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善良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心存善良,就会以人之乐为乐,心中就常有欣慰之感;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心中就常有轻松之感。总之,心存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所以,善良是心理养生不可缺少的高级营养素。  相似文献   

2.
生活之友     
心理养生四要素 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1.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扶贫帮困,心中就常有欣慰之感;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  相似文献   

3.
苟卫锋 《价值工程》2011,30(27):277-277
"正义优先于善"思想是罗尔斯正义论思想的核心观点之一,罗尔斯提出"正义优先于善"的思想,有其深刻的人性依据。人具有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这种一体三维结构决定了人须追求幸福、正义、崇高三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爱自己胜过爱别人"是人的天性,这种天性引发了人与人之间无穷无尽的矛盾和斗争。这种天性是人类社会不和谐的根源,是一切恶现象产生的原因。要构建和谐社会、消除一切恶现象,就必须最大限度地矫正人类的这种恶的天性。为此,人类祖先创造了"善"的观念,并教育和引导每一个人"弃恶向善""与人为善""追求至善"。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善文化,充满了善的道德要求,如舍己救人、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等。这些道德要求的根本目标都在于矫正人的"爱自己胜过爱别人"的恶的  相似文献   

5.
对至善的探讨,可谓道德本体论的探讨,是对价值的理想性和目的性的追问.对至善问题的解答为具体善的实现提供了立论的基础和起点,这种最终目的性和价值理想性的魅力吸引着西方伦理学家不断地进行着"至善"的追问.在近代西方伦理思想之前,至善的观念较侧重于阐释个人幸福与道德的匹配一致;而在20世纪之后,现代西方伦理思想围绕着个体至善和社会至善的探讨继续着人类对至善生活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焦循在注释 《孟子》 的过程中,对于孟子所谈及的善的概念做了一定的补充,他认为人性是善的,主要理由有:人有善端,并且人有知善的能力,这种知的能力能够对善进行评断和系统性的训练.  相似文献   

7.
"生与死,是人生起始的两个端点",仔细琢磨于丹的这句话,觉得蕴意深邃。在第一个端点之前,人就是个细胞,其它什么都不拥有,轻松得很;在第二个端点之后,人就是一抔微尘,其它什么都不带走,应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说法。惟有"人生"的中间这一段,"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者无二三",轻松不起来。诸如"活得好累""压力太大"等抱怨不绝于耳。缘由呢?恐怕是已得、欲得的东西很多。不过,稍加梳理会感到"多乎哉?不多也!"说多,是具体的物质形态数不胜数,是在价值量上总冀望无穷大;说不多,归纳起来无非就一个"利"字。  相似文献   

8.
事业不成和性格软弱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信。一个人只要有自信,那么他就能成为他希望成为的那样的人。一个人不觉得自己聪明,那他就成不了聪明人;同样,如果他自渐形秽,那他就不会成为一个美人:他不觉得自己心地善良,即使在心底隐隐地有此种感觉,那他也就成不了善良的人。  相似文献   

9.
善艮善良,是一个人的名片。它常常以最简单、朴实、自然的方式,进入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领域。假若善良与善良相遇,往往一个会心的微笑,就能律动彼此的心跳。善良的人,采摘鲜花的机会很少,碰到荆棘的机会却很多,但他们大多淡泊地生活。而且,在他们的人生字典里,在任何一页你都可以查到同情、关心、慈祥、热爱之类的词。但有一个词是绝对查不到的,  相似文献   

10.
近来,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各种报刊媒体时,就会发现"正能量"扑面而来,吸引着大众的眼球:(1)感恩的力量不断传递、扩散,提升着今日中国的温馨指数,也升华着13亿人的民族精神。多一些感恩之心、感恩之为,社会就多一些正能量,少一些"冷漠症"。(《人民日报》2012年7月1日)(2)正能量好比一座"磁场",可以向外辐射积极和乐观。拥有正能量的人是自信、值得信赖的,  相似文献   

11.
《经济界》2014,(1)
正压力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一个人能不能正确的定位和评价自己。我们要善待别人,而不要因为一些小事就把别人否定了,很多时候往往就是因为我们的"不否定",最后给别人带来了很正面的教育。在与人相处,尤其是管理的过程中,能够与人为善是非常重要的。周总您好!通过这几年的连续访谈,发现您虽然肩上担子越来越重,但感觉人却越来越快乐,想知道您做企业的动力来自哪里?周厚健:正确估价自己,宁可偏低,不要偏高。也许因为我不是一个有远大目标的人,所以才会这样。实际上,因为一些特殊的机会,我们遇到了一些特殊的人和事,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但如果因此就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有时候反而会造成压力感。  相似文献   

12.
<正>一、煤炭分布格局在多年的地质勘探工作中,为什么煤炭分布会出现"北多南少"的分布规律?就世界而言,煤炭分布是北半球多,南半球少;就中国而言,则是北方多(华北、西北多),南方少(东南沿海少)。要回答上述问题,一是要了解成煤的必要条件;二是要对地球历史上的主要成煤时期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工作中,有这样一种人:工作分得多了,就心里嘀咕,认为领导故意找麻烦;同事被提拔了,就两眼发红,觉得组织对自己有偏见;领导指出缺点,就满腹牢骚,琢磨着给他穿小鞋;考核奖励发放了,就到处打听,总觉得自己吃亏了……少琢磨人,多琢磨事,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不琢磨事、专琢磨人的人。而琢磨什么,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作风。品行正派的人,琢磨工作多;心术不正的人,琢磨人多。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人的方面琢磨多了,工作上就琢磨得少了。每个人都应多琢磨工  相似文献   

14.
李玥 《价值工程》2011,30(17):311-312
微博里的"真"要求"言之有物"与"言之有据",而真实的记录生活和微博的身份认证机制都给了我们强有力的保证,名人对于弱者力所能及的帮助也让我们看到了"善"的光辉。当"真"与"善"统一和升华时,"美"就产生了。我们应该倡导这些"真"与"善",积极发挥名人的正确导向性作用,这样,将极大的促进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人是天使和魔鬼的结合体在管理理论界,曾经有一场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争论。人性"本恶"理论(理论界称之为"X理论")认为,人天生都是懒惰、悲观、消极和自私的,在缺乏严密监督的情况下,人们是不会主动、积极地工作的,因此,管理即是监督和惩罚。人性"本善"理论(理论界称之为"Y理论")的观点则正好相反,"Y理论"认为,人天生是积极、乐观、进取和善良的,因此管理的关键是激励而不是监督,在管理中应该少用甚至不用监督、惩罚性的措施,多用激励性的措施如表扬、奖励、信任等;相对应,在管理中应创造宽松的环境来激发、保护员工…  相似文献   

16.
《中外企业文化》2011,(8):68-71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而之耻,无耻矣。”人不可以不知羞耻,从不知羞耻到知道羞耻,就可以免于羞耻。孟子提倡人性善,认为人皆有“不忍之心”、“有恻隐之心”、“善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相似文献   

17.
人大都是糊涂一阵子,明白一阵子.没有谁能一辈子明白,也没有谁会一辈子糊涂。当然,精神病患者另当别论。聪明人无非明白的时候多。糊涂的时候少罢了,即便称赞一个人绝顶聪明,也难免会有“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时候。更不待说一般人。那么,人在何时明白,何时糊涂,皆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18.
<正>河南六合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国家一级资质。公司已经成立17年。在2005年的时候,公司经营出现了三多一少的发展困境。"三多"就是项目多、员工多、事务多,"一少"就是人均产值低,净利润少。公司仅在郑州一地就有员工6000多人。人多导致劳动关系复杂、劳务纠纷不断;规模虽大,项目虽多,但是含金量不高,利润贡献很低。如此一来,员工工资标准低、福利待遇  相似文献   

19.
蒋将 《秘书》2012,(7):27
"幸福没有那么简单,才会特别让人着迷……"倾听着忧伤旋律,任凭思绪蔓延。回首办公室工作的点点滴滴,有过执着,也经历过迷茫;有过喜悦,也遇到过沮丧;有过收获,也付出过艰辛。流逝的是青春,跳动的是时间,收获的是感动。每年寄送新年贺卡时都会写上"祝你幸福"四个字,幸福应该是人生中最美好、最温暖的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压力的增大,虽然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熟人朋友越来越多,却感觉快乐越来越少,幸福越来越淡,正如歌中所唱:"感觉幸福就忙东忙西,感觉累了就放空自己。"  相似文献   

20.
李水秀 《陕西审计》1998,(C00):44-45
人的一生所经历的道路是漫长的,也是多姿多彩的,恰如雨后初晴挂在天边的彩虹。有虹的、有蓝的、有紫的……一旦记忆的闸门打开,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就会出现在眼前。固然逝者如斯.随着时光的推移,有些记忆便会渐渐褪色。甚至淡忘,但也有那么一些激动人心的亮色,会永久地定格在人生五彩的记忆中,令人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