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6 毫秒
1.
为了适应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法制化要求,解决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实施20多年后面临的新问题,从根本上实现“三农”问题的解决,保障农民权益,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文章从土地承包经营权入手,分析了土地承包立法面临的若干问题,提出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性质,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为立法原则,赋予农民真正有保障的土地权利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产权问题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由于我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土地产权问题,所有权主体虚置,使用权缺乏自主性、稳定性,收益权被分割,缺乏独享性,转让权不自由,由此引发了困扰“三农”的一系列问题。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农业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土地制度的核心。科学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将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行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亟需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进行改革而要实施农村土地产权多元化改革,则必须在明晰农村土地产权的同时赋予产权主体相应的权能,进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使法律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相协调,建立相配套的其他制度或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地制度改革面临错综复杂的问题,土地产权不清,使用权缺乏保障,农民对土地的均田与稳定要求的矛盾等,其中都体现了公平和效率的问题。所以要明确界定土地产权,给予农民平等的、稳定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区别对待土地承包期内使用权的继承问题,才能促进土地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和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有效地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历程,提出“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认为建立现代土地产权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问题一直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而农村土地问题的核心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与西方制度经济学的土地产权理论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土地产权制度的弊病日益暴露。要明确界定土地产权主体;要健全土地产权权能;要大力培育土地使用权流传市场,才能带动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从而带动整个土地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土地资本化的制度障碍与改革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家泽 《财经科学》2008,89(3):99-107
农村土地资本化是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和农业规模经营效率,建立农民长效增收机制的关键性制度创新.农地产权主体虚置、严厉的农地用途管制导致的农民土地发展权缺失、现行法律时农民土地权益性融资实现再生产扩大争收入漉增加的可能性加以限制,是实行农村土地资本化的三大障碍.因此,在统筹城乡的综合配套改革中,做实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以土地发展权的贴现来分摊土地用途管制的成本,大胆尝试农地使用权抵押可获得性的农村金融工具创新,是土地资本化的改革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是:土地产权归属安排不当、权责混乱;与农村户籍挂钩"按人均包"的土地权益分配和调整方式,带来土地所有权主体不合理的易位;农民无偿或低偿使用农村土地,土地的所有权不能在经济上得到实现,弊端丛生.就此本文提出以下改革方案:①实现农村土地国有化、赋予农民长期的农村土地使用权,废除农村土地"按人均包";②建立完备的农村国有土地管理体系,实行农村国有土地垂直管理;③适时开征农业土地使用税;④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建立城乡协调的社会保障体系;⑤重塑农村农民社区组织.即,实现"农村土地国有 土地垂直管理 农村农民社区组织公共管理 家庭经营"的农村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物权法》采纳了用益物权的概念,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产生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确定为一种用益物权,在权利内容上规定了可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农村土地使用权用益物权法律性质的确定,使农村土地产权由"弱化"、"残缺"的使用权逐步走向私法物权意义上的财产权,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进步。进入21世纪,农村经济发展面临新的环境、新的形势和新的问题,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新一轮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赋予农村居民土地财产权和实现农民土地财产权益为核心,就是要从法律上建立所有权和使用权制度,让土地用益物权成为农民最重要的财产权利。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提出要走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传统城镇化土地征用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弊端日益显现的今天,如何在土地制度改革上破题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在。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为土地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结合我国土地制度变迁历程与各试点地区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出未来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在于:明晰农村土地产权主体、调整产权结构;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健全土地监督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分离形成了土地二元结构。受城乡土地管理二元体制的约束,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农村土地产权主体不清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受到极大限制。造成城市与农村同类用途的土地不能实现"同地、同权",农民拥有的土地产权收益难以实现,不利于城乡统筹和"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做出了统筹城乡发展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合理、有偿流转,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文章以山西省太原市为例,就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模式面临“公有”还是“私有”的争论。从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出发,现有集体所有制在终极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各层次上分别属于不同的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社集体和农民在权利关系上处于不同的地位。农地产权的改革方向应该在不同层次具有“公有”或“私有”的不同性质,从而既可以克服产权模糊的弊端,又可以避免完全私有化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马才学 《经济论坛》2006,(17):117-118,122
一、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农地制度创新的主要因素 (一)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 现行农地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随形势的发展,它并不是中国农地制度的最优模式,其不足和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土地产权主体不明晰。从现行的相关法律规定来看,农村集体产权的主体有三种形式:乡(镇)、村、组三级,这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土地产权主体不利于农村产权的稳定,农民也形不成有效的、稳定的预期,必然降低土地产权制度的有效性。第二,承包经营权的内涵不充分、不明确,土地资源不能自由流转。经营权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使用权,可衍生出转让、转租、入股、抵押、收益等项权利。而作为具有使用权性质的承包经营权却只具有耕种权、部分的受益权以及极其少量的处分权,其权能是残缺的,导致了土地使用上的随意性以及土地流转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新型土地租佃制度刍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定于2003年3月1日正式实施。党国英等同志积极呼吁的“把农民土地使用权当作财产权来保护”的目的似乎就要达到了,这部法律确实如他们所愿地把农民土地使用权或土地承包经营权(现行法律同时使用的两种“术语”)界定为物权。但这种“物权”的内涵和外延究竟是什么?我们希望正在酝酿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能给予明示,抛却“集体所有”那已嚼得乏味的糖渣,“大胆”宣布土地国有,给农民一个真正的物权——永佃权!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初探王凯伦,王建军,赵凤春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是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培育市场主体,建设农村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现行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实现了集体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为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创造了基础条件。但建立...  相似文献   

15.
国有私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私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陈明星,肖兴萍国有私营,就是将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平均地分给农民;在此基础上,取消集体所有制,将土地收归国有;农民可在原为集体所有、现为国家所有的土地上自由耕种、租借或买卖土地使用权;国家永不再以行政权力无偿地中止...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局限性表现为农地产权不完善影响农地股权稳定性;区域发展不平衡影响农地股份合作发展;农地股份合作制内部机制存在弊端;农地股份合作制缺乏法律保障。加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度建设,必须增强农民土地处置权能;赋予农民土地资产性权利;确保农民土地使用权长期化。  相似文献   

17.
物权是直接支配物并享受其利益的财产权。“农地使用权”是对目前集体所有的农用土地直接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我国现行法律对农村土地权利的规定过于单一,对土地权权利的合理流转缺乏稳定的制度保障。应在农业基本法中明确规定农地使用权的物权性质,并充实和完善农地使用权的具体内容。以他物权自由流通为理论基础,建立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允许农地使用权进入流通领域,通过一定的运作方式在不同主体之间流动。与此相适应,还应完善土地所有权制度,建立健全更严格的土地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8.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土地制度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晓丰 《经济师》2003,(8):185-186
我国人均拥有的土地资源不足 ,农民从事农业的比较利益较低 ,引起农业劳动力转移。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 ,使得劳动力转移后土地使用权没有得到合理转移 ,不能有效配置土地资源 ,对土地投入严重不足 ,分散经营 ,土地利用效率低下。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农民的生存保障问题 ,实行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对接 ,逐步将土地向普通生产资料和单纯经济产权制度转变 ,变革现行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相似文献   

19.
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民正努力从温饱走向富裕,但现有土地制度导致的土地流转效率过低和浪费严重现象使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为解决此问题,文章首先拓展了制度变迁与产权理论,并运用拓展的理论对现有土地制度进行了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新时期农村土地制度完善的目标、途径及评价标准,提出完善土地制度的具体措施:给予农民永续承包权,提高被征地农民权利与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产权配置市场化与制度改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不动产资源,土地流转是通过产权让渡来实现的。当前我国农村土地产权配置市场化尚处于初始发育阶段,表现为集体土地产权治理结构不完善、土地产权交易范围狭窄、交易价格行政色彩浓厚以及交易服务组织发育滞后等。应当按照产权市场配置的制度条件和要求,遵循“集体土地股份化、土地产权物权化、产权交易规范化”的思路,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