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模糊语言同精确语言一样,是我们日常生活交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具有不确定性,不精确性以及相对性。高校英语教学最终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并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因此,模糊语言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语用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精确性堪称立法语言的灵魂与生命,但在实践中,立法语言却呈现大量的模糊现象.这主要是因为立法语言作为自然语言的一种,逃脱不了自然语言模糊性的藩篱;而作为法律语言,法律本身的专业特点又使其必然呈现模糊性.然而,立法模糊语言有时会发挥其积极的语用功能,增强立法的精确性以及扩大立法的适用性,以此来克服法律本身的一些局限.  相似文献   

3.
"话语"关注语言的功能而非其形式本身,是与语境或现实生活情境相关的一系列的语言活动。语用模糊是一种在特定语境中使用的复杂"话语",其模糊性主要表现在说话人言外之力或言外行为的不确定性上。说话人受交际情境和特定交际意图的影响,经常使用语用模糊的话语作为一种交际策略,而听话人在无法确定说话人真正交际意图时,也可以积极、主动地采取一些策略来明晰模糊话语背后的真实含义。  相似文献   

4.
人们很早就开始使用很多模糊概念和表达模糊概念的模糊词语。语言的模糊性质,很旱就引起了许多语言学家的注意。世界各民族颜色词的多寡不一,分类各异,颜色词与情感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息息相关,有时也表现出民族的特性,带有显著的文化烙印。  相似文献   

5.
评价本身具有随机性、模糊性以及不确定性的特点。为了避免评价过程太过主观,提出一种基于组合赋权和云模型的毕达哥拉斯模糊语言综合评价方法。针对专家给出的属性值为毕达哥拉斯模糊语言,根据CRITIC-G1(标准间相关性的重要性-序关系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主客观赋权,由博弈论算法计算权重最优的组合系数得出组合权重。最后构建毕达哥拉斯模糊云模型决策矩阵进行信息集结。通过案例计算分析表明,该方法优化了复杂情境下的决策,具有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孙志伟 《理论观察》2010,(3):160-161
模糊语言,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环境、各个写作文体之中,它独有的模糊性特征,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功能,对于新闻报道亦是如此。对新闻报道来说,往往由于新闻本身的动态性特征、新闻对象的保密性要求以及受众的接受习惯、新闻工作者的认知能力、责任意识等主观因素.在采写时运用了一定数量的模糊语言。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7.
王颖 《魅力中国》2014,(19):257-257
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模糊性表现在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跨文化交际产生的模糊性等。商务英语翻译既要力求准确,又要坚持忠实,商务英语中的模糊语言成为翻译的矛盾。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中的表现和语用功能。研究商务英语中的模糊语言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它与语言的精确性并存于我们的语言交流中,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模糊语言在对客观事物的解释中有时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文章从模糊语言的功用入手,并根据经济新闻特点,对模糊语言在经济新闻写作中的作用作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9.
赵凤云 《魅力中国》2014,(12):39-40
在进行外国文学作品翻译时,不仅仅要注重翻译语言精确性的运用,还要注重模糊性语言的使用,这样才能在确保原文内容不发生偏差的前提下,提高该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本文阐述的是语言模糊性的产生、概念和特点,从而得出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中的模糊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王利军  刘伟  吴雨航  宋楠  申晶 《科技和产业》2021,21(12):299-306
为提升挂篮施工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实现施工现场风险评估的智能化,提出基于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与灰云模型相结合的挂篮施工风险评估模型,并使用Python语言开发挂篮施工风险评估软件。首先,从挂篮拼装预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工程、挂篮行走、挂篮拆除等5个方面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识别潜在风险因素;其次,运用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同时,运用云理论改进灰色聚类模型的白化权函数,使其能够有效反映评估指标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最后,基于Python语言,开发出挂篮施工风险评估软件,用此软件对西郊大桥挂篮施工进行风险评估,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挂篮施工风险评估系统,可为决策者规避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许多英语学习者普遍存在一个问题,用词死板,书卷气浓,这也是语用能力不足的表现.导致语用失误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因素就是不会熟练使用模糊语言.一位成功的英语学习者必须能够正确地使用模糊限制语.模糊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产生模糊的原因与自然界本身的界限模糊不清有关,与人的认知能力有限有关,也与发话人讲究交际策略有关.  相似文献   

12.
左军 《理论观察》2007,(2):100-102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作为西方法学中源远流长的一种理论形式和流派,有它研究方法上的特色,其主张事实与价值的区分,保持方法论上的纯粹性的研究方法对中国法学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它在实践中可以树立法律的权威,其关注法律内部规则体系之间逻辑一致性的理论对于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具有借鉴意义,同时其对法律语言的精确分析,可以提醒我们注意使用法律语言时的准确性,尽量避免语言使用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随机性和模糊性是证券组合投资收益不确定性的两种表现形式,为了兼顾这两种不确定性因素对组合投资收益的影响,以模糊数的可能性均值作为证券组合投资收益的度量,以模糊数的可能性方差作为对证券组合投资未来风险的度量,建立新的基于可能性均值—方差的证券组合投资决策模型,并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具体情况给出该模型实际应用方法。实证分析的过程中,给出一种根据证券交易的历史收益数据获取模糊预期收益率的方法,该方法反映了证券收益率每个交易日的波动情况。  相似文献   

14.
董南 《辽宁经济》2001,(12):42-4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势必要求会计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那么,只有强化会计监督,统一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才能使舆论工作为市场经济发展服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就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范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出几点对策。我们知道会计由于本身的反映对象和反映方法的特点,致使会计信息具有模糊性,会计的模糊性主要表现为会计提供的信息有不清晰性、不确定性和不准确性,带有许多人为和估计的成分,对模棱两可的事物人为地做出取舍。会计信息的模糊性又加上一些人为的干扰致使会计信息失真。要想使会…  相似文献   

15.
牟冬亭 《魅力中国》2010,(23):274-274
模糊性是语言所具有的一般属性。法律语言也不例外,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及其准确性互补,使得法律语言在实际规范中更贴近案件的需要,从而更好的提高法律本身的权威性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对法律语言模糊性的特征、原因及其探讨,简述了法律英语的翻译技巧和方法,为法律英语工作者提供了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语言的模糊性对翻译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与语言的多义性和歧义行不同,语言的模糊性主要涉及的方面有词语、语篇和句子等等。在翻译的过程中,对模糊语言的客观性进行充分的考虑,能够让翻译人员对语言层面的知识了解得更加深刻,进而能够更好的开展翻译工作。所以,笔者针对模糊语言的客观性对翻译的影响进行了有效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基本属性。模糊限制语作为模糊语言领域中最普遍、最典型的现象,被广泛应用于人类语言的各个层面。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本着“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辩证看待语言的准确性与模糊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语境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本意义的厘定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正确理解语境,才能消除原文本字、词、句意义的模糊性、歧义性与不确定性,才能真实准确地再现原文内容与风格。语境的划分超出语言本身,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界定。翻译中存在的语境模式和语境的三维层次很好地阐释了翻译过程中语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张元炜 《魅力中国》2010,(29):226-226
法律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具有权威性,因为法律语言必须具有强制性和准确性,如此所有适用法律调整范围的人方能明了自己的行为受到什么样的约束。然而法律又需要具有广泛的调整型和持久的生命力,这就决定了法律语言除了强制性、调节性、文化性、精确性等特征之外,还需要具有模糊性。第一大部分由法律语言的特点入手,引出模糊性的重要性;接着介绍了对模糊性的科学认识,以及模糊性和准确性和辩证关系。第二部分是法律语言模糊性特点的作用,模糊性在法律语言中恰当的运用,可以既不失法律语言的精准,使其既具有准确和权威的调整力,又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介入反映话语使用者如何通过明确的言语手段或态度和情感的间接表达来构建语篇。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语言使用者利用介入手段调节其对所说或所写内容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即通过投射观点,列入条件,让步以及使用情态词,表现了话语使用者言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从而自然地表现了话语的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