”以后,胡乔木带着李慎之等一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