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农业发展是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的基本任务。本文试从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的主要方面出发,谈谈怎样从宏观上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一、充分认识农业是长期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中,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到农业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一,农业直接关系着我国11亿人口的吃饭穿衣问题;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吃的粮食必须坚持以国内生产为主,穿的衣服在相当大程度上也需要农业生产提供棉花  相似文献   

2.
农业计划是国民经济计划的基础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毛泽东同志揭示的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五亿多农业人口的大国,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更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大家知道,目前在我国工业总产值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占三分之一以上;在轻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将近占百分之八十;在国家时政收入中,直接和间接同农业有关的部分,约占一半左右;在社会商品另售总额中,农产品占百分之七十以上;在出口商品中,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也占百分之七十以上。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我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的稳步增长,是整个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中国,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同时也是承载整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本文立足“科技兴农”,对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忻州地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这一重大战略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探讨。一、农业生态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4.
郭志江 《经济论坛》1995,(21):13-13
农业对国民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贡献和作用,并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波动的起点。实践中,我国每一次农业徘徊波动的同时,都伴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震荡。然而,中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导致农业发展的缓慢,深层次的问题开始暴露,构成了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目前,农业的问题突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环境日益退化。二是农业比较利益下降。三是农业生产风险系数加大。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重工业与农业是互相依存,互相支援的。它们之间关系的合理安排是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头等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本文只拟探讨下面三个问题:一、重工业的发展必须以农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又是农业的基础。要多快好省地发展国民经济就必须多快好省地发展农业生产;要多快好省地发展农业生产,就必须首先发展粮食生产。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只有粮食生产发展了,整个农业才能顺利的发展;只有农业发展了,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央提出的“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是迅速地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定天下的产业。长期以来。农业在产品经济的体制下运行,主要农产品实行计划生产、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不仅城乡市场供给不足,而且农业自身劳动生产率低,土地产出率低、农业商品率低和经济效益低。进入80年代,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部分农产品价格的逐步放开,农业生产开始步入商品经济的运行轨道,生产者按市场需求调整结构,按价值规律安排生产,努力探索提高农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使之成为相对独立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在农村,从事种植业的人占了大多数,他们有着丰富的农业生产知识和生产经验,农产品不仅是他们生产和生活的的主源,也是城镇居民生活和农产品加工生产的基本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9.
农业计划方法问题,是国民经济计划方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许多同志在这方面已经进行过认其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当然,要不断地改进农业计划工作,以便更好地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促进农业生产新高潮蓬勃的健康的发展,还需要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们共同努力,不断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在这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农业计划方法,涉及的问题较多。本文打算对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统一计划与因地制宜相结合和基层计划单位两个  相似文献   

10.
<正> 农业生产计划是整个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计划统得过死不行,不要计划也不行,只有坚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才是唯一正确的方针。农业坚持这一方针,我们认为要研究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要有一个统一的经过综合平衡的农业计划。目前农业计划管理体制不统一,农业生产,农产品收购、调拨,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等互不衔接,甚至互相矛盾。如烤烟种植计划,有关部门直接下达到县,与地区安排的不一致,给物资供应和商业收购都带来困难。因此,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问题要把农业搞上去,首先必须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马克思在分析农业的剩余劳动的时候指出,具有一定劳动生产率的农业,是一切社会的基础。他说道:“如果人在一个工作日内,不能生产出比每个劳动者再生产自身所需的生活资料更多的生活资料,在最狭窄的意义上说,也就是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如果他全部劳动力每日的耗费只够再生产他满足个人需要所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那就根本谈不上剩余产品,也谈不上剩余价值。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并且首先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任务的,因  相似文献   

12.
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是一个战略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才能发挥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作用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重要的机制表现在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具有很大的约束力。目前我们国家的积累和外汇收入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农业。虽然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建国初期的70%左右下降到30%左右,但是农业净产值所占的比重却比轻工业和重工业都高。在轻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产品几乎占70%左右。在我国人民消费构成中,吃还是第一位,而食物和食品工业的原料基本上是农副产品;穿是第二位,穿的原料也大部分来自农业;用的东西也不少是农业提供的。这些事实决定了搞好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农村人才开发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艳霞 《经济论坛》2004,(18):108-10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0%。同时,我国又是一个农业资源相对贫乏,农业生产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加快农村人才的深度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又是农业的基础。粮食生产直接关系到十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局势的安定,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必须抓紧抓好。为了确保粮食的稳定增产,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其中的核心和关键,是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主体和中心环节,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保障。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是粮食生产主产区。因此,研究黑龙江省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找到适宜的解决对策,对于黑龙江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它的生产实质是依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们的劳动去控制或强化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在人类社会最初的发展阶段,人类生活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是人类社会再生产的起点。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步形成部门繁多的国民经济。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相同。农业而且只有农业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其一,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人类赖…  相似文献   

17.
一、国民经济的发展阿拉伯也门的国民经济处于发展阶段,在60年代后期,以农业为主(几乎没有什么工业),农业占国民经济收入的一半以上,商业占20%。从70年代开始,重视发展工业、农业、及交通运输。1973年第一次实行计划经济,并制定了第一个三年发展计划,同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3.8亿里亚尔,工业产值4300万里亚尔,农业产值3100万里亚尔。  相似文献   

18.
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平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生产中两大部类的关系(这一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常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来表示),是国民经济中的根本比例关系,是毛泽东同志历来指示我们要特别给予重视和妥善解决的大问题。这一对比例关系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在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给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带来严重的后果,不仅人民生活改善不了,国家建设也搞不好。因此,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要求,调整好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切实加强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认真地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以便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本文试就社会生产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  相似文献   

19.
<正>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稳住了粮食,就能稳住农业和“菜蓝子”,也就能稳住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这一科学论断已为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实践所证实。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稳住粮食和农业,增强农业投资是稳住粮食和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增加农业投资却又是问题的根本所在。一、政府、农户利益价值标准的选择农村实行改革后,农户一改过去那种只是消费主体,而成为生产主体和消费主体的双重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农民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力量”,农民问题也就成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问题,而农业又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