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利用2019年珠海市健康城市调查数据对居民身心健康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进行家庭收入差异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低收入家庭人群具有更为优秀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其获得高幸福感评价结果的前提,而心理健康对幸福感提升的影响暂不显著;高收入家庭人群则会权衡身体与心理两者带来的双重影响,身体与心理健康的兼备才能获得高收入家庭人群在幸福感提升方面的认同。此外,经济因素对低收入家庭人群的幸福感维护更为显著,家庭成员数量、身体健康不佳等容易带来生活成本提升的因素都极有可能降低主观幸福感;而经济因素对高收入家庭人群不具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社会资本理论,采用调查数据,用网格规模、网络差异、社会参与程度和信任程度四个变量来测量家庭社会资本。通过建立模型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家庭社会资本存在较大差异;家庭社会资本对家庭收入存在很明显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4.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资本扩张提供了体制保障,同时又构成了对劳动者利益的伤害,这就是“资本扩张悖论”。资本对当前中国社会矛盾解决具有双重效应,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们必须克服资本的缺陷,发挥其积极作用。为此,我们要转变思维方式,坚持以人民利益为基础,引导与驾驭资本,促进中国社会重大矛盾的有效化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探讨了心理资本对员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得出了结论与启示,提出了相关建议。指出,调查结果表明,员工的幸福感和心理资本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心理资本时主观幸福感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因此,组织可以运用有效的组织文化、员工心理拓展训练等方式,加强对员工心理资本的开发,提升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开发研究》2017,(2)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市居民在物质生活条件上远远超过农村居民。但一些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却强于城市居民。将这种悖论式的事实置于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现实之中,运用多分类模型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一方面,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明显高于城市居民;另一方面,城乡幸福悖论主要源于城乡居民不同程度的收入水平、抑郁程度和健康水平。分析结果得出,虽然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城市居民,但是收入、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等客观基础条件,仍然制约着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因此分析存在差异所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对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所谓“苟不教,性乃迁”,教育自古是引导个人身心发展的有效工具,同样也是国家百年大计之根本。在个人和国家都越来越重视幸福感的今天,教育对幸福感是否以及如何发挥作用,便是文章的研究主题。文章基于经济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使用委托-代理理论一般模型原理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项目(CGSS)的调查数据,理论上和实证上验证了教育与幸福感的正相关关性,并深入研究了教育对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受教育年限越长即学历越高的人,幸福感相对更强。进一步对不同群体展开分析,显示受教育年限为男性带来的幸福感略高于女性;为45岁以下群体带来的幸福感要高于45岁以上群体;除此之外受教育年限对幸福感的影响还存在区域差异,其为农村群体带来的幸福感要高于城市群体。并且实证证据表明教育是可以通过阶层认同感来影响幸福感,“受教育年限—阶层认同感—幸福感”这一幸福感作用机制成立。以上结论说明,个人可以通过教育这一工具来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同时政府在推进居民幸福提升的进程中,应坚定不移地推进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及十二年义务教育试点工作,支持女性及其专项教育事业,关注中老年群体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基于 2013 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运用条件代际收入弹性法,探讨了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父代结构性社会资本和认知性社会资本均可以提升农村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子代社会经济地位在父代结构性社会资本和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父代结构性社会资本对不同性别子代和不同年代出生子代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父代认知性社会资本仅能够提升男性子代、以及 70 后和 90 后子代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此外,从代际收入流动模式来看,不管子代是从最低收入阶层流向中低收入阶层,还是由最低收入阶层流向中等以上收入阶层,父代结构性社会资本和认知性社会资本均可以提升农村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 相似文献
9.
作者探讨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关系、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影响,为大学教育工作者的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11.
收入差距的日益恶化严重影响到了居民的幸福感,社会保障支出作为民生性支出,具有典型的福利性与公平性特征,其可能加剧或缓解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本文基于2010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CGSS),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差距与农村居民幸福感呈倒“U”型关系,低水平的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幸福感有积极影响,而较高的收入差距则会降低农村居民幸福感,且这一效应对农村低收入者幸福感的影响更大;社会保障支出不仅对农村居民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缓解了收入差距过大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带来的不利冲击。在采用工具变量法矫正内生性后,结论依然稳健。因此,我国政府理应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区间,同时加大社会保障支出,从而使农村居民更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建立OLS回归方程以及Oaxaca—Blinder的分解方法,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我国流动人口就业收入的关系,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对流动人口正规就业收入有明显影响而对非正规就业收入影响很小,社会资本是影响流动人口非正规就业收入的主要因素但对正规就业收入影响不大。 Oaxaca—Blinder 的分解表明:流动人口非正规就业者和正规就业者收入差距的50.69%归结于流动人口内部特征上的差异,受教育程度差异是造成其工资收入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采用贫困家庭的调查数据,从社会资本的五个维度探讨累积效应对家庭福利的影响。这五个维度中,尤其是其中的社会网络规模、信任及其参与公共事务对家庭福利的影响系数为正,且在统计上显著。研究发现,对贫困家庭而言,社会资本的收入补偿效应很大。因此,在政策设计上,应提升贫困家庭的社会资本累积程度,从而提高贫困家庭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拉大。这个问题已经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可以发现:人力资本溢出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拉大有显著影响。为此,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形成城乡之间人力资本的合理流动,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从而有效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5.
16.
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与人力资本投资差距的因果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拉大。与此同时,城乡人力资本投资的差距也逐渐拉大。传统理论认为二者之间可相互影响。贵州省的情况是否符合传统理论的规律值得研究。利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发现贵州省城乡人力资本投资差距对收入差距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城乡收入差距却直接影响着人力资本投资差距。最后提出缩小二者差距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际服务外包是世界服务业现代化、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趋势。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主要方式,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确立了承接模式,并对不同方式进行了机理分析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
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居民收入起到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横截面数据,建立双对数模型,重点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资增加1%,可促使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加0.23%,比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的比率高出3.5614%。同时,文章通过将人均收入和人力资本投资作为两个指标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认为政府政策应当更加倾斜于贵州、云南、西藏、陕西、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广西等省、自治区,从而统筹中、东、西部地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企业资本角度看,企业的竞争优势除了要依靠企业的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外,还与企业的社会资本紧密相关。良好的社会资本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的内部资本有利于促进企业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挖掘、转移、传播和共享,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企业外部的社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