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光斗 《经济》2011,(4):130-131
2011年的十大关键词中有一个词将跨年上榜,那就是微博.2010年是社交网站蓬勃发展的一年,同时也是微博风靡全国的一年.中国网民已达4.57亿,截至2010年12月,中国微博访问用户规模超过1.2亿人.DCCl互联网数据中心预测,中国互联网实际不重复微博独立用户数,2011、201 2,2013年底预计将分别达到1亿,1.68亿、2.53亿人左右.微博的出现,让个人和群体都开始思考新传播方式带来的改变和可能.  相似文献   

2.
林坤 《新经济导刊》2012,(Z1):70-73
疯狂过后,商业模式谁主沉浮?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中国互联网在迎接挑战的同时,也在不断上演传奇。2010年,腾讯与360的争斗余音未消,当当与京东的恩怨情仇未了;2011年淘宝商城暴动,开放平台加速,微博与团购网站的异军突起,又给原本火热的互联网投资注入一剂强心药;2012年,中国互联网还将风起云涌,然而,电商、视频、网游、SNS等究竟谁主沉浮?  相似文献   

3.
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中国互联网在迎接挑战的同时,也在不断上演传奇.2010年,腾讯与360的争斗余音未消,当当与京东的恩怨情仇未了,微博与团购网站的异军突起,又给原本火热的互联网投资注入一剂强心药.2011年,中国互联网必将风起云涌,然而,电商、视频、网游、SNS等究竟谁主沉浮?  相似文献   

4.
杨县宗  唐豪 《经济论坛》2007,(2):102-104
截至2005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人数达到10.8亿人,1995年到2000年期间,全球互联网用户人数由4500万人增至4.2亿人,增长幅度接近10倍。据Etforecasts预计,未来五年全球互联网用户人数将再增长一倍,达到20亿人。以此同时,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上网用户总数突破1亿户,达到1.11亿人,居世界第二。1亿网民,标志着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反映了我国互联网普及和应用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相比,还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巨大、快速增长的网民数量,使互联网从科研走向商业应用成为可能。自从1995年互联网应用于商业目的以来,全球电子商务获得空前的发展。在这种新的技术环境下,网络营销出现和发展成为市场营销发展的必然。网络营销是指个人或组织以互联网为基础,采取线上、线下两种方式,满足双方以获得所需之物的一种社会价值交换过程。  相似文献   

5.
截至2010年12月,中国网民总数已经达到4.57亿人,年度增长率为20.3%,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率已达到34.3%,超过30%的世界平均普及率。互联网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影响巨大的新型媒体。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增长的最新预测 2011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根据购买力平价测算,2016年中国GDP将由2011年的11.2万亿美元(2010年按市场汇率计算约6万亿美元)升至19亿美元,而2016年美国GDP将由2011年的15.2万亿美元(2010年14.7万亿美元)增至18.8万亿美元,中国的GDP将超过美国。  相似文献   

7.
张一 《新经济》2011,(4):90-90
最近有一个关于2010年1至8月中国资本界的统计,其中最火的两个行业是:互联网和医疗.其中前者的融资金额累计大概是7亿美金,后者大概是6.5亿。对此。我询问了一位做投资的朋友:这是不是意味着医疗类网站受资本追捧?时方说:这是早有的事了。  相似文献   

8.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管理课题中,加强和创新互联网社会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互联网第一大国,网民总数超过5亿。互联网在中国迅速普及,吸收整合了传统的媒体、通信、金融、商务、娱乐等社会功能,为网民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极大的提升了中国社会的运行效率,但同时,也提高了中国社会的管理难度。特别是微博出现以后,中国互联网获得了言论与力量的"聚合加速器",网络力量对现实社会的冲击力正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9.
李光斗 《经济》2012,(11):175
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未来社会形态将会如何变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断,不同的判断催生不同的决策。从"枢纽社会"到"网状社会"当今世界只有两种人:玩微博的和不玩微博的。截至今年5月,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超3亿,几乎同  相似文献   

10.
林岳 《时代经贸》2009,(6):68-70
随着我国手机保有量的高速增长,手机互联网市场的空间正在赶超电脑互联网市场。据专家预测,到2011年中国无线互联网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8.91亿元人民币,作为为此提供渠道的电信运营商自然不想错过这块蛋糕。伴随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轰炸,以及随处可见的户外广告和网络宣传,中国电信高调吹响了进军通讯领域全业务经营的战略号角。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个农家汉子都能在微博叫卖白菜多少钱一斤的年代,面对这种狂热,试问谁能阻挡小小微博的辐射.细数中国微博史,不过短短5年.2006年,它传入中国;2010年,四大门户网站全面推出;2011年全民狂欢.如今,我们已彻底进入微博时代,而互联网也向大众再次证明了自己无所不在的影响力与千奇百怪的应用方式.对于它的善变,我们也只...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2011,(8):84-87
2010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2011年第一季度,以观光休闲和会议商务为目的的外国旅游者占42%和24.13%。2011预计全年旅游总收入1.6万亿元,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全球旅游者将达15亿人次,而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3.
张娅 《新经济》2011,(4):36-37
2010年,从退出风波到搜索引擎由.cn搬到-hk,再到代理商纠纷,这家公司在中国处于风暴中心,风雨飘摇得让人担心重蹈eBay、Yahoo的覆辙。更重要的是,2010年是互联网产业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  相似文献   

14.
袁茵 《商周刊》2012,(9):68-69
在互联网行业每三五年就大幅度变换应用的时代,新浪还来得及吗?"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这是一句亿万网民尤其是新浪微博用户再熟悉不过的话,在聚会上低头争相"刷微博"、酒桌上大家分享新传闻之类的现象司空见惯。但是,一度引领乃至成为"微博"代名词的新浪,却没有从中获益。在微博如火如荼之时,外界丝毫不怀疑,新浪可能因微博成为中国互联网又一家平台级公司。但如今,外界的预期已大不如从前。3月25日,2012中国IT领袖峰会在深圳举行。期间,  相似文献   

15.
人类已开始步入网络化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国际互联网对企业经营发展的作用,并纷纷挤占这一科技制高点,将之视为取得未来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据美国国际电话联盟和国际数据公司统计,全球互联网上的交易额 1996年为 30亿美元, 1997年为 134亿美元, 1998年为 313亿美元, 1999年达到 710亿美元,预计 2010年网络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将达到 42%,网络蕴藏着无限商机,网络营销极具发展前景,必将成为 21世纪企业营销的主流。  网络营销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的革命,它包含了更深层的观念革命,它是目标营销、直接营销、…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石油需求量也逐年攀升。2005年,中国共消费原油3亿吨,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全年共进口原油约1.2亿吨,居世界第三位。据专家估计,今后中国的石油需求量仍将以年均4%左右的速度增长,2010年需求量将达到3.4亿吨,2020年将达到4.84亿吨。与此相对的是,中国的石油生产能力已接近顶峰,大幅增产的余地不大。2010年和2020年,我国的石油生产量只能分别达到1.94亿吨和1.87亿吨,  相似文献   

17.
进入2011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大致是3.11亿,和2010相比,年增长率仅为2.4%.网民使用率64.2%,与2009年底的66.5%相比,已经出现了下降趋势,与此同时,专做小游戏的网站越来越多,而网页小游戏的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无论从画面,还是到可玩性,都已经从稚嫩开始转向成熟了.截至2011年中国网民人数达4.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28.9%,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2.33亿人.从用户上来说中国已经成为互联网大国,也正是小游戏和手机游戏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18.
微博生死局     
周昶帆 《新经济》2011,(6):64-67
谁将成为中国互联网社交时代最大的赢家?两个不同的答案可能只相距十米。4月27日,当新浪CEO曹国伟走上移动互联网大会的演讲台,面向观众侃侃而谈时,他的右侧矗立着新浪微博的直播屏幕,左侧则是其最不愿意看到的腾讯微博。  相似文献   

19.
无线互联     
《信息经济与技术》2005,19(8):40-41
第16次互联网报告发布中国内地网民突破1亿,北京信息办回应网痛事件年底出台管理办法,莫特尔CEO称台式机大势已去笔记本取而代之,2010年美国将有3000万用户购买移动视频内容,……  相似文献   

20.
巫彬 《商周刊》2013,(17):56-57
"微信5.0开启了微信的商业化之路,其4亿的用户基数和天生扎根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交基因让阿里不得不防。同日,新浪微博就推出淘宝微博版,将淘宝对接微博社交平台。这只是阿里和腾讯争夺社交化电商市场资源的分战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