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潮声     
“我不愿做城市里可供观赏的花卉,只想做护卫草原的一棵红柳,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这是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苏木(乡)萨如拉图亚嘎查(村)党支部书记廷·巴特尔的内心直白。这位共和国将军之子,怀着对党的忠诚、对牧民的真情和对草原的眷恋,28年来在草原上默默奉献,模范实践了“三个代表”。 1974年夏天,廷·巴特尔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从自治区首府来到了浑善达克沙地边缘的萨如拉图亚嘎查(村)。在这里,廷·巴特尔一干就是28年。 1976年国家落实政策,当年一块去的40名知青,39人陆续返城。廷·巴特尔含泪把最后的一位返城知青送上了车,而自己依然义无返顾地留在了萨如拉图亚草原。  相似文献   

2.
潮起潮落     
唐晔  刘欣  吴遐 《沪港经济》2008,(9):32-38
知青返城潮:大迁徙的代价 尽管知青大返城已经过去了30多年,但至今回想起来仍感惊心动魄。 1968年底毛泽东主席发出“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一声令下之后,数百万城镇中学生告别父母、亲人和家乡,奔赴农村和边疆,开始了完全不同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格尔木是柴达木开发重要基地,是青海西部的主要城市。由于地缘的特殊性和历史的阶段性,格尔木知识性人才构成有着显著的特点。上世纪50、60年代第一代人才现已大部分退居二线,第二代格尔木人才则是70年代的知青人才和80年代的招聘的人才,知青人才大部分已回原籍,招聘人才将近退休年龄  相似文献   

4.
正从位于湖北武汉市新洲区风景名胜区问津书院向东约一公里处右拐进去,就能看见坐落在半山腰中的凤凰山茶场。凤凰山茶场是为安置知青成立的。知青陆续返城后,这里曾十分萧条冷落,院内是半人高的野草,一片荒凉。2000年,新洲区旧街街清水塘村农民徐从德承包了凤凰山茶场,作为残疾人的他,起早贪黑,带着妻子一起干,人手不够时,在村里请几个劳力帮忙,日子倒也过得过去,除去承包费用和开支外,  相似文献   

5.
一个有信念的人是什么样子的?留守在陕西宝鸡的老知青戈卫似乎给出了答案。"中国最后的知青"这个称谓,他不敢接受,他觉得还有比他做得更纯粹的老知青。一直生活在农村,但并不是要把自己变成普通农民。他想以农民的切身体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能脱离农民的局限,去观察、感受、思考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30年之前的数年间.成千上万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接受“再教育”.人们称他们为“知青”。1976年前后.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或者通过招工返城.或者通过高考上了大学。但是.仍有极少数知青留了下来。在陕北黄陵.就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7.
那是2003年秋,我同侄儿李生林乘车去河东农场,过去他是农建师的卫生员,如今是市人民医院的内科主任.一路上树葱葱、水潺潺、田片片、路坦坦,好一派田园风光.这里现在属格尔木农垦集团公司,青海绿洲农业示范园在此开发科技含量较高的农产品,西瓜、草莓等品种试种成功.看到这一切,使我不禁想起三十多年前山东知青在这里战天斗地的英雄事迹.  相似文献   

8.
阳红 《中国西部》2013,(35):150-155
经历: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接触相机,曾经的下乡知青,先后在农场和科研机构工作,有过多次“印象特别深刻”的旅行摄影经历:  相似文献   

9.
虎林——这颗镶嵌在祖国东北边陲的璀璨绿色明珠,物产丰饶,神奇美丽,文明向上。虎林市以乌苏里江为界,与俄罗斯隔水相望。全市总面积9334平方公里,人口31.2万,市辖7镇5乡,区域内驻有6个国营农场和2个森工林业局,是一个以绿色产业为主的新兴的绿色生态旅游口岸城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黑龙江省十强市,也是革命老区、北大荒精神的发源地,十万官兵和百万知青在这片热土上曾经挥洒过汗水,留下了奋斗的足迹。  相似文献   

10.
昔日读书为创业 今朝兴业更读书[本刊讯]宝鸡市物资再生利用总公司在18年建立公司的历史上,现在兴起了第二次“读书学习”热。这家国有回收企业,成立之初仅三、四十人,且多是返城的知青和退伍的军人,作为失去正常读书机会的青工,当时“电大”成了他们追求进取,...  相似文献   

11.
王书勤 《走向世界》2012,(20):46-48
伦敦奥运开幕在即,北京奥运好像就在昨天。为把2008北京奥运会办成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会.青岛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曾经为之努力过,付出过艰辛,也共享过快乐。现在回想起我们曾经奋斗过的岁月,既是一种自豪,也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激励。  相似文献   

12.
今年6月底我到格尔木,驻足其间市委副书记刘传河同志陪我游览全市一周,看到格尔木市区的变化今非昔比.20多年前我曾两次去拉萨时途经格尔木,那时的格尔木对我的印象只是一处进藏的食宿站而已.现在的格尔木市中心30平方公里内宽阔的柏油路四通八达,餐饮、住宿、邮电通讯、商贸十分便捷,特别使我感到欣慰的是,市区绿树成阴,飞机场附近大面积绿化工程正在推进.据介绍,格尔木地区年降雨量很少,气候显得干燥,蒸发量大,但格尔木"河流密集",地下水和地表水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助文献及计量统计工具并回顾知青下乡政策,客观地估计了下乡经历对知青收入的影响.1995年和2002年的城镇住户收入调查数据显示,知青的平均收入高于同年龄组非知青的收入,这与人力资本理论中教育会提高预期收入的观点相悖.本文通过回归法和匹配法剥离家庭背景和政策等影响因素后,仍发现下乡经历对知青收入的负作用不明显.国家对知青从下乡年份开始计算工龄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低收入知青群体的收入,使知青的平均收入高于同年龄组的非知青群体.  相似文献   

14.
格尔木1952年9月解放,1954年建政。建政30多年来,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历届党委和政府带领全市军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各项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建成了初具规模的高原新城。今天国家重点项目的兴建,大规模的资源开发,特别是盐化工业的开发和发展,给城市的繁荣带来了兴旺和生机。格尔木1952年刚解放时,只有哈萨克族205户、计834人,居住在草原和昆仑山区,过着游牧生活。格尔木的解放,使哈萨  相似文献   

15.
走进大宁     
编者按:本刊在1997年曾发表介绍老知青程炜到山西省大宁县扶贫事迹的文章,认为这是老知青与老篆携手挑战贫困的佳话.但《中国青年报》近日刊协长篇报道,从另外遥角度和完全不同的口审视和评凌晨这件事。文章刊出后,影响很大。《南方周末》等报刊根据这一报告道发表言论?..  相似文献   

16.
时间考验感情,生命显示价值. 2003年春节刚过,一位离任两年的村党支部书记在西安患重病住院,300多户人的村,就有200多口人成群结队,先后自发地从400里外的合阳农村,每人花三四十元车费、身背小米、绿豆、奶粉等奔西安探望.大部分村民是在半夜12时,顶着寒风和雨雪,在村口搭乘夜班车来西安的.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来了,20多年前在村里插队的知青来了,曾经共过事的老领导来了,邻村不熟悉的人送来了偏方……这到底是怎样一个村官,让那么多人如此牵心?  相似文献   

17.
正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浙江考察,到访了宁波北仑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和宁波舟山港。近日,记者循着总书记的考察足迹进行回访,民营企业家和"港口人"奋斗的身影随处可见,干事创业的激情随时可感。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而如何奋斗,民营企业家和"港口人"给了我们答案。在他们身上,我们理解了奋斗就是要聚焦主业。踏踏实实、沉下心来做主业是成功的法宝,谋发展要有立足主业稳扎稳打的匠人精神。这一年来,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这些孩子长大成人,他们也许会注意到曾经站在舞台中央授课的章子怡老师,除了通过顽强的个人奋斗拥有了眩人眼目的光环之外,也受虚荣、骄傲诱惑犯过错误  相似文献   

19.
我思念一个人,他虽然远到隔世了,我也要出远门把他寻觅;我崇敬一个人,却从来没有见过他,可他的形象总是清晰地萦回在我的脑海里。这个人就是慕生忠将军。拔掉一根草,草原还是草原。这话是对的;可是,如果说格尔木少了慕生忠,格尔木还是格尔木。这话就不对了。我不会夸大慕生忠个人的作用,他也是一个凡人,可他更是个伟人,他率领一支顽强善战的队伍,缔造了格尔木,缔造了青藏公路。应该说,1958年那个多雪的冬天,是我人生的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从那时候开始的以后40多年中,我就和格尔木有了撕不断的情缘。就是那个冬天,我所在的汽车76团在执行完…  相似文献   

20.
潘椿,一位曾经西南服务团的战士,一位从战争硝烟中走过来的离休老干部,一位年过耄耋的山东人,六十多年来,用赤胆忠心在巴渝大地上谱写了人生最壮丽的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