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杰  吴健 《中国改革》2006,(9):8-10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现象和变化,显示出中国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复杂化”:一方面是整个经济增长的状况很好,各种指标体系部在良好范围内运转;另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入,出现了对改革的怀疑、批评,而且这种声音存在着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钟伟 《中国改革》2002,(1):32-33
看纷扰中的2001年中国经济,大致可以寻找出四大特点:一是前高后低,四个季度的经济增长一路滑坡,全年经济增长将在7.4%左右;二是负重前行,即中国经济随着世界经济增长失速的沉重压力;三是热点稀疏,国有企业随时可能在脱困后陷入重新亏损的痛苦,硕果仅存在热点仅有房地产热和外资热;四是紧缩阴影日浓,宏观经济随时面临重新跌落到通货紧缩中的威胁。毫无疑问题,2001年的中国经济是审慎的“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3.
江苏经济何以难敌浙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奇洪 《中国改革》2004,(11):51-52
进入21世纪,江苏经济虽然也以高于全国平均速度在增长,但以民问资本为主的浙江经济则以高于江苏经济增长速度在发展。更为引人注目的是,2004年下半年起,依靠外力和政府强势推动的江苏出现了边际生产力递减和外部投资“断奶”、经济增长难以为续的状况,在走访江苏沿江城市途中,一些基层官员也纷纷向笔者表示了这方面的担忧;而浙江则出现了资本大量外移,成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GNP大干GDP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统计局网站7日公布数据显示,二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37.4,略高于一季度,但企业景气增幅小于近年同期,也进一步印证了,中国经济已经出现高位回落的趋势,使得未来宏调的难度大增。企业景气指数高位回落,一方面显示去年以来的紧缩政策开始发挥作用,但同时也说明中国经济正在经受考验。二季度以来,中国经济承受了地震和美国经济减速的影响,出现了经济增长减速;但另一方面,由于国际油价大幅飙升,通胀压力有增无减,宏调出现了防止经济下滑和通胀高企的新难题。  相似文献   

5.
增加农业信贷和财政支农投入是发展中国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性措施。然而,运用中国1952-2002年的实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却显示:中国财政支农资金的增加不仅无助于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反而还起到了抑制作用;而农业贷款的增长也并没有成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的重要资源要素。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和资金配置低效率的双重瓶颈,对农业和农村的投资决非是简单的注入资金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贸易自由化与贫困:文献回顾与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易自由化和贫困问题是经济学和社会学非常关注的两个领域。本文对关于贸易自由化和贫困研究的文献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回顾和评论:一是从贸易自由化通过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来影响贫困的宏观层面;二是考虑到住户、政府、企业等经济主体行为和反应的微观层面。通过对已有文献的考察发现,根据现有文献还不能得出贸易自由化对贫困影响的一般结论,关于贸易自由化与贫困的内在逻辑仍需要深入细致分析,尤其是讨论经济主体的反应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市场化为目标加快中国农村经济改革迟福林,孙秀平,朱华友9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改革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实现改革的新突破,关键是以加快市场化为目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再造农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改革粮棉购销体制,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需要的宏观调...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很多国家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但减贫的成就并不均衡。一些国家以较高的经济增长带动了贫困人口的较快减少;也有一些国家并没有。从中国的发展实践看,全国贫困人口的大规模减少,仅靠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结构的二元性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共同特征。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就是消除经济上的二元性,逐步实现从以农业为主体到以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的演进。这一过程又被称为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的转换过程,是实现工农并举,农业持续、快速、均衡增长的结构基础和制度基础。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二元结构的转换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我国农业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怎样保证农业持续均衡增长。本文通过对二元经济结构长期发展过程的分析,从宏观和长远角度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重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邓莉  冉光和 《中国农村经济》2005,108(8):52-57,67
本文借鉴金融结构论的一些思想,采用灰色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法,研究重庆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重庆农村金融规模是影响农村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指标;农业贷款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弱,说明金融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而乡镇企业贷款对乡镇企业增加值的直接贡献有限,说明乡镇企业的发展对农村金融的依赖程度不高,但对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却较为突出,说明乡镇企业的发展可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上海“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有力保证;也是在当前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环境下,上海迎接挑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创造经济领域新优势的迫切需要;对促进上海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c“八五”期间,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1992年以来,全市GDP连续四年保持14%以上速度增长,高于全国同期3个百分点;1996年上海GDP增长率达到13%,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投入要素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中国2008年12月份外贸进出口连续第二个月出现下降,对外贸易加快收缩给中国这一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未来的增长前景蒙上了阴影,并说明中国政府有必要采取更加强有力的财政刺激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疲软的贸易数据、尤其是进口数据说明中国经济不但受到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国内需求也在下降。  相似文献   

13.
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其本质内容是生产要素的组合和使用方式。生产要素主要是指劳动力、资金、技术。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的经济增长,即粗放型经济增长;依靠生产要素的效率提高而实现的经济增长,即集约型经济增长。建国以来,我们走的是一条粗放型经济增长道路。随着生产建设规模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种增长方式的弊病越来越明显,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跨世纪发展的严重障碍。其弊病主要表现在建设规模上,靠铺新摊子、上新项目,搞了不少小而全、大而全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在…  相似文献   

14.
2003年以来,中国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开始出现“迈大步、看多步”的战略转变。这既是经济全球化与全球区域合作一体化趋势的浪潮所迫,也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以后与国际经济紧密融合的客观要求,更是中国人世以后实现各种承诺、发展双边关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经济增长方式就是指生产要素的分配和使用方式,转变经营增长方式也就是转变生产力要素的配置方式亦即资源配置方式。这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就出现了两个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瓿:一个是经济运行机制意义上的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即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把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讲生产关系的改革问题;另一个是生产要素组合意义上的资源配置方式,即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是讲生产力的发展问题。经济体制的转机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相互联系、互相依赖和互相促进的。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就难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局长思路是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密切相联系的。另一方面,如果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体制改革也难以推进,改革成果也难以巩固。因此要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就必须深化农村改革,通过改革,解决好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排除增长方式转变中的障碍,建立起有利于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条件和动力。  相似文献   

16.
试论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效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来说,投资增加会促使经济更快地增长,对农业投入增加也会导致农业产业的增长,但是,在一般欠发达国家中,农业的发展缓慢主要是由于来自三个方面的约束:一是投资性约束或储蓄约束即由于农业部门储蓄不足以支持其投资扩张,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二是贸易性约束或市场约束,即是由于农业与其它部门贸易所得收入不足以支持农业部门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输入;三是技术性约束或吸收能力的约束,即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科学技术和人才无法更多地吸收外来资本和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在三种约束中,前两都可以通过外部的资本输入来消除,因而,外资利用在发燕尾服中国家受到普遍重视,为更好地说明外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我们引入下面模型。  相似文献   

17.
随着县域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以传统银行为主导的县域金融机构体系已发生深刻变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促进县域经济增长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使用通过文本挖掘方法整理得到的2000-2019年中国县级行政单位内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3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情况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对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中西部地区和交通设施较为完善的地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分析表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能够通过资金渠道与产业渠道影响县域经济增长,即通过促进县域资金回流和工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进一步分析发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存在溢出效应与协同效应。一方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能够显著促进接壤县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协同促进县域经济增长。本文为准确把握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的经济效应,并据此在新发展阶段推动县域金融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与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本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农村的Panel data模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根据1997--2004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统计数据,建立Panel Data模型。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人力资本是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对农业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各级教育程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其中初中教育对农业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最主要人力资本源泉,高中和高等以上教育也有正向作用,但目前由于比重小且人员外流严重,对农业经济增长没有产生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纵横录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家统计局最近发表《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1997年春季报告)》,对1997年中国的经济形势预测: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与去年的9.7%持平或达到10%;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2795亿元,增长率为12.7%,与上年持平。社会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率为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为7%;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实际人均收入增长率将分别达到4.9%和5.3%。今年的财政赤字仍将达到530亿元。居民储蓄预计将达到49710亿元,比上年增长29%。报告在分析中国经济形势时指出,目前国民经济运行处在从90年代初以来相对最为有利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率概念和影响地勘经济增长因素及地勘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阐明了地勘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地勘单位增长方式转变的措施。并对地勘经济结构、适度经济规模与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关系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