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度变迁根源于人们对潜在利益的追求,也是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博弈过程。本文建立了一个制度变迁的双层演化博弈模型,揭示了制度变迁中利益主体之间权力博弈的动态机理。研究表明,利益主体在博弈中掌控权力的大小,决定他们在制度变迁中的地位,制度变迁会朝着有利于权力占优势的利益主体所追求的方向变革;制度也将随着博弈中各利益主体拥有权力资源的相对比例的消长变化而不断演进。  相似文献   

2.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志 《资本市场》2001,(8):14-16
<正> 新制度经济学:全新的分析视角新制度经济学的引进,为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途径。以往的研究,大多只是从市场运行的状态特征等入手,考察与之相关联的宏观经济形势、金融环境以及市场主体的行为特征。这种研究只是停留在市场运行的表层现象,并没有对影响市场运行和主体行为特征的深层次制度因素作系统分析,更没有对制度变迁所引起的市场运行和主体行为特征的变化作动态考察。而事实上,中国证券市场自建立以来,其制度变迁之剧烈和频繁,在世界证券市场发展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制度是人们的行动规则,而人的行动又决定了市场的运行,因此,制度的频繁变动势必引起市场各方面参与者行动特征的频繁变动,进而使市场的运行特征发生频繁变动。所以,如果我们只是从一定的主体行为特征出发去静态地考察市场的运行,则只适用于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些短期的个别现象,而无力解释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讨论制度变迁过程中那些无效率的制度均衡是如何形成的.在时利益集团经济行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主要考察了Dayis和North理论意义上的第一和第二行动集团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研究表明,由于利益集团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存在着冲突,因此即使是启动和推进制度变迁过程的第一和第二行动集团,也有可能妨碍制度变迁迭至最优点,使其掉入"陷阱"之中.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协同演化是一种TSCPII式的演化,即产业技术创新引起产业组织结构改变;产业组织结构改变导致企业行为变化;企业行为变化导致企业绩效变化;绩效变化引致利益的分化整合;利益的分化带来利益表达系统的改变;利益主体通过利益表达最终带来产业制度的变迁。这个过程不仅仅是SCP分析链条的延后,更是各个环节之间是一种非线性、双向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5.
"治大国如烹小鲜"。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不仅有助于治国安邦,同样适合于公司治理,尤其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新制度经济学的结论是"制度决定绩效",同理,公司制度也就决定公司绩效。文章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就有关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企业制度发展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企业制度变迁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制度变迁速率与选择是由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共同决定.内生变量主要是制度变迁的性质、变迁规模、变迁强度和目标制度的类型.外生变量是由社会政治经济环境、非正式制度以及需求状况组成.两个方面共同决定制度变迁的速度及决策主体的选择.文章首先分析了制度变迁的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及速率的最佳范围和规模,其次用具体案例进行检验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7.
以长沙高校周边商业空间为研究对象,借助制度变迁理论,梳理其1992年以来不同制度变迁阶段及制度环境下的空间演变,探究其内在机理,为实现制度环境建设与空间演化和谐的良性循环,促进高校周边商业空间各方利益主体的多赢和谐局面形成。研究发现,制度环境推动制度安排更替促进制度变迁,促使空间利益主体施展行为而使空间变化;空间演变过程反之也促进制度环境的变迁,合理的制度环境建设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空间的和谐构建和活力创造。  相似文献   

8.
李永珍 《经济师》2007,(5):48-49
水资源产权制度变迁有着固有的内在机制,变迁能否顺利进行还取决于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目标,因此,在制度变迁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需求,使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及行为达成均衡,以实现我国水资源交易制度的全面变迁。  相似文献   

9.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必然路径。通过SCP范式的“结构—行为—绩效”框架,在政策网络视角下,系统分析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主体及内容结构,依托场域理论及利益相关者理论讨论了治理行为的内在动因。在此基础上从目标实现、资金利用及公众满意度三个维度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绩效进行了评价,发现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多元协同机制尚未成熟,根据环境场域特征与利益相关层级变化所形成的行政主导、市场主导及自治主导模式是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典型策略,而不同的行为策略在绩效评估内容方面会有所侧重,进而对治理结构及行为产生多种信息反馈。据此,应通过加强多元主体参与的顶层设计、健全环境污染治理的政策内容、完善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以及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与协商制度等方式优化治理机制,推动生态振兴进程。  相似文献   

10.
李海伟 《生产力研究》2005,(3):17-18,65
制度变迁过程中由于制度本身的外部性、交易费用、供求主体的不一致和利益集团的左右等使参与方对新制度的优劣评价存在差异,造成供给相对于需求过剩和不足同时存在的现象。制度变迁中要兼顾各改革参与方的利益,方能更好实现制度变迁的绩效。  相似文献   

11.
《经济地理》2021,41(4):93-99
基于产业链治理视角探究产业集群发展,通过构建产业链内外主体行为、区域文化和集群绩效的关系模型,以安徽省宁国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为研究案例,借助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得出主要结论:(1)产业链内部主体行为和产业链外部主体行为均能对集群绩效产生显著影响;(2)区域文化对集聚效应、政府支持力度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行为与集群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而在企业能力、消费者市场需求的调节效应不显著;(3)在探究主体行为对集群绩效的影响时要考虑到区域文化对主体行为选择的影响。管理启示是区域在产业链和集群治理方面,要注意显性的和隐性的区域文化环境的营造,通过鼓励创新创业、尊重诚信共生的区域文化,激发产业的进一步集聚和产业链内、外多元主体积极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中国票据市场制度变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 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票据市场从诱致性制度变迁走向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过程经历了探索起步、初步发展、低落徘徊及恢复和快速发展四个阶段。由于这种制度变迁仍处于制度选择向制度设置的过渡期,因而在制度变迁主体、制度安排结构等方面独具特色。在呈现明显的制度绩效的同时,也因为经济基础和信用基础的脆弱性而形成了票据市场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3.
政府购买环境公共服务,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多元主体参与环境公共服务的重要改革方向。借助SCP范式,引入目标管理、策略选择以及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理论,着重分析了政府购买环境公共服务过程中,参与主体与购买内容结构对不同主体策略选择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参与主体策略行为对最终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尚未形成,上级政策法规不健全导致整体治理结构尚未完善,目前二元协同会导致社会整体福利损失,不同策略选择行为所导致的绩效侧重对该策略具有正反馈。据此,应通过扩充参与主体并保障其参与地位、加快专项法规体系建设、建立顺畅的沟通协调机制、完善绩效评估内容等方式优化政府购买环境公共服务机制,有效推进环境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钱钰 《经济研究导刊》2012,(10):214-217
运用权力视角,对城市化拆迁场域中的各方利益主体进行了权力配置分析。跳出社会决定论的思路,将拆迁过程中的利益主体视为"行动者"而非制度结构下的行为选择者。在"新圈地运动"中,对各方的利益主体的行动策略加以分析。尽管制度安排对于维护程序正义和弱势群体利益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出现对于过大的权力资本的制约机制,法律、政策仍然会成为权力占有者的行为合法化工具。  相似文献   

15.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向明 《经济师》2006,(3):12-13
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是属于企业制度层面的内容,其核心在于企业通过权力制衡,监督管理者的绩效,保证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主体的权利。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特别研究了股份制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具体的目标模式以及路径选择,以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地使用制度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通过分析农地使用制度的变迁和现阶段农地使用制度的主要特征,从制度变迁的主体和绩效两个方面对农地使用制度的变迁历程进行了概括;结合我国的国情,阐述中国农地使用制度创新的约束,对中国农地使用制度创新的路途选择进行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分析叙事法,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叙事分析来概括制度变迁一般规则的崭新研究方法。其核心论点在于,制度是可以调整行为的具有自我强化功能的均衡,而制度变迁则是一种均衡格局对另一种均衡格局的替代。作为研究工具,分析叙事法可以帮助我们透彻理解中国国有银行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在分析叙事法的方法论逻辑中,中国国有银行制度变迁要实现微观绩效改善目标,必然要求改革推动者调整其行为取向,以求达成产权多元化基础上的利益均衡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核心问题,通过企业权力制衡,监督管理者的绩效,保证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主体的权利。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但为银行自身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也将在促进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和健康发展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政利  梁工谦 《财经研究》2008,34(3):107-120
由分工产生的交易成本及团队效应,是经济组织的两种诱发起源方式,前者本质是权力,并由股权权威人为制造"制序",后者本质是制度,并由分散的股权意志加总,演化形成系统内部制序,两者均是实现组织制序快速同化、降低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其经济组织的生产函数由该权力比例结构下形成的制度所决定。当组织中不同利益参与者的平均福利量会增加、但不是所有人的边际量会相等时,其诱致性制度变迁的选择性激励偏好,将产生外部性并出现市场失灵;而强制性制度变迁,则是一组权力序的相互博弈妥协的结果,所达成的制度内容是制序的"度"的选择,称为"制序度",其效率具有先降后升再下降的特征,其利益参与者的不同行为选择,将由他们持有的不同稀缺资源在权力结构中的利益分配值即夏普利值所决定。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是对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与文化关系理论的一个回顾、整理、概括。其基本思想是:文化对制度安排效率和制度变迁绩效有重大影响,是决定制度安排效率和制度变迁绩效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一逻辑,主要探讨了新制度经济学的文化理论、从文化演变开始协调推进文化演变与正式制度变迁这一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最后,提出制度变迁与文化关系理论对我国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