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6年前,牛根生创建了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蒙牛从一无所有开始,发展成为行业老大,其收入达72.138亿元,仅次于伊利乳业的87.34亿元,而蒙牛3.194亿元的净利润却远远把伊利抛在后面。凭此,牛根生进入了2004年《福布斯》富人排行榜,身价1.35亿元。从牛根生身上。我们看到当企业还很弱小的时候,如何与行业龙头博弈,在利用国际资本这把双刃刨时,如何才能不伤及自己。  相似文献   

2.
苏醒 《21世纪商业评论》2005,(11):46-50,52-56
蒙牛“传奇”其实并不传奇。 走出伊利的牛根生说,重新做人不可能,但是重新做企业却是可能。正是这“重来”之举成就了蒙牛6年乳业“搅局者”最终的“领先之道”——紧紧围绕为客户创造价值,让对的事情更具效率,让旧的错误不再重犯——对于蛰伏乳业21年之久的牛根生而言,6年蒙牛史记,简单如“好像重活一次,肯定比上次活得明白”。  相似文献   

3.
牛根生是一本创业教科书,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当企业还很弱小的时候,如何与行业龙头博弈;在利用国际资本这把双刃剑时,如何才能不伤及自己。牛根生所领导的蒙牛从1999年开始创业,从一无所有开始,在群雄并立的“乳业江湖”硬是拼下了最大的一块地盘,到2004年蒙牛已经成为行业老大,其收入达72.138亿元人民币,仅次于伊利的87.34亿,而蒙牛3.194亿的净利润却远远把伊利抛在后面。凭此,他进入了2004年《福布斯》的富人排行榜,身价1.35亿元。  相似文献   

4.
当年牛根生被伊利扫地出门,破釜沉舟创造出“蒙牛神话”。如今历史轮回,当郑俊怀团队以同样的心态破釜沉舟时,他们能否再造奇迹?  相似文献   

5.
月度人物     
《现代商业》2011,(19):14
牛根生原蒙牛集团董事会主席上榜理由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上榜等级(五颗星)简评牛根生说,自己既是伊利集团的创始成员,也是蒙牛的创始人,而这两家企业的年销售额都在300亿元左右,加起来600亿元,在全世界乳业企业中可以排进前五位,无论从企业还是行业的角度,  相似文献   

6.
《商界》2007,(1):44-45
现场勘察“神五冲击波”、“超女表演秀”之后,2006年的蒙牛并没安静下来:先是2006年牛根生辞去总裁之职,仅保留董事长职务至2008年完全退隐,杨文俊出任总裁;再是蒙牛擦边广告被北京奥组委叫停!因在“蒙牛城市之间”广告中使用了类似奥运五环的图案而遭到警告,表明其隐性奥运营销图谋失败;  相似文献   

7.
面对成本上扬和奶粉业务短板,刚刚坐上第一把交椅的蒙牛能否继续保持对市场的快速反应?风水轮流转。20年前被时任伊利总裁的郑俊怀"扫地出门"的副总裁牛根生,在20年后戴上了中国奶业大王的桂冠。9月中旬,蒙牛乳业(2319.HK)发布2007年度中期业绩报告称,该集团上半年收入  相似文献   

8.
伊利、蒙牛都以牛奶来自大草原为诉求点,在消费者心智中曾经势均力敌,但在蒙牛赞助神舟五号上天、超级女声之后,伊利被消费者排在乳业的第二位;随着蒙牛与伊利高层的互换,随着伊利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蒙牛"老大"的形象岌岌可危,此时,蒙牛该实施怎样的传播,伊利又将如何营销?  相似文献   

9.
邓荣芳 《中国广告》2007,(10):45-47
伊利、蒙牛都以牛奶来自大草原为诉求点,在消费者心智中曾经势均力敌,但在蒙牛赞助神舟五号上天、超级女声之后,伊利被消费者排在乳业的第二位;随着蒙牛与伊利高层的互换,随着伊利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蒙牛“老大”的形象岌岌可危,此时,蒙牛该实施怎样的传播,伊利又将如何营销?  相似文献   

10.
代微 《现代商业》2011,(19):52+54-55
牛根生宣布退出蒙牛,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慈善事业上。他的离开会对蒙牛造成什么影响,离任后的牛根生又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1.
走过22年长路,牛根生彻底切割了一手创办的企业。2021年12月初,蒙牛发布公告,宣布董事会的一系列变更信息,其中’创始人牛根生辞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和战略及发展委员会成员,原因是^了退休年龄,拟将更多时间投入慈善工作。这也意味着,10年前离开蒙牛董事会主席位置后,牛根生再退一辞去了最后的职务。  相似文献   

12.
牛根生求援?是的。 根据蒙牛提供的资料显示,老牛基金会曾将牛根生所捐献的一部分蒙牛股权,抵押给摩根士丹利,此部分股权占蒙牛香港上市公司总股本的4.5%。蒙牛股价因为三聚氰胺事件大幅下挫后,“可能会引起被抵押的股票被动出售”(蒙牛官方声明)。  相似文献   

13.
《糖烟酒周刊》2007,(5):10-10
2006年是光明乳业“回归新鲜”的拐点.更被业界普遍认为是保鲜奶的崛起之年。这一年,伊利和蒙牛分别在他们漠视的冷链领域投入巨额资金.开始将利润增长寄托在高附加值的冷链产品中。蒙牛、伊利是赢在了常温奶的销售上,但常温奶不是光明的主营业务,不是乳业的趋势。虽然常温奶可以继续存在.但新鲜已经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4.
团队的集体跳槽已经不是新闻了,当年有方正集团的助理总裁周险峰携30位方正科技PC部门的技术骨干加盟海信,近期又传出TCL手机事业部高层受万明坚的“感召”而集体跳槽到长虹;此前,陆强华刚刚离开创维时,带着一群人去独自创业;“小霸王”段永平出走后,一大帮原班人马共同创立了“步步高”;牛根生在伊利“下岗”之后,6年打造出了一个更大的蒙牛。  相似文献   

15.
王吉舟  王凡 《新财富》2005,(1):76-85
传奇般创富的内地民营企业家,是香港中环写字楼里永远的话题。2004年,随着“蒙牛乳业”(2319.HK)的上市,牛根生和他的“蒙牛”成了新的代表。陪伴他们登陆香港的,是资本大鳄摩根士丹利。熙熙攘攘参与配售的机构与市民,与其说是直奔“蒙牛”而来,不如说是真奔给大家讲述“蒙牛”故事的摩根士丹利而来。也许你可以把这说成是资本与产业强强联合的双赢案例,但是,资本的本性只为逐利,通过解析摩根士丹利以精湛的财技为“蒙牛”设计的投资迷宫,我们可以发现,其固然令公司原有股东可以实现上市退出;也为牛根生套上了一副枷锁,如果“蒙牛”效益不能保持高速增长,牛根生将有可能丧失对公司的控制枚;同时,对“蒙牛”现金投资仅4.78亿港元的外资系则赚得盆满钵满,2004年12月,仅通过减持1.68亿股股份,外资股东已套现10亿港元。如果“蒙牛”2006年税后利润达到5.5亿元,外资系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价值届时还将更高。这里,让我们从纯粹的资本财技角度,解析“蒙牛乳业”高市盈率的秘密,发掘秘密背后隐藏的摩根士丹利的逐利欲望,从而见证“蒙牛”在中国的资本荒漠中四处碰壁,以及与跨国资本博弈的过程中孤注一掷的艰辛财富故事。  相似文献   

16.
牛根生的影响力来自于蒙牛六年来近乎“疯狂”的成长。在蒙牛的招股书上,蒙牛截至2003年底以来的三年,蒙牛集团营收年复合增长率为137.1%,2004年的营收已达70余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7.
《三联竞争力》2008,(12):13-13
2008年11月4日,蒙牛证实:牛根生的万言书已见成效。而挺“牛”与倒“牛”的争论在业界却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10月初的一场众多中国知名企业家的聚会上,牛根生向参加饭局的柳传志、傅成玉、田溯宁、马云、郭广昌、俞敏洪等哭诉:在遭受牛奶下架、股价暴跌的连续打击之后,陷入现金流危机的蒙牛将可能被外资恶意收购。说到动情处,牛根生哭了。  相似文献   

18.
阿冲 《华糖商情》2000,(50):32-33
牛根生,1958年生.伊利集团前任生产经营副总裁,现任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相似文献   

19.
马光霞 《商业科技》2009,(3):123-123
2006年,中国奶业随着竞争的升级,伊利、蒙牛、光明等三家全国性品牌依靠强大的综合竞争实力存液态奶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已经高达65%.综合市场占有率接近40%,形成较强的寡头垄断格局(见图)。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市场是光明的天下,而蒙牛则在以北京、天津为主导的华北市场笑敖群雄,东北、中南、西南的大部分市场仍由奶业龙头伊利占据着,  相似文献   

20.
乳品     
《糖烟酒周刊》2005,(3):37-37
伊利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80亿;光明酸奶变相涨价;蒙牛否认收购伊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