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粮食安全与谷物自给率的关系,提出谷物自给率具有较强的国际可比性,分析了近年来我国谷物自给率的变化。通过探讨日、韩两国谷物自给率下降的过程及其原因,对我国粮食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要更加重视主食自给和供求平衡,更加重视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我国粮食价格政策的创新,加大对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持引导,鼓励提高农产品质量并引导农产品消费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2.
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基础,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整个安全体系的基础,保护耕地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针对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研究员为代表的部分学者提出的“中国不存在粮食危机论”和“保护耕地错误论”,通过深入分析认为,从粮食需求量及基于耕地资源的粮食生产前景分析,在粮食自给率维持在95%的情况下,我国2020年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约为1.20亿hm^2(约18.0亿亩),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全国粮食基本自给的“红线”,难以逾越;从国际粮食贸易市场看,最多只能满足中国粮食需求总量的5%~10%;从政治和整个国家安全角度看,也不可能依靠外国入来养活中国人。因此,茅于轼先生的“中国不存在粮食危机论”和“保护耕地错误论”是非常让人费解的,它将危及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以及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未来中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现粮食自给率95%的难度巨大,但只能迎难而上,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国粮食自给率与耕地资源安全底线的探讨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陈百明  周小萍 《经济地理》2005,25(2):145-148
首先就粮食属性、粮食饥馑、粮食禁运、粮食贸易等与粮食安全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并通过对国际国内粮食消费、粮食生产和粮食贸易的发展态势分析,探讨了中国适度粮食自给率的问题,由此提出当前中国粮食自给率目标以90%左右为宜。在此基础上,通过估算预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人均粮食需求量420kg,粮食自给率达到90%为情景,确定我国近期适宜的耕地资源安全底线是人均0.056hm2。同时指出不同地区的人均粮食消费量不同,粮食自给率也会有区别,所以各地需要制定区域性或省级的耕地资源安全底线标准。  相似文献   

4.
我国粮食安全的经济与生态合理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78年开始的农村经济改革改变了我国粮食长期匮乏的局面,并实现了自给有余。但长期追求较高的粮食自给率,又使我国农业资源要素供给从充裕转向短缺,粮食供给从不足转向过剩,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我国的经济和资源环境状况,固守以粮食大量生产和储备来保证粮食安全的传统观念既不具有经济合理性,也不具有生态安全性。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应立足于提高国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适当降低粮食自给率,对粮食的生产能力进行储备,利用国际粮食市场调剂余缺,以最低的经济成本、最小的环境代价保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1978年开始的农村经济改革改变了我国粮食长期匮乏的局面,并实现了自给有余.但长期追求较高的粮食自给率,又使我国农业资源要素供给从充裕转向短缺,粮食供给从不足转向过剩,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我国的经济和资源环境状况,固守以粮食大量生产和储备来保证粮食安全的传统观念既不具有经济合理性,也不具有生态安全性.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应立足于提高国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适当降低粮食自给率,对粮食的生产能力进行储备,利用国际粮食市场调剂余缺,以最低的经济成本、最小的环境代价保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粮食市场化改革与粮食安全——以温州粮食安全问题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科学理解粮食安全内涵 “粮食安全”概念的提出,最早见于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理事会通过的《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其背景是当时发生了世界性的粮食危机。《约定》要求有关国家“保证世界上随时供应足够的基本食品,保证稳步扩大粮食生产及减少产量和价格的波动”,“保证世界谷物库存量最低安全水平不能低于全年谷物消费量的18%”。现在,普遍被人们所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福建作为全国第三大粮食主销区,粮食安全保障成效显著,但粮食自给率较低,产消缺口较大,粮食安全保障仍面临风险挑战。为此,编辑部与采访嘉宾一起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夯实福建省粮食安全根基,并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包晓斌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8.
我国粮食安全预警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评估粮食安全是一个相对和动态的概念,运用一定的经济指标来对粮食安全状况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客观地评价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状况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根据我国国情,选择以下5个指标用来衡量中国的粮食安全状况:(1)粮食总产量波动指数;(2)粮食自给率;(3)粮食储备率;(4)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5)低收入阶层的粮食保障水平。(一)粮食总产量波动指数。就我国目前状况来看,我国居民日热量主要由粮食作物来提供,加上我国人口众多,一味依赖进口势必对国际粮食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粮食总产量在很大程度…  相似文献   

9.
一、有关粮食安全的涵义 20世纪70年代中期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粮食安全”问题,并把世界谷物库存量至少占当年需求量的17%~18%视为全球粮食安全的最低限量,其中周转库存占12%,后备储备量占5%~6%。2001年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提出了包括营养与健康、可利用性和经济获得性等7项衡量世界粮食安全的监测指标。国家粮食安全的监测评估指标要突出考虑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粮食需要。同时,由于国家粮食安全是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适应宏观调控的工作特点,对粮食安全的监控、评估必须是实时和动态的,即可以在年度内的任意时点,监控、预警、评估和保障几乎所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粮食产地集中,单产增速明显,蔬菜和水果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各种经济作物的产量也日渐增长,人均肉类产量稳步增长,多项营养指标摄入量都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粮食产量增速远超人口增速,因粮食的品种结构性矛盾和居民粮食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粮食自给率有所下降,但从农用地对比情况看,中国有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为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中国应重视种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世界粮食危机与中国粮食安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期世界粮食危机并非由于粮食供给严重短缺所引起的供求失衡造成的,而是由于国际生物能源化政策所赋予粮食的能源属性改变了粮食供求基本预期,再加上投机资金在期货市场的疯狂炒作赋予农产品金融属性所致。由于中国粮食实现高度自给率,暂且避免了此次粮食危机的影响。但长期而言,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因素依然存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粮食安全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已经进入了高水平粮食安全与高水平农业开放并存的阶段,国际粮食市场已经成为国内粮食供应体系的一部分.随着农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非必需"进口量的增加冲击了国内粮食供需平衡体系,国际规则约束了国内农业政策的调整空间,国际市场不确定加剧了输入性风险以及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受阻等非传统的挑战.为此,需要确立连接国内外市场的价格,而不完全是供需缺口;高产量不等于高竞争力,粮食增长也不一定提高自给率;粮食安全并不等于绝对的自给自足.需要从粮食安全目标导向转向、农业政策设计转型、风险管控机制构建以及对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的参与等方面来提升中国对内、对外粮食安全治理的能力及水平.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全球化的视角论述了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首先,从数量关系上给出了粮食安全的定义,这个定义又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并对其进行了解释;然后,分析了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成因,原因包括圈地运动、环境恶化、退耕还林政策、抛荒(或减少粮食种植面积)、贸易自由化和国外粮食政策;最后,提出了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口粮自给率为评判标准,分析了2019年中国省域口粮安全水平的差异现状,进而提出了三大区域口粮绝对安全责任共担的角色定位和推进路径。研究结果表明:2019年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口粮自给率分别为158.84%、66.46%和41.35%,其粮食安全责任共担的角色定位分别为维护国家口粮绝对安全的主体责任、维护口粮供求缺口不扩大的稳定责任以及维持必要口粮供给的底线责任。推进三大区域粮食安全责任共担的路径是:立足主产区因地制宜构建水稻和小麦产业带,推进重点区域耕地修复与治理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构建优质稻麦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加大政策扶持和经济补偿;促进产销平衡区经济发展,建设粮食物流体系以增强口粮带调入能力,推进林草资源综合利用,强化耕地“非粮化”监控;压实主销区口粮播种面积和自给底线,强化其对主产区的经济补偿,增加口粮储备和食物供给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世界各国确保粮食安全的资源、科技与制度要素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战略物资,粮食安全关涉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对世界各国保证粮食安全的政策手段进行比较研究,对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土地、科技、金融、财政等政策的完善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对世界各国保证粮食安全的资源、技术和制度因要素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接着讨论了当前中国确保粮食安全的资源、科技与制度要素状况;最后,我们给出了中国确保粮食安全的耕地、技术与制度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官方粮食储备合理规模的确定依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官方粮食储备关系到中国农业安全和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大局。本文针对目前粮食储备规模合理性的争议,辨析了中国官方粮食储备的实质和研究基点,在分解粮食储备功能的关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述了粮食安全和长期自给率、粮食产品结构变迁、城市化进程和产区布局、粮食期货市场的发展状况,以确定中国官方粮食储备规模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17.
粮食储备体系与粮食安全息息相关,任何国家及地区都会将其纳入到本国粮食安全保证体系当中。文章建立了一个用于分析粮食储备体系的比较框架,将世界主要的粮食储备体系划分为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两种类型,并对二者的形成机理与运作机制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分析,文章归纳了国外粮食储备体系的成功经验,并提出了建设与完善中国粮食储备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粮食安全问题为一国乃至世界所关注,其测度方法有很多指标,如粮食自给率、人均粮食产量等,文章综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将粮食安全定义为解决粮食供需缺口的能力,主要考察中国的粮食缺口数量,由于仅有粮食缺口数量无法反映出其在粮食生产或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因此还着重分析粮食缺口的相对数,即粮食缺口与生产或消费量的比值。首先从统计资料中分析历年国内粮食缺口的绝对数与相对数,最后根据概率论的原理,提出计算粮食缺口的一个新方法并给出计算结果,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即研究粮食名义缺口与真实缺口。  相似文献   

19.
土地流转政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流转作为中央农业农村改革的重要问题,受到政府和农户的广泛关注,而粮食安全一直都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基于这一现实背景,本文意在评估土地流转政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本文基于2007-2017年中国县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模型实证分析土地流转政策对粮食生产和安全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地流转政策显著提升了人均粮食产量,保障了粮食安全,且该政策效果在降水量多的地区样本中更加显著.人均播种面积是土地流转政策影响粮食生产和安全的重要渠道.本文从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角度为进一步推动土地流转政策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粮食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粮食生产、流通、消费、调节和政策导向等许多方面,需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我国要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可持续发展;规范相关政策,建立支持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发展流通,构建高效顺畅的粮食供应体系;合理储备,建立粮食供求平衡调节体系;积极利用国际市场资源,降低粮食安全代价;倡导科学消费,扩大粮食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