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2015—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年报问询函对独立董事主动辞职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未被问询公司,被问询公司的独立董事出于风险规避和声誉保护的动机,更有可能选择“明哲保身”而主动辞职;同一年内被问询的次数越多,存在延期回函,以及问询函中问题数量越多、字数越多、语气越负面,或要求审计师出具意见时,独立董事主动辞职的概率越高。机制检验表明,会计信息质量越低、媒体报道力度越弱,被问询公司独立董事主动辞职的概率越高。此外,年报问询函对不同特征和职业背景的独立董事辞职选择的影响亦具有差异性,被问询公司中年轻的独立董事以及具有财务背景的独立董事主动辞职的概率更高。本文的结论表明,独立董事作为理性经济人,同样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具有明显的风险规避特征。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应充分正视这一问题,并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独立董事尽职履责。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6-2012年沪深主板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辞职事件作为研究对象,选取重大财务报表重述和严重违规行为作为公司治理缺陷的代理变量,考察独立董事的提前辞职行为是否能够传递公司治理缺陷的信号。研究发现:(1)独立董事提前辞职行为的确具有传递公司治理缺陷的信号作用,即相比独立董事未辞职和正常辞职的公司,独立董事提前辞职的公司下年度出现重大财务报表重述和严重违规行为的概率会显著增加;(2)细分样本后发现,政治关系会显著影响这种信号作用,即政治关系强的企业其独立董事的提前辞职行为更可能预示公司存在严重的治理缺陷。本文不仅为监管机构建立独立董事追溯处罚机制提供了理论与实证支持,而且为学术界争议已久的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提供了一种新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独立董事这个名词已不再陌生,并且伴随着2001年中国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颁布,独立董事制度越来越规范,在改善公司治理水平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独立董事选择辞职,而且大多以个人、身体、工作等模糊字眼作为辞职的原因。独立董事的大量辞职不禁引人深思,研究独立董事辞职的原因,独立董事辞职后的市场反应以及企业价值的影响十分必要。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独立董事辞职的相关文献,并按照独立董事辞职的原因、独立董事辞职后的经济后果分类评述,可以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独立董事制度作为改善公司治理机制的一项重大举措引入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作为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代言人,曾被誉为“名利双收”的阳光职业。但是,在上市公司纷纷聘请独立董事满足监管者要求的同时,我们却发现部分独立董事提出辞职,并且这种趋势愈演愈烈。更为有趣的是,很多独立董事在一家上市公司辞职后又到另外一家上市公司去任职,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独立董事“跳槽”究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激励,还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声誉激励?本文以2001年至2005年75个独立董事的“跳槽”事件为研究对象,分析独立董事任职选择的真实动机。首先,我们回顾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一个基于经济激励和声誉激励的分析框架。经济激励包括薪酬收入和现实成本付出,声誉激励包括企业知名度、企业隶属层级和任职风险。接着,我们对独立董事“跳槽”的真实动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独立董事“跳槽”主要考虑的是上市公司知名度和任职风险等声誉因素,而不是薪酬收入和现实成本因素。最后,我们得出结论,片面地强调独立董事的薪酬并不能达到对独立董事的激励效果,声誉机制更能实现对独立董事的激励约束作用。独立董事制度要更好地发挥治理效果。首先要解决独立董事任职并改善公司治理的原动力问题,这就要求形成配套的独立董事绩效评估机制以及声誉激励约束机制,这样才会有培育独立董事市场、改善公司治理绩效的可能。本文的研究不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丰富了公司治理的文献,而且对完善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孙源 《财会学习》2016,(1):124-125
独立董事制度自2001年引入中国以来,一直面临"独董不独"、"人情董事"、"花瓶董事"等问题.本文基于官员独立董事辞职潮这一热点,总结了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政治关联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完善建议,为提高公司内部治理水平完善内部监督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日前发布《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履职指引》,这是我国自2001年推行这项制度以来首个针对独立董事履职的制度性文件。根据要求,独立董事应当保持身份和履职的独立性,无法符合独立性条件的,应当提出辞职。独立董事的连任时间不能超过6年,原则上最多在5家上市公司兼任独立董事。值得注意的是,指引明确,独立董事不仅有权从公司领取适当津贴,还享有要求上市公司为其履行独立董事职责购买责任保险的权利。如果由半数以上独立董事提出但未被上市公司采纳的提案,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上市公司实行独立董事制度效果分析 从近几年独立董事制度的实施效果来看,独立董事在提高公司决策水平和能力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他们制衡公司控股股东权力和防范公司内部人控制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8.
关于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问题 ,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但是 ,目前我们对独立董事制度 ,在理论上还缺乏研究 ,在实践上则存在形式主义盲目引进的倾向。为了真正发挥独立董事制度对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作用 ,本文认为必须客观地分析评价独立董事制度的功能 ,切忌把独立董事制度看作“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 ,同时还必须从中国现存的政治、经济体制以及公司制度的现实出发 ,建立健全中国式的独立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9.
独立董事制度是成熟的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逐步发展,独立董事也由部门制度中的“上市公司可以设立”到法律制度中的明确“上市公司设立”。但独立董事制度毕竟刚刚踏上我国公司治理之路,在前行当中已经遇到或将要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本文试对其作些肤浅的探讨,以求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之途。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司法》中仅第46条涉及董事辞职的权利,其他规范性文件中的规定也不尽明确.对于董事与公司关系的研究多侧重于董事的义务而忽视了其权利,其中就包含董事辞职的权利.公司法上对辞职权利规定的空白和对辞职程序规定的欠缺造成了实践中的困难和争议.因此,研究董事辞职的法律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本文以董事与公司的关系为基点,分析董事辞职的法律性质和辞职制度的现状,进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董事辞职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提高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独立董事制度应运而生。在以美国为典型的一些西方国家,独立董事制度作为现代企业制度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被广泛采用,也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在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作为一项外来制度,其发展历程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其作用不尽人意,不仅没有成为公司治理的"一剂良药",反而带来了诸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何子琦 《会计师》2022,(15):19-21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作为“舶来品”,本是为弥补我国公司治理中监督机制的漏洞,但引进之后却被人视为难以发挥作用的“空架子”。独董作用机制受诸多因素制约导致其难以实现制度设计初衷。笔者以莱宝高科为例,针对其独立董事作用的影响机理,指出独董作用机制存在职能划分不明晰、信息渠道不通畅等制约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意见,以保障独立董事制度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3.
独立董事作为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者,主动辞职行为会引起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本文2016-2021年发布独立董事辞职公告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康美药业案判决前后独立董事主动辞职引起的市场反应及审计师应对策略。研究发现:康美案判决后,独立董事主动辞职日前后三天引起的市场反应显著下降了3.9%;在判决公布后,具有信息优势、年轻的独立董事主动辞职引起的市场反应更为显著,高、低薪酬独立董事主动辞职引起的市场反应差异不显著。进一步地,审计师会关注独立董事辞职行为及引起的市场反应,进而增加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研究表明康美案判决对独立董事及资本市场产生溢出效应,为加强独立董事履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提供直接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独立董事制度是指在董事会中设立独立董事,以形成权力制衡与监督的一种制度。而公司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以外的其他职务,并与所受聘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关系的董事。独立董事制度是已被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并被广泛采用的制度。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独立董事制度。2001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中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正式引入独立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15.
杜兴强  张颖 《金融研究》2021,490(4):150-168
本文关注独立董事任期届满后离任、但经过一段“冷却期”后再次被原上市公司返聘的现象(“独立董事返聘”)。本文以2003—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独立董事返聘对公司违规的影响究竟是基于“学习效应”的抑制效果还是基于“关系效应”的助长效果。研究发现:(1)对独立董事返聘的公司而言,相对于冷却期,返聘期的公司违规显著更少(纵向对比);(2)返聘的独立董事首任期间,公司违规要显著低于冷却期(纵向对比);(3)相较无独立董事返聘、返聘人数更少的公司,返聘人数更多的公司违规显著更少(横向对比)。研究发现支持了“学习效应”假说,即独立董事返聘抑制了公司违规,并非是规避任期规定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独立董事制度源于英美国家,是在“一元制”模式下建立的独立董事制度。我国虽然导入了独立董事制度,但目前采取的是“二元制”公司治理结构。如何协调和处理“一元制”和“二元制”二者间的关系,是当前我国独立董事制度需要完善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如何建全上市公司监督机制,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现状和缺失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支持独立董事制度的观点,着重对监事会与独立董事的冲突协调和独立董事制度改造以及对监事会制度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李刚 《理财》2002,(12):13-14
根据9月18日《大河报》消息,近日许多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纷纷退出,理由是“出力不讨好”。联想到前一段闹得沸沸扬扬的“花瓶董事”陆家豪状告证监会事件,笔者认为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固然能够对加强证券业监管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独立董事制度”不是万能的,它不能代替公司治理。 我国证监会于2001年发布的《关于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制度实施效果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独立董事制度俨然已成为一种国际化潮流,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人的作用,这已被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实践所证明。我国目前采用的是“二元制”的公司治理模式,公司设有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监事会行使监督权。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商业银行独立董事制度的历史考察独立董事制度最早起源于美国。我国是在1999年首先从境外上市的公司开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1999年3月,国家经贸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境外上市公司规范动作和深化改革的意见》,要求境外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200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提出“董事会中可以设立非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的独立董事”;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标志着独立董…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推行独立董事制度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中,推行独立董事制度成为不同法系国家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措施,作为一种“国际化标准”的点缀,独立董事制度有合理的存在空间,它对于通过境外资本市场融资的上市公司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应该看到,独立董事制度不是医治“公司治理结构”的“灵丹妙药”,因此,在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过程中,应当理性地对待这一“舶来品”,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维护中小股东权益,有赖于独立董事制度与其他法律制度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