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篇》百战百胜,并不能算最高明的,如果说能够不出一兵一卒就可取得战争的胜利,这才是兵法的最高境界。著名营销专家艾略特·艾登伯格在其著作《4R营销》中提到:"联合营销将是后经济时代新的大趋势。"经销商在服装店铺的经营管理中如果能够多讲一些合作,这对双方都将是非常有利的。所以,服装经销商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真正的强者地位,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与企业经营──《孙子兵法》学习札记(续)张键一、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相似文献   

3.
国内某大软件公司行销主管马先生的口头禅是“Marketing”,所以他被同事戏称为“马克丁”。《孙子兵法》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作为企业软件公司的营销大员,老马真算得上是凭智谋取胜的大师,其辉煌战绩使公司高层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信条——“一个好的营销人员抵得上100个销售员”。 有一次,担当“探子”任务的市场营销人员火速来报:“国内头号竞争对手的高端产品事业部老总由于个人原因  相似文献   

4.
《董事会》2009,(11)
至善,乃天地万物事理之极,芸芸众生无不求索至善之道。然至善者寥寥,夫上善若水,臻于至善,是谓至善者不息也。止于至善意味着一种追求自我完善的极致境界,彰显了一种不达终点绝不停止的顽强意志。这诚然是难能可贵的品质,然而,对于那些至善者——真正追求完美极致的人  相似文献   

5.
<正>《左传》载,郑国民众常到乡校议论朝政,郑国一些大夫认为此举不妥,建议主持国政的子产把乡校毁掉,子产不同意。于是,便发生了争论:"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论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相似文献   

6.
《老子》是中国古代一部智慧书,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军事学、政治学和管理学思想.本文试就《老子》中独特的领导艺术略作阐释.一,“道家者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汉书·艺文志》),《老子》是一部治国安邦的管理书.所谓“南面之术”,系指统治之术、领导之术、指挥之术也.《老子》二十七章曰:“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这段话可谓《老子》领导艺术之纲.“善数”(善于言谈,使之无瑕可击)讲的是领导素质问题;“善数”(善于计算,却不依赖筹码),讲的是领导职能问题;“善行”(善于行动者,却不留痕迹),讲的是指挥艺术问题;“善闭”(善于闭合,不用门闩却使人打不开),讲的是管理控制的问题;“常善救人”(善于挽救人,所以没有根本无用的人),讲的是用人之道问题.二,“为无为,则无不治”——领导者的治理技巧.《老子》推崇“无为而治”,“无为”不是“不为”,而是有所为,“为”是目的,“无为”是手段.“……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二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五十七章),“圣人无为故无败”(六十四章),“无为而无不为”(四十八章),都反映《老子》的“  相似文献   

7.
《宋史·赵晋传》中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名言。以现代的眼光看,《论语》中有许多管理思想,古为今用,把儒家思想的精华融汇到现代企业管理中,也许半部《论语》可治企业也。《论语·颜渊》中记载:樊迟问孔子什么是智?孔子说:“善识人也”。樊迟没理解透。孔子说:“选用贤人,罢黜小人”。综观古今中外,无论政治竞争,还是军事之争,抑或经济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正是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而今,生产诸因素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现代的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8.
“以奇制胜”也是《孙子兵法》提出的重要战术原则之一。 《孙子兵法·势篇》云:“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又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生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从一般意义上讲,所谓“正”指原则性,“奇”指灵活性,“奇”相对于“正”而言。“奇’与“正”的关系,一般讲来,在战势中,“奇”以“正”为基础,“舍正而用奇”,必然导致失败,所谓“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是也;“正”与“奇”是互相转化的,所谓“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者”是也“奇”与“…  相似文献   

9.
1《老子》说:"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善就有恶,善恶二元对立,构成人类文明惊心动魄的大搏斗。善失败过无数次,但善总会重新站立起来;恶也失败过无数次,但恶同样总会卷土重来。善恶厮杀得天昏地暗,至今未见分晓。人们希望善胜利,并且一直是这样希望的,因此,善最终会胜利。  相似文献   

10.
论信 针对春秋末年社会失信现象极为严重的情况,孔子十分重视“信”的道德思想。仅在《论语》一书中,“信”字就出现了三十八次。就“信”之内涵而言,除了“信心”(如《公冶长》篇云:“子(孔子)使漆雕开仕(做官),对曰:吾斯之末能信(信心)。子(孔子)说(高兴)。”)、“相信”、“坚信”、“信仰”(如《述而》篇曰:“信而好古”;《子张》篇曰:“信道不笃;”《泰伯》篇曰:“笃信好学”;《宪问》篇曰:“吾不信也。”)之外,主要的涵  相似文献   

11.
(一)人性善。儒家创始人孔子在他的言谈中很少涉及到人性问题,他只说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认为人的天性本来是相近的,只是由于学习不同才产生差异。在孔子之后,孟子主张性善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又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显然,孟子  相似文献   

12.
<正>诚信,是人类的伟大品质。中国古代的先哲们,没有一个不倡导、讴歌诚信的,没有一个不反对、鞭鞑欺诈的。他们的著述中,留下了许多至今仍闪耀着思想光辉的至理名言,如,《周易》说:“人之所助者,信也。”《论语》说:  相似文献   

13.
《孙子兵法》十三篇中,有一篇是专门论势的,叫《势篇》。在《势篇》中孙子认为:“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弩,节如发机。”意思是说:湍急的流水以飞快的速度奔泻,以致能使石块漂移,这是由于水势强大的缘故;凶猛的飞鸟,以飞快的速度搏击,以致能捕杀鸟兽,这是由于节奏恰当的关系。所以,高明的将帅指挥作战,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他所掌握的行动节奏是短促而猛烈的。这种态势,就像张满的弓弩;这种节奏,犹如触发弩  相似文献   

14.
拈豆结缘     
娜日斯 《董事会》2010,(2):110-110
翻看周作人的书,看到《瓜豆集》这样的书名还是觉得好,所谓得来全不费功夫。《瓜豆集》中有一篇写“结缘豆”,引《燕京岁时记》里的记述,说以前四月八日佛诞日的时候,好善者边念佛边拈豆,念毕将豆煮熟,散给众人,叫“舍缘豆”。这又来自《日下旧闻考》,京师僧人念佛号以豆记数,念到佛诞日,以些许盐煮之,然后邀人于路请食之以为结缘。  相似文献   

15.
《孙子兵法·兵势篇》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意思是说,一般的作战,总是以“正兵”当敌,用“奇兵”取胜。因此,善于出奇制胜的人,其战法有如天地那样变化无穷,江河那样奔流不息。 市场如战场。从营销的角度看,军事理论中的“正合”,正是营销活动中的“常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老子的“上善若水”就是其中的一例。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意思是说,优良的品德就像水。水的品德是有利于万物而不去争,处在众人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水的品德接近于“完满的道德。”它居于不争之地,容纳别人所不能容纳的东西而保持深沉渊默;奉献出真挚、仁爱;言而有信,像潮起潮落一样有准则;乐于平正行事,办事柔能克刚,贵在能;随机遇而静,动静有时。正因为不争,所以水没有忧虑。水是自然界最普遍…  相似文献   

17.
把我国古代的兵法谋略与现代企业的竞争战略结合在一起,结合实例探讨了他们两者的关系和制定企业竞争战略的必要性,也对兵法谋略在企业竞争战略中的应用模式进行了探讨。这些模式(如“不战而屈人之兵”、“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以攻为主”、“强而避之、独辟蹊径”等)可供企业在制定竞争战略时借鉴,灵活而用之。  相似文献   

18.
正《三国志》作者陈寿,在《进诸葛亮集表》中,曾对诸葛亮治蜀期间的政绩,作出了简明中肯的评价:"事无巨细,亮都专之。于是外联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诸葛亮治蜀之所以能够成绩斐然,是与他以法治国的原则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9.
举贤,乃推举选取拔贤人之才也。举贤渠道和方法多多,其举贤之道亦是常用常新的精神财富。春秋时期,晋国祁黄羊向晋平王推举自己仇人解狐为县令,后又推举自己自己儿子祁午为尉,弄得那们“人”先生的解释却无疑令人折服:“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人也。”“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人。”事实证证明,解狐、祁午的确是最佳人选,“国人自负盈亏善焉”。据《吕氏春秋。去私》记载,就连老成持重工业的大学问家孔子,也情不自禁地竖起大姆指赞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祁黄羊可谓公矣!“《列子·说符》载:”秦穆公谓伯乐乎…  相似文献   

20.
人性的问题     
其实,人性始终是一个问题。首先需要讨论而且始终没有讨论明白的,是善与恶的界定问题。终于,大约100年前,摩尔在《伦理学原理》的前言中一锤定音:善是一个基本慨念,它不能如复合概念那样被展开为由其他一些语词组成的定义。换句话说,善是无法定义的,它可与其他语词组成一些复合概念的定义。例如,我们常说,舍己救人是一种善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