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夏甜 《理财》2012,(9):56-57
7月5日,当市场还沉浸在讨论适时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时候,央行却选择了继续降息。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与6月8日名义上对称、考虑浮动后实际不对称的降息不同,此次降息名义上就是不对称的。存款利率上浮幅度没作调整,贷款利率却允许下浮幅度为基准利率的0.7倍,比6月8日的下浮幅度更大。这是自2008年9月16日以来,央行首次采取"不对称降息"。此次非对称降息直接缩窄了银行的净息差,这对靠息差为主要收入的中国银行业来讲,无疑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科学区分总体利差变动与利率市场化政策导致的利差变动的思路,从中央银行基准利率调控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差异入手,研究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存贷利差变动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率市场化对存款利率新增上浮区间的影响明显加大,而对贷款利率新增下浮区间的影响总体较小,利率市场化不是当前净利差收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杨春秀 《金卡工程》2014,(12):17-19
正事件背景2014年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央行此次降息对银行业传统存贷业务冲击比较大的就是存贷利差收窄,也是央行对加速推进金融改  相似文献   

4.
利率市场化改革,即官方放松存贷款利率管制,放弃对银行存贷利差的保护,使资金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许多国家在过去几十年先后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对金融体系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商业银行利润80%来自存贷款利差的今天,利率市场化的推行必然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挑战。对商业银行而言,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不可避免的"高存款利率,低贷款利率"会使其存贷利差减少,严重影响其利润来源。因而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及存款账户管理能力,对于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和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升息、定价、利率风险缺口综合因素作用下,全行上半年收付息水平同比提高,但利差进一步收窄。贷款定价有所提高但总体落后于全国水平,重点区域、重要客户、重点项目贷款成为制约定价水平提高的瓶颈。全行进入流动性过剩与信贷紧缩并存时期,贷款创效贡献度开始降低,经营模式面临转型压力。价格杠杆对创效转型的导向作用不断突出,一个涵盖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于一体的大产品定价体系亟待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郭莉 《投资北京》2012,(7):42-44
正近日,央行宣布降低存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同时将贷款利率的下限扩至0.8倍,存款利率的上线扩至1.1倍。据记者了解,现行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设定于2004年10月:贷款利率上不封顶,可下浮的幅度为基准利率的0.9倍;存款利率则只能下浮,下不设底。央行此次扩大利率浮动区间,像一块石子投入了中国银行业这个池子里,引起层层涟漪。  相似文献   

7.
正2011年10月25日,印度央行宣布,允许商业银行自主确定存款利率,并从即日起执行。对长期实行利率管制的印度来说,这一事件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印度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最终得以完成。印度的利率市场化进程长期以来,印度对贷款利率实行下限管理,对存款利率实行较为严格的上限管理。印度的存款利率一直保持在3.5%左右的低位,存贷利差保持在接近3%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央行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两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进行了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调整,首次允许存款利率上浮10%,扩大贷款利率下浮幅度至30%。调整后,贷款利率下限已突破银行保本点,意味着贷款利率市场化已基本到位。虽然央行政策调整目前尚未改变利率管制的基本特征,但两次利率调整将对银行业务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于中间业务发展,银行将利息收入简单转化为中间业务收入的冲动将大为降低,银行的收入结构将形成以传统存贷利差收入和投资性、交易性及手续费收入均衡增长的格局。因此,利率市场化对中间业务而言,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相似文献   

9.
魏苗 《上海金融》2012,(12):41-43,121
本文在阐述利率管制条件下中国银行业利润结构的基础上,运用市场供求均衡理论分析存贷款市场的均衡利率,发现存贷利差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对存款利率的管制。存款管制利率越低,存贷利差越大。利率市场化将导致存款利率提高,存贷利差收窄,银行利润下降。因此,为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银行业必须实行战略转型,转变以规模扩张为核心的外延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向以降低资本消耗、减少资本占用的中间业务为核心的内涵集约型增长方式,以实现银行业利润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一、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大客户经营影响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冲击,具体到大客户经营方面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一)贷款利率下降导致利差收窄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仍以传统的存贷业务为主,利差收入是利润的主要来源。利率市场化以后,存贷利率由金融市场资金供需双方自主议价,为了争夺优质客户,在短期内不排除各家商业银行将适当降低贷款利率,影响自身利差收益收窄。近期,中国银行业净利差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上半年,我行结合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的实际,紧紧围绕“减负荷、增效益”这一主题做了一些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到6月底,全行存贷余额比例为84.07%,比年初下降8.05个百分点,下降幅度居全区之首,新增存贷比例为19.49%;各项存款净增1.69亿元,增量列河池地区各家商业银行之首,完成区分行下达全年存款增长计划的73.42%,人均净增11万元(含代办员),存款市场占有率从上年末的24.69%上升到25.49%,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最新的统计调查表明,长三角地区利率浮动呈现走低特点。调查显示,该地区贷款利率浮动总体呈现走低趋势。与去年下半年相比,利率下浮和上浮的贷款比例分别下降7!9和3!1个百分点,执行基准利率的比例上升11个百分点。尽管从去年10月29日起人民币贷款利率上浮的空间已完全放开,但该  相似文献   

13.
利率、存贷款收付息率、利差、存贷款规模与结构等因素对一个银行收益变化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试通过分析银行预期收益随之变化的影响程度和敏感性程度,依此提醒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关注存贷比与存贷差、关注存款结构与成本、关注贷款定价科学性及关注客户经理存贷款业务考核。  相似文献   

14.
通货紧缩的货币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货币供应增长率下降 ,导致名义总需求疲软 ;2 .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削弱了货币扩张的效应 ;3.货币结构流动性下降 ;4.实际利率上升加剧内生性通货紧缩。货币政策取向为 :通过“国债货币化”增加货币供给 ;进一步调低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利率 ;扩大存贷利差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保险机构等  相似文献   

15.
自2002年2月21日以来,中国一直将活期存款利率维持在0.72%的水平,直至最近一次加息才将活期存款利率上调至0.81%,而同期贷款利率已上调了七次。活期存款占中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40%左右。因此,实际的存贷利差一直趋于上升,目前一年期存贷利差达到3.4%。  相似文献   

16.
信贷结构调整的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6月12日,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在新疆召开支持西部开发座谈会,根据西部大开发的有关部署和总行会议精神,在全面分析我行经营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信贷结构调整为手段,全面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的奋斗目标。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我行信贷结构得到了显著改善。到今年6月底,在333.86亿元的贷款余额中,A级(含未评级优良客户)以上客户贷款占比达到63.1%,比上年同期上升7.3个百分点;用于优势行业的贷款占比达到39%,比上年同期上升9.4个百分点;项目贷款、住房贷款和消费性贷款占比达到31.77%,比上年同期上升7.57个百分点;相对发达地区和较发达地区的贷款占比达到90.2%,比上年同期上升3.9个百分点。在信贷结构调整的推动下,我行信贷资产质量明显改善,经营效益出现重要转机。到6月底,我行本外币三项不良贷款比上年同期下降2.43个百分点,比年初下降2.51个百分点;上半年收息率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比年初上升4.12个百分点。易除上年剥离不良贷款增收因素,封闭利润比上年同期减亏0.93亿元。  相似文献   

17.
所谓利率"双轨",是指国家颁布的利率及其浮动幅度与各专业银行金融机构违背国家规定自行调整实施的利率及其浮动幅度。两种利率并存执行而形成的利率"双轨"。在讨论银行为何亏损时,一般认为属信贷资金质量差、收息率低、存款付息率高等因素造成的,这一点,已取得了共识。但是,存款付息率高的宏观和微观机理是怎样的,对于正向商业银行过渡的专业银行来说有何影响,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一、利率"双轨"的产生是新旧体制交替特有的现象,是经济与金融运行深层次矛盾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一、利率管制条件下的农村民间金融利率剖析 (一)低利率政策对正规金融可贷资金的"挤出效应" 在中国的利率体系中,目前实际被管制的主要是银行存款利率,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即"存款利率能下不能上,贷款利率封底不封顶".从各国经验看,所谓利率管制,主要就是指存款利率管制.从理论上说,存款利率对一国经济的运行有着举足轻重的稳定作用,存款利率的变动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而"上不封顶"并不意味着银行会纷纷放出"高利贷",因为银行之间也存在吸引客户的竞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同时,进一步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相似文献   

20.
欧阳川  伍艳 《时代金融》2013,(21):137-139
本文利用存贷利差反映利率波动,净利息收益率反映银行经营绩效,考察了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文章在对利率市场化影响银行绩效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借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加以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存贷利差缩小,银行净利息收益率随之下降;当银行存贷利差每缩小(扩大)1%时,将带来商业银行的平均净利息收益率水平下降(扩大)6.78%。利率市场化将改变银行营业收入规模和结构,恶化银行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