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浅析中国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提出来了,当时的重点是向广度进军,发挥资源优势,满足市场需要,为今天的农业繁荣奠定了基础。但是,1996年以来,尽管我国农业连年丰收,但由于粮食供给超过需求,使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民增产不增收,农民增收已成为牵动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对于解决当前我国农业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适合农业发展阶段的客观需要。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基础,调整农业组织结构是关键,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根本。 相似文献
2.
发展农业产业化及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次飞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的分散经营与市场的矛盾突出地反映出来,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因此,为实现农业和市场经济的联接,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低效,农民增收的问题,关键就是要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农业产业化就是改变传统体制下农村产业组织封闭单一,产供销脱节的状况,按照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要求构建新型农村… 相似文献
3.
张炳生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2,(17):9-9
随着农业产业化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家一户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将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广泛实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生产关系的一项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进入八十年代后期农业发展停滞不前,尤其是当今建立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诸多的矛盾和问题,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状况和农民状况始终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即这一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将严重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6.
我国农村改革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体制的改革。在经历了改革前期的较大增长后,近几年我国农业经济增速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再次拉开,温饱型农业结构受到巨大挑战。为适应不断提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成了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农业产业化也就成了实现和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然选择。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是推动农业体制转轨、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搞好农业产业化,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里向读者推出一组专题文章有探讨.也有典型经验.相信会给您以有益启示。——编者为实现农村经济的第二次飞跃,早在1994年,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就对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作出了部署。两年多的实践表明,农业产业化既是促进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实现农业与市场经济接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集约型农业转变的唯一选择,又是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河北省唐山等市已经取… 相似文献
8.
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内容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农村的劳动生产率,但却面临着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为此,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掀起了一股农业产业化热潮。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依托,实现产加销、农工商、内外贸、农科教一体化,通过龙头企业连基地,基地连农户,有效地解决了小农生产与大市场的非藕合性,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可以长期坚持的一个方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文章通过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比较成本理论、内部经济理论、帕累托最优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专业化人力资本理论、非均衡发展理论和制度创新理论的分析,探索农业产业化的经济学基础,以求用更加科学全面的视角审视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1978年开始的农地制度改革不仅使农民成为农村经济生活的主体,也导致农民的经济分化、农户兼业化经营格局逐步形成以及农民就业方式的巨大变化。同时,它对农民政治态度、农村政权和民主建设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1)农民与市场的关系 笔者发现,在农业产业化的研究中,尤其在论述推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意义中,许多学者和政界人士都指出,推行农业产业化的目的之一是要将农民引导到市场中去.这似乎说明,在农业产业化推行之前农民在市场之外,而只有推行农业产业化,才能使农民进入市场.对此笔者并不这样认为,笔者的观点是,推行农业产业化关键是为农民创造必要的条件,从而使农民更好地掌握市场游戏规则,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章霍生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8,(1):18-19
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在市场化中实现产业化,而农业实现市场化的前提是确立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从1994年起,我们把延长农村土地承包期30年作为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作,大抓了3年。进一步稳定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一、基本作法市委、市政府在组织大规模的全市性土地承包情况摸底调查、吃透情况的基础上,在具体组织实施土地延期工作中,贯彻了既积极主动,又实事求是、务求稳定、不出乱子的方针。在大面积实施中,不搞一哄而起,做到区别情况,不同对待,严格“四不搞”,就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