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时讯     
开店欧洲鞋业巨舰登陆北京欧洲最大的鞋业连锁企业德国戴希曼日前宣布进军北京。据了解,戴希曼公司已有90年的历史,作为欧洲最具知名度的连锁企业,戴希曼如今已拥有2000多家分店,遍布全球12个国家,年销售1亿双鞋。  相似文献   

2.
远宁 《大经贸》2008,(1):62-63
2007年12月8日下午,鹤山市经济贸易局、鹤山市鞋业商会、广东省企业管理咨询协会、南方报业集团《中外鞋讯》杂志社主办的“中国男装名鞋生产基地——鹤山”发展战略论坛在鹤山市碧桂园凤凰酒店举行。论坛特别邀请了中国皮革和制鞋研究院院长杨承杰、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李玉中分别作《中国鞋产业基地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制鞋基地的申办应注意的事项和要求》等的专题演讲,为打造鹤山“中国男装名鞋生产基地”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全球经济的持续低迷和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将“中国制造”的鞋企又一次推向风口浪尖。据海关统计数据,2011年全国成品鞋出口额393.7亿美元,出口量101.7亿双。2012年,我国鞋类出口总值417.2亿美元,全国出口100多亿双。整体来看,鞋业出口走势已趋于平稳,并有下滑的趋势。以温州为例,2012年温州鞋类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同比减少15%,仅有97家。年出口货值低于100万美元的企业411家,同比下降10.65%,同年度内停产186家,淘汰率约40%。在素有“鞋业名镇”之称的东莞厚街,鞋企的境况同样令人堪忧。2011年,一些大型鞋企如飞利达鞋业、万里鞋厂倒闭抑或迁厂。厚街鞋企数量从2007年的600多家锐减至2011年的400多家,造成约5万人失业。  相似文献   

4.
<正>"晋江鞋世界,世界晋江鞋"鞋在晋江得发展,晋江因鞋而闻名。誉称"中国鞋都"的晋江,鞋产业集群,尤其是运动鞋,全世界已有1/10的运动鞋产自晋江。晋江作为我国的"品牌之都",已经拥有8个"中国驰名商标"、9个"中国名牌"。资料显示,晋江市现有鞋业生产经营企业三千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一百五十多家,从业人员超过三十五万人,占本土人口近三分之一。在央视体育频道,安踏、七匹狼、德尔惠、特步等名牌产品广而告之,狂轰滥炸,无一不出自晋江。  相似文献   

5.
张跃良 《中国市场》2004,(11):68-69
<正> 关注的焦点 目前晋江一座新兴的、规划用地面积200亩,总建筑面积达19万平方米、建成后拥有2000多家鞋业专业店面的大型鞋材商贸市场——中国鞋都专业市场正在加快建设中。该项目由澳门金龙集团旗下的晋江鞋业市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人民币,建设一个面积达二百亩的中国鞋业中央物流区——“中国鞋都”。作为泉州市和晋江市重点建设项目,中国鞋都  相似文献   

6.
《三联竞争力》2010,(6):32-32
奥康成功抄底意大利"鞋业一哥"万利威德。 2010年5月18日,国内最大的民营制鞋企业浙江奥康鞋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世界鞋都"意大利鞋业第一品牌万利威德签署协议,收购后者在大中华区的所有权。这是奥康首次收购海外品牌。创办于1969年的万利威德主要生产"呼吸式"功能鞋,是意大利"老字号"制鞋企业,在全球拥有超过2300家专卖店,  相似文献   

7.
“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榜”已经成为记录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历程的舞台。从《北京宣言》到《金蜜蜂宣言》,再到《金蜜蜂银行宣言》,金蜜蜂理念得到不断深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8.
2002年9日,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名牌战略推荐委员会推举了"向世界名牌进军16强"的16家企业。16家中国企业金秋季节汇聚北京,接受由江泽民主席亲自题字"立民族之气,创世界名牌"的金字瓷盘。之后,16强联合发出《向世界名牌进军——北京宣言》,提出10年创世界名牌的目标。接下来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行动?  相似文献   

9.
30年波澜起伏,30年厚重深沉。2010年12月18日,康奈集团迎来了自己的30华诞。历经30年风风雨雨,在创始人郑秀康的带领下,一家名不见经传的鞋业作坊被打造成中国鞋业的排头兵企业、高端皮鞋制造的典范代表,并成为第一家在海外开设品牌专卖店的中国鞋企。康奈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全国质量奖”、“首批温州市市长质量奖”、“浙江省政府质量奖”等400多项荣誉。  相似文献   

10.
孙力 《糖烟酒周刊》2007,(27):52-55
自7月23目起,蒙牛、伊利等5家乳品企业率先在北京执行《乳品企业自律南京宣言》,取消一切赠送、打折活动之后。关于乳品企业是否在变相涨价、《乳品企业自律南京宣言》是否是行业协会与企业在制定价格同盟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止。为了能让读者对此次事件有一个更为清晰地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5月29日,由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AICM)主办的“携手发展、共担责任:中国化工行业新形象一社会责任媒体圆桌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共有24家在中国有重大化工投资的AICM跨国会员企业在53家国内外媒体的见证下,共同签署了《“责任关怀”北京宣言》,承诺携手共担化工行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5月29日,由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AICM)主办的“携手发展、共担责任:中国化工行业新形象一社会责任媒体圆桌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共有24家在中国有重大化工投资的AICM跨国会员企业在53家国内外媒体的见证下,共同签署了《“责任关怀”北京宣言》,承诺携手共担化工行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欧盟于2006年10月7日实施对中国皮鞋征收16.5%的反倾销税,为期两年。在此次欧盟反倾销行动中,唯一仍能享受9.7%低税率的企业就是南海金履鞋业。作为中国上万家出口鞋企中能唯一取得享受低税率的鞋企,其成功的经验无疑是一笔无形财富。他们应对欧盟反倾销应诉经验,给广大鞋企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其意义深厚,值得我们很好地去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进出口经理人》2013,(2):42-43
2006年5月18日,欧盟反倾销"六方会谈"在重庆璧山中国西部鞋都举行。奥康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振滔联合百家鞋企代表发表中国第一个抗议欧盟鞋类反倾销宣言——《重庆宣言》。2006年5月20日,奥康派出全权代表参加由商务部支持、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组织的"抗辩团",赴欧盟出席5月22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对华鞋产品反倾销听证会"。在听证会上奥康陈词抗辩,抗议欧盟对中国鞋做出不公正的反倾销裁决。  相似文献   

15.
4月18日~21日,泉州商品博览会暨第十八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在晋江美旗城举行。本届鞋博会以“共襄鞋博盛会,聚焦产城升级”为主题,展会面积5万平方米,设置标准展位1700个,分设鞋类成品(包括户外运动装备)、鞋业机械、鞋材辅料三大展区,共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家企业共襄盛举,一起探讨转型升级之道,共同寻觅发展商机。据统计,本届鞋博会共吸引客商6.42万人次,意向成交额达136.8亿元人民币,比增10.3%。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鞋类生产、消费和出口的世界领先区,据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中国产鞋125-155亿双,占全球产量的56%-67%;2017年全球人口74亿,中国出口鞋超93亿双。本文从鞋业发展的视角,结合财报对鞋业集团财务管理方面的主要薄弱点进行分析,对加强鞋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给出一些对策,旨在稳固本土鞋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四月的晋江,万商云集,商潮涌动。4月18日~21日,泉州商品博览会暨第十五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在“中国鞋都”晋江迎来了她的第15个生日。本届鞋博会以“魅力鞋博盛会,活力智造名城”为主题,旨在打造城市与产业的灵动结合。作为亚洲最大的专业鞋业品牌展会之一,鞋博会每年都吸引了无数的境内外参会参展客商来此寻觅商机,共襄鞋业盛举。  相似文献   

18.
“携狼共舞”:奥康的海外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05年,“劫难”连连的温州鞋业仿佛又进入了一个多事之春。2月1日起,欧盟预设为期一年的鞋类进口监控正式启动,令许多温州制鞋企业一时不知所措。3月13日,俄罗斯税务警察强行拉走价值8000万元的中国鞋,其中涉及到温州20多家制鞋企业。细观近年来遭遇“劫难”的温州制鞋企业,人们不难发现,以欧盟和俄罗斯等为主要出口市场的奥康鞋业集团企业,在“携狼共舞”的同时,巧妙利用规则有效地规避了风险,使出口的损失降到最低。日前本刊记者独家采访了温州制鞋“老大”之一——奥康集团的董事长王振滔。Foreign Trade:3月13日,“俄罗斯扣鞋事件…  相似文献   

19.
温州是中国制鞋基地之一,有“中国鞋都”之称,但由于发达国家设置越来越严格复杂的技术贸易壁垒而导致温州鞋业出口增长缓慢,甚至丧失了部分的国外市场。温州鞋业遭遇环境管理标准壁垒、环境保护标准壁垒、安全标志认证壁垒、生态标签认证壁垒和社会责任标准壁垒等。出口技术贸易壁垒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企业要积极应对,了解国际标准体系,增强环保安全意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转变企业经营策略,建立健全鞋业标准,积极实施标准认证,发挥机制保障作用,利用规则规避壁垒,保护自身权益。  相似文献   

20.
对于重庆璧山的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区,我们长期以来都予以关注。去年,我们曾对该园区及重庆的鞋业发展状况作过连续报道,那么,一年以后的今天,其发展状况如何?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奥康集团在璧山建工业园区,到底是实干还是为了圈地赚钱?奥康的进入是吃掉了当地的制鞋企业还是带动了他们的发展?带着这一连串问题,记在“第二届中国西部鞋业博览会”后,再次来到了璧山。我们之所以选择在“第二届中国西部鞋业博览会”闭幕后对西部鞋都进行再探,是想在热闹和繁荣之后能看到一些更为真实的情况,甚至是带着一些挑毛病的想法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