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中稳定状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洛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理解经济增长的基本工具。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以验证索洛模型稳定状态的存在。技术参数、储蓄率、资本的产出弹性增加,都可以提高稳态的人均资本量。技术水平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被人们普遍认识,储蓄率短期内较为稳定,资本的产出弹性的变动对人均资本量、单位劳动的产出和消费的影响较大。所以,应当关注资本的产出弹性的变动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提高资本的产出弹性的途径主要是发展教育,促进技术进步;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中转换板的应用已越来越普遍,本文通过施工实例,针对转换层施工中的一些技术要点和难点作了论述,对以后相类似的工程在施工技术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瓦尔拉斯把资本形成方程引入一般均衡体系后出现了内在的不一致性,从而在异质资本品的假设下,一般均衡体系只存在“差别利润率”。在斯拉法体系中,不同的资本品部门却拥有“统一利润率”。两种类型的利润率体现了两种均衡体系的对立。与“差别利润率”相联系的一般均衡体系只研究一般生产过程中的资源配置,体现技术关系;而与“统一利润率”相对应的斯拉法体系则涉及特定市场经济关系下的总量分配,体现社会关系。而后者才可以更好地解释市场经济中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皮凯蒂关于资本收益率高于经济增长率的统计结果,与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规律从表面上看是相互冲突的;然而,这种冲突实质上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表现.一般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是资本自我否定的必然结果,这在逻辑上和实践上都是不可驳倒的.而由其所形成的竞争压力,驱使资本加深对社会自然力的深度汲取,也驱使资本向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并导致资本从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的转化;由此不断将利润率下降的压力转嫁给全社会,以实现垄断资本的高积累和高收益.资本的高积累势必会带来贫困的高积累,从而造成资本积累与贫困积累的矛盾在当代不断地深化. 相似文献
5.
6.
本文根据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重点,针对模板支撑、钢筋连接、混凝土浇筑及裂缝控制的相关技术与质量管理方法进行探讨.以期通过严密的科学控制方案,保证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重点,针对模板支撑、钢筋连接、混凝土浇筑及裂缝控制的相关技术与质量管理方法进行探讨。以期通过严密的科学控制方案,保证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联盟内部技术转换过程中,交易费用存在着信任度的增强性、支付手段的多样性、技术信息的相对显形性和技术定价的间接性等特点。必须通过建立联盟技术中介服务和联盟技术利益补偿机制,增强创新合作的交易频率,巩固技术联盟的稳定性,同时建立联盟技术的署名制度,对联盟技术转换进行有效的激励和控制,来优化联盟内部技术转换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本是组织创新的动力源泉;组织资本是人力资本发挥效用的组织保证。通过知识转换,实现知识在人力资本与组织资本之间的传播、利用和创新,一方面可以记录、整合和提升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实现人力资本的融合和互补;另一方面能够提高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用,获取人力资本的规模收益,最终达到提高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结构转换层是一个建筑物中不同结构形式相连结的关节点,它既是下部结构的封顶,又是上部结构的空中基础,在整个建筑物结构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连结纽带作用,转换层具有传力直接、受力明确、造价较省的优点,在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建筑工程转换层施工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从动态的视角考察了我国未来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人力资本变迁。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引入人均劳动能力期这一要素,使人力资本的测量体现年龄结构变化的作用,以检验老龄化过程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我国人力资本在1980—2000年快速增长,2000—2020年增长趋缓,2020年之后则会逐渐出现负增长。年龄结构是影响人力资本增长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高、中、低三种生育水平方案下人力资本变迁的比较,看到不同老龄化程度对人力资本影响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研发支出、人均资本及其他因素对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研发支出的增加对一般贸易的进口与出口都有促进作用;人均资本提高有利于一般贸易进口,但对一般贸易出口额没有产生正面影响,可能的原因在于贸易条件的恶化导致出口量增长而盈利能力却下降的情况;FDI对一般贸易进口有促进作用,但对出口构成了冲击,有一定的"挤出效应",这可能与FDI主要投资于加工贸易有关。 相似文献
13.
Yue Li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2010,5(4):559-581
This paper design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excess per-capita income growth and brings forward such indices as excess per-capita income, per-capita base consumption and decreasing factor as well as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ment methods. It studies from a brand new aspect the disparity between the economic growth in urban sector and rural sector of China in the past 30 years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together with the disparity between the effects of such growth on consump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At present the problem of the duality of urban and rural sector of China is still serious; the impaired amount of economic growth in urban sector is larger than that in rural sector while the impairing strength in rural sector is higher than that in urban sector; and it is vital to increase the excess per-capita investment in rural sector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strengthen consumption related policies. Therefore, promoting urbanization but reasonably controlling the urbanization progress while strengthening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rural areas would be the efficient approach to reduce the impairing strength over the economic growth, to build up consumption market, to improve the duality of economy and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4.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port estimates of capital input index classified by industries in China from 1981 to 2000. We estimate capital stock based on the perpetual inventory method, and then estimate the flow of capital service and capital service price consistently with the capital compensation in input-output table. In our study, we discuss various assumptions and adjustments made on the data and estimation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15.
基于基尼系数人均人力资本的中国地区收入差距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国所有省区 (除西藏外) 1997-2006年人均人力资本和人均GDP增长率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引入基尼系教人均人力资本,采用 Panel Data 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基于基尼系数的人均人力资本具有基尼系数的性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均人力资本边际报酬远高于东部地区,且仍处在收益远高于成本的初级阶段,这是造成地区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所以,加强人均人力资本的积累,为中部和西部地区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制定有效的进人用人机制,这将是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Gompertz模型,分析预测了2015年和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汽车拥有率以及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汽车拥有率发展出现拐点的时间及其对应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考虑了居民收入不均衡性对汽车拥有率总体水平的影响,以我国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划分不同收入等级的指标,分别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的汽车拥有率进行了预测,然后结合人口比重得到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率。实证结果表明,基于收入等级对城镇居民汽车拥有率进行组合预测所得结果的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演变及\"十一五\"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通过综合使用基尼系数、分组收入份额和分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等指标,多角度定量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过程,认为1985年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一直在不断扩大;收入差距加速扩大的局面在2006年开始出现扭转势头。立足于宏观经济背景,作者预测\"十一五\"期间分组收入份额差距将继续缩小,基尼系数将会降低,有望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十七大提出的\"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当衡量一国或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时,统计学上一般有收入和消费两种视角。本文利用城乡住户调查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居民消费水平,以全球夜间灯光数据为参照,综合收入端与消费端信息,对1997—2016年中国31个地区的真实生活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证实,灯光亮度与消费水平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可以用来估算真实生活水平。根据不同模型的回归结果得到,真实生活水平的最优无偏估计中消费水平的权重范围为(2795%,3831%),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权重范围为(6169%,7205%)。相对于消费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更能准确地反映真实生活水平。本文进一步分析发现,样本期内居民生活水平增速小于人均GDP增速,可见经济的发展并未完全转化为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生活水平仍然存在巨大差距,东部地区的平均生活水平分别是中部和西部地区的17倍和21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