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LMDI因素分解方法分析出口贸易的规模变化、结构变化与国内增加值率变化对中国出口贸易增加值的影响。得到的结论是:中国的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呈现明显增长现象,出口规模扩大是推动中国出口行业增加值增长的最重要因素,而中国出口贸易结构与增加值率变动均产生了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
使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核算了我国1 976-2004年制造业28个行业6种污染物进出口隐含污染的BEET指标值和PTT指标值,并分析了我国进出口隐含污染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进口和出口的规模效应为正且逐年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口规模效应逐渐大于进口规模效应;出口的结构效应基本小于零,进口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与我国低碳贸易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6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来自国际社会的减排压力越来越大。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限制碳排放正在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绿色壁垒”,成为“中国威胁论”的新内容。本文采用投入产出和结构分解分析的方法,测算了2008年1月-2009年5月我国出口碳排放的变化。结果表明:金融危机有节能减排效用,规模效应促使中国出口碳排放显著降低,结构效应对出口碳也有改善作用。敏感性分析也表明金融危机有利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向低碳转型。文章针对我国出口贸易向低碳经济转型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从全国和省际层面将城镇生活能源消费分解为能源结构效应、生活能源强度效应、消费倾向效应、收入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对各效应逐年和累积效应贡献度以及区域间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收入、生活能源强度、人口规模均促进城镇能耗增长,其中收入的影响效应最为显著,而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与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抑制了生活能耗增长;各地区收入、人口规模、生活能源强度累积效应均为正值,而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居民消费倾向累积效应有正有负,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对遏制中国城镇生活能耗增长、实现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1980—2013年碳排放、经济、能耗、环境等数据,构建气候效应分解模型,将气候效应分解为规模效应、传统意义的结构效应、低碳意义的结构效应、传统意义的技术效应和低碳意义的技术效应。协整分析显示,主要正向气候效应是经济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主要负向气候效应是能耗强度下降和低碳环保技术投资带来的双重技术效应,高排放行业增加和低碳能源占比上升带来的正、负结构效应都较低,其中负向结构效应低于正向结构效应。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我国对外投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日益明显。本文在回顾已有研究文献基础上,利用我国2。04—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GMM系统两步估计方法,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技术进步效应与出口规模扩张效应;并进一步检验对外直接投资导致出口技术进步是否对出口规模产生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扩大与制成品出口技术提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我国制成品出口技术进步的重要加速器。而对外直接投资并未对出口规模的扩张起到明显作用;在样本期内,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影响出口技术进步,抑制了粗放型出口规模的扩张。  相似文献   

7.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制造与服务活动空间布局的分异并没有割裂两者基于共同价值创造形成的关联性。聚焦于制造业对服务"中间投入"形成的逆向需求,并借助投入-产出分析,研究重点考察了制造业外部市场需求引致的逆向需求及其对本土服务业出口的影响。在揭示逆向需求关联引致服务业出口潜在规模持续增长特点基础上,主要观点表明:制造业庞大外部市场规模通过逆向需求关联,显著构成推动我国服务业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目前尤其突出表现为对我国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出口的促进作用。而在未来重点突破方向上,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出口逆向需求关联效应的增强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8.
降低增加值出口贸易的环境成本是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使用增加值出口碳排放强度表征增加值出口贸易的环境成本,首先基于Eora 26数据库,测度了2000—2015年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加值出口的环境成本,然后使用结构分解法和回归分析识别出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加值出口碳排放强度的直接影响因素和内在影响因素。研究显示: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加值出口的碳排放强度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且碳排放强度存在国别差异与行业差异;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加值出口碳排放强度的下降主要是由直接碳排放系数的变动引起的;离岸外包程度、国际市场占有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投入服务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国内市场规模的扩大可以显著降低中国各行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加值出口的碳排放强度。最后,本文提出推动重点行业的深度减排、推动企业进行离岸外包、推动制造业投入服务化转型和推动企业进行价值链升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江苏制造业内各细分行业出口贸易对行业内就业的影响,并得出15个细分行业的出口贸易对相应行业内就业存在着显著正向刺激效应,并且不同行业的出口贸易就业效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利用门限回归模型验证发现江苏制造业出口贸易就业效应在企业单位数、资产、利润总额、企业亏损面、出口依存度这五个行业指标上存在着门限效应。最后,根据结论对江苏就业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探讨了金融危机影响出口贸易机制的基础上,对金融危机前后我国出口商品的技术结构及竞争优势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金融危机重挫了我国的出口,各类技术品出口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中技术产品所受的影响最大,其最先感受到金融危机、出口下降最剧烈以及出口复苏最慢,这说明了金融危机对我国比较优势“锁定效应”和导致出口结构的“弱化”。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出口贸易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东省能源消费与出口贸易关系进行协整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到如下结论:山东省能源消费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山东省出口贸易规模的发展既影响着能源的消费量,又受到能源消费量的制约。在当前能源供给压力趋紧的情况下,为保持山东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山东省需要采取积极措施,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降低高能耗产品出口比重,同时,还应促进出口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降低出口产品生产的能耗。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3年~2014年中国与143个国家之间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投资动因以及出口结构等指标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和比较顺、逆梯度下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的差异,以及不同投资动因对出口贸易结构变化效应的大小.结果显示:投资动因方面,我国顺梯度OFDI表现为资源寻求型和市场导向型,逆梯度OFDI表现为技术获取型;差异性投资动因OFDI对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效应不同,其中技术获取型OFDI对出口贸易结构优化升级的正向作用贡献最大,且这一影响效应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有所强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出口贸易、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模型,利用动态面板数据的GMM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出口行业存在要素配置效应,其中制成品出口的要素配置效应大于初级产品出口的要素配置效应。中国出口产业技术水平高于非出口行业,对非出口行业产生了技术外溢,人力资本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正向作用,但因其与出口产业发展不相匹配,出口行业不能通过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2007-2011年期间,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特征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以食品为主、工业制成品以化学制品为主,出口国别市场多元化发展态势明显,外商投资企业仍是我国外贸出口主体等.对此,我国应打造良好的国内产业结构优化环境、强化出口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观念、调整加工贸易战略和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实现出口贸易结构优化和对外贸易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俄罗斯1996~2009年的对外贸易隐含碳,并使用SDA模型对其出口隐含碳变化进行了因素分解分析。测算结果表明:从1996~2009年,俄罗斯出口隐含碳由446.32Mt(百万吨)增加到627.45Mt,进口隐含碳由9.88Mt增加到66.24Mt;俄罗斯是隐含碳的净出口国。因素分解结果显示:1996~2009年期间,规模效应是出口隐含碳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俄罗斯出口隐含碳的增长;阶段分解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技术效应导致了俄罗斯出口隐含碳的增加,但其作用逐渐变小,结构效应对出口隐含碳变化的影响较小。最后,对俄罗斯减少出口贸易隐含碳和中俄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考虑进口中间投入品的情况下,采用投入产出法计算出口贸易内涵CO2排放量,并对排放的总量、行业和区域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为:我国出口贸易内涵CO2排放总量呈上升趋;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以及金属制品业等十个高碳行业的出口贸易内涵CO2排放份额增加且高于出口份额;东部地区的出口结构、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技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使东部地区排放份额低于其出口贸易份额.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最终需求的视角,构建扩展的(进口)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采用改进的两极分解方法,从经济整体及行业部门层面对最终需求以及消费、投资、出口等各类需求的碳排放驱动效应进行分解。结果表明: (1) 1992-2012年间,最终需求驱动碳排放净增加66.19 亿吨,其中规模效应及中间结构效应驱动碳排放增加73.68和44.76亿吨,技术效应减少碳排放51.87亿吨。(2) 从"三驾马车"碳排放"贡献"及变动来看,消费排放份额持续下降,投资、出口排放占比不断上升;(3)从各类需求自身驱动效应及部门分布特征来看,"三驾马车"驱动碳排放存在巨大差异:消费驱动碳排放主要集中于农业及服务业,且以规模效应为主;投资、出口驱动碳排放主要集中于工业,且以规模效应及中间结构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加速了全球贸易格局重构,"一带一路"国家在我国对外经贸关系中的支撑作用增强。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起一套指标体系,测算出"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并基于拓展引力模型分析其对中国出口的影响。除进行总量分析外,本文还分别从要素结构、技术结构、经济用途结构和二元边际结构等方面对中国出口产品结构进行分类,详细分析了贸易便利化对各类出口产品的异质性影响。研究表明:提升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可以极大促进我国出口贸易流量的提升,并优化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与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相比,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其中以口岸与物流效率和海关与边境管理对中国出口影响最大。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高技术含量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促进作用显著,表明其对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了我国服务业分行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情况,并对行业生产率与行业出口规模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和面板估计。结果显示,我国服务业分行业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与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基本一致,即服务业生产率与服务业出口贸易之间具有强正向相关关系;且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服务业生产率是服务贸易出口的原因。上述结果与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是吻合的,说明中国服务业细分行业数据也支持该理论。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美"贸易战"视角,构建包含实际产出同比增速、美元兑人民币实际汇率同比增速和对美实际出口同比增速三变量的时变平滑迁移向量自回归(TV-STVAR)模型,分析对美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时变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所选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动态关联机制。相对于在时间断点后而言在断点前对美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影响,并且对美出口贸易冲击的大小在断点前具有显著非对称性,而在断点后未表现出非对称性。因此,与断点之前相比,目前中美"贸易战"导致的对美出口贸易下降对我国经济增长并不会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