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媛嫒 《税收征纳》2005,(3):36-37,41
企业的非货币性交易一般是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但有时也会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补价占交易额的比例成为区分货币性交易与非货币性交易的标准,我国的会计准则中规定该比例为25%,即:低于25%(含25%)的,视为非货币性交易,按会计准则进行处理。这一比例的计算按支付补价方和收到补价方分别考虑,对于支付补价方,比例为支付的补价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补价之和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所谓补价是指在非货币交易中,由于交换双方的非货币性资产不等值,而需要以货币性资产给予的补偿。补价对于交易价格的确没有重要的影响,但会改变交易的性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规定,当交付的货币性占换人的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含25%)时,则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易。  相似文献   

3.
一、补价及其与非货币性交易的关系 1.补价的定义 补价,<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准则>)、<<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皆未对其进行定义.从<准则>、<指南>内容来看,补价是指非货币性交易的双方为了平抑交换资产在公允价值上的差异,由一方支付给另一方少量的现金或其他货币性资产的行为.在非货币性交易中,补价的"价"有下列几种涵义:  相似文献   

4.
浅析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的若干疑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政部于1999年制定、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并于2001年1月进行了修订,对规范企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具有重要意义。但笔者对其中的几个问题还有些疑虑,有待于进一步明确。疑点之一:关于补价的计算及收益的确认问题。根据新准则规定,非货币性交易中收到补价方应确认收益,其计算公式为:应确认的收益=补价-(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笔者认为,此规定有两点应予明确和完善:第一,收到补价方,只有在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资产账面价值时,才能确认收益;第二,此公式有不…  相似文献   

5.
刁勇 《上海会计》2000,(12):23-24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及其指南的颁布 ,对规范企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指南中 ,例举了一些非货币性交易的事例。但是 ,没有对同类非货币性资产(存货)交易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进行举例。实际发生的大量非货币性交易 ,常常会涉及到补价问题 ,还会涉及到增值税问题。在会计准则中 ,一般将存货交换的公允价值视为计税价格。如果交换双方资产的公允价值不相等 ,就会涉及补价 ,而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 ,必须考虑双方公允价值内含的增值税 ,否则 ,无法计算补价。在含增值税又涉及补价的存货交换中…  相似文献   

6.
刘英 《上海会计》2003,(1):63-64
贵刊2002年第4期刊登了余兴无同志的《也议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一文(以下简称《余文》),按照新《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对非货币性交易中涉及多项资产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详细说明。读后收获颇大,但有一个问题欲与作者商榷。2001年修订后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与新《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当公司换入非货币性资产时,其入账价值是依据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相关税费及补价等资料计算确定,当时不必考虑换出资产是否发生减值。如果换出资产发生了减值,应在期末再计提减值准备。但余文在举例说明时,却考虑了换出资产的减值,…  相似文献   

7.
准则中指出企业发生非货币性交易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相关费用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若涉及补价问题,通常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确认的收益(或损失)和支付的相关税费加(或减)补价作为换入资产的实际成本。从上述看出,换入资产价值的确定与资产本身的价值没有任何联系,则入账价值就很可能背离其真实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修订后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规定,采用账面价值法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当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相差悬殊时,关联企业可能蓄意低估或虚计换入资产入账价值,以此作为调整后期利润的“蓄水池”,或制造虚假亏损规避所得税。对此,分别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否取得有力的外部证据及会计造假行为的具体目的,参照《企业会计准则一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和《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通过“资本公积一关联非货币性交易差价”科目进行表内调整或表外披露,以有效遏制会计信息的造假行为,合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信程度。  相似文献   

9.
1.非货币性交易收益确认中存在的问题。《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无论何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不涉及补价的情况下,不确认损益,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一般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确定;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从收到补价的一方看,由于在资产的交换过程中部分资产价值的盈利过程已经完成,因此,要确认已实现部分的利润(即收益),并计入营业外收入。笔者认为,如果交换的资产是除存货外的资产,则上述计算收益的方法是合理的;但在涉及存货交换时,则补价为含增值税的价款,而收益是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的。在非货币性交易中,首先应分清公允价值与计税价值之间…  相似文献   

10.
非货币性交易即物与物的交换,这种交易不涉及或只少量涉及货币性资产(即补价),因此最关键的会计问题应该是资产的计价问题,在非货币性交易中,资产价值的确定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公允价值则是非货币性资产计价的重要依据,也是非货币性资产价值组合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陈洪 《上海会计》2002,(9):61-61,60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中的原材料科目使用说明指出“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原材料,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后的差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收到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后的差额,加上应确认的收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补价后的余额,作为实际成本”;但又指出“采用计划成本进行原材料核算的企业,上述确定的实际成本即为计划成本”。  相似文献   

12.
1999年6月28日,财政部首次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易》,2000年1月1日起在所有企业施行准则将非货币性交易划分为同类非货币性交易和不同类非货币性交易。针对两类交易的各自特点,该准则分别就是否涉及补价作出了明确规定,在没有补价的情况下,对于同类非货币性交易,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企业以非现金资产抵债和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与所得税处理差异分析,对《企业会计制度》和经修改《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舍弃公允价值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本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非货币性交易的实践越来越多.为规范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财政部出台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准则>),并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财会[2002]18号)中对<准则>作了进一步阐述.<准则>和<问题解答>对各种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定和示例.  相似文献   

15.
1999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2001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将非货币性资产计价基础由公允价值改为账面价值,从而避免了对公允价值的不恰当使用,抑制了企业操纵利润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一、所得税方面对于固定资产处置,在不存在补价的情况下,会计上不确认任何收入和收益;而税法则规定将其视同销售,应作相应的纳税调整。如用固定资产抵债,会计上采用债务重组的原则,不确认债务重组收益,而税法上是视同销售。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视为一种非货币性交易,核算时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对投资合同认定的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并不确认为投资收益;税法对企业用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要按照资产转让和对外投资两项业务进行处理,对投资资产合同认定价值高于资产原账面价值的部分视为企业的一…  相似文献   

17.
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的最新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美国新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3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FAS153),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的一般原则仍应以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但排除了APB意见书第29号有关非货币性交易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例外,将其替换为不具有商业实质的交换的例外。本文分析了FAS153与我国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之间的差异,及其对我国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的启示,其中主要是“商业实质”在非货币性交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非货币性交易是商品交易的特殊形式,引发了特殊的会计问题“如非货币性交易如界定?如何进行确认与计量?相关的损益是予以确认?如何处理补价问题等。1999年6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相关会计问题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财政部2006年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但对于补价中是否含有增值税以及如何理解非货币性交易中损益的确认公式,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周炳伟 《会计师》2011,(1):31-32
<正>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为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与2001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为旧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相比,在会计计量、损益确认等方面做了重大的改进,这些改进比原会计准则更加科学,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