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菁  周淼 《广告导报》2004,(6):55-56
我国现有啤酒企业400多家,啤酒产量发展迅猛,位列全球第二,其中年产量在20万吨以上的有23家,其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当前,国内颇具实力的啤酒品牌有: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华润啤酒、珠江啤酒、哈尔滨啤酒、惠泉啤酒、金威啤酒等(如下图:中国主要啤酒品牌)。  相似文献   

2.
《糖烟酒周刊》2005,(14):A027-A027
中国啤酒高层论坛在京召开,英博看好中国啤酒市场,华润六个方面阐述公司发展,巩固北京市场 燕京目标瞄准奥运会,重啤提出未来集团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啤酒行业向来不缺乏故事,第一梯队有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燕京啤酒三家企业,这几年打得难解难分。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采用积极扩张的策略,十年的时间从几十万升激增到近千万升的产能,雪花的并购狂潮加剧了中国啤酒行业兼并重组的速度,使国内啤酒企业从2000多家下降到目前不足300家。  相似文献   

4.
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是目前全国大型啤酒企业之一,属于国有大型一档企业,下属15个分公司及子公司,主营啤酒、饮料、矿泉水、调味品、RNA等产品。1997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募集设立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全公司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总资产42亿元,有职工8700人。1999年在全国首先突破生产啤酒100万吨大关,成为第一家提前完成“九五”规划的重点国有企业,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9.58亿元,实现利税8.09亿元,上缴财政4.96亿元,分别居同行业之首。燕京啤酒目前是国家经贸委重点支持的全国512家大型企业之一,并被原国家轻工总会纳入重点支持的三大民族啤酒企业。燕京啤酒清爽怡人,口味纯正、柔和、爽口,以独特的风味赢得消费者的青睐,燕京啤酒成为人民大会堂国宴特供酒。1997年“燕京”商标被国家工商局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相似文献   

5.
余言 《中国品牌》2012,(8):35-35
燕京啤酒要争"罐"军了!作为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在今年伦敦奥运会之际,燕京啤酒却放弃了成为奥运赞助商的机会,选择了其他的奥运营销方式。4月26日,燕京啤酒集团正式成为中国乒协官方合作伙伴,全力支持中国乒乓健儿出征伦敦。对中国观众来说,乒乓球无疑是最受关注的比赛项目之一,燕京啤酒将自身品牌与乒乓球项目捆绑在一起,显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营销效果。  相似文献   

6.
《三联竞争力》2010,(9):100-100
雪花又被爆出恶性竞争,此前它刚刚平息了与燕京啤酒的业务员互殴事件。2010年8月,承德市的消费者在饮用雪花啤酒的时候发现一件怪事,不少雪花外包装的啤酒,其瓶身上却铸有“青岛啤酒”字样。  相似文献   

7.
梁剑 《华糖商情》2000,(50):37-39
2000年是中国啤酒企业竞争最激烈的一年,燕京、青岛等大品牌打破啤酒区域性消费特点,标志着中国啤酒业全面进入“战国”时代。大品牌南冲北突、征战四方,地域品牌死守阵地,寸土不让,形成了一个个啤酒区域战场。通过对这些战场的分析,希望能够看出世纪末中国啤酒市场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2008年,中国的各行各业都抢着一起奥运,大家都使出自己的独门绝招,就啤酒而言,青岛、燕京、百威做了奥运会的赞助商,雪花啤酒反其道行之搞了个非奥运营销,珠江啤酒呢?它也有行动,那就是赞助中国篮球队。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啤酒市场上燕京、五星、北京三足鼎立,到了90年代中期北京啤酒市场燕京一枝独秀,虽然有青啤和洋啤众多对手的进攻,但燕京啤酒一直保持着市场老大的地位。2004年5月11日,北京啤酒朝日公司在京宣布,北啤怀柔新工厂投产在即,新北京啤酒即将登陆市场。得到提升的新北京啤酒无疑增加了北京啤酒市场的变数,同时也将增强整个京啤的行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中国啤酒地区割据的生产方式,中国啤酒产品高度的同质化.使得中国啤酒市场呈现出相当显著的地理区域特征,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对于本地区啤酒品牌具有高度的忠诚度和认知度。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几大啤酒品牌的跑马圈地以及跨国啤酒巨头纷纷进军中国市场,中国啤酒市场可谓是硝烟弥漫。随着国内啤酒业几大巨头的整合力度日益加大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啤酒业的“洗牌”运动十分明显,国内啤酒厂数量从以前的上千家迅速下降到了不到400家,其中剩下的大多也是举步维艰、引不起买家兴趣的小厂。青啤、华润和燕京三大巨头三分天下的格局渐渐明朗,尤其在当前外资大举杀入的情况下,大联合、大并购将成为中国啤酒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糖烟酒周刊》2004,(47):47-47
华润雪花将合资浙江西泠啤酒,麒麟入股大连大雪,韩国啤酒巨头入渝布局西南强力促销,哈啤直言欲做中国强势品牌,燕京(莱州)海德尔俏销韩国……  相似文献   

13.
未来中国啤酒的发展趋势将是龙头企业垄断市场,中国本土啤酒品牌处于领导地位。而领导行业的龙头将在青岛、燕京、雪花间产生。这三大啤酒企业在完成了前期并购后,开始在自己的区域内精耕细作,处于整合的收获时期。然而三大品牌所构筑的区域板块在运动中也加速了碰撞,其中最激烈的当是燕京和青岛。  相似文献   

14.
《糖烟酒周刊》2004,(49):31-31
燕京品牌价值超过百亿,啤酒巨头生力将与河南奥克合作“拉萨啤酒”获全国驰名商标,蓬莱烟啤淡季旺销,中国初登世界啤酒消费首位,可乐低酒精饮料——“天堂麦芽啤酒”登陆日本,重啤入驻北部新区打造50万吨啤酒工业城,珠啤制订“十一五”发展规划,“黑生”啤酒全国招商在即  相似文献   

15.
李志国 《华糖商情》2001,(34):26-27
今年的啤酒业绝对赚够了人们的眼球,先是青啤与燕京攻城掠地,大肆吞并弱小企业:青岛啤酒北上收购廊坊啤酒厂与北京五星、三环;燕京以牙还牙.疾驰山东,“招降”无名、三孔,各在对方领地里楔上了一个钉子。后有华润黑马横空出世,舞资本利剑杀入啤酒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拿下东北半璧江山,接着挥师西南,收购乐山、绵阳,并有120亿锁定中国啤酒业的豪言。  相似文献   

16.
盈利能力是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能更好地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制定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文章以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通过与青岛啤酒和华润啤酒进行对比,分析燕京啤酒的盈利能力指标,结合杜邦分析,研究燕京啤酒盈利能力提升的障碍和对策建议,并通过对燕京啤酒的分析提出对行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华糖商情》2001,(32):26-26
在北京九力营销顾问有限公司进行的调查中,约有2/3的受访者表示最经常喝的品牌是“燕京”啤酒,其次约有1/10的受访者表示最经常喝的是“青岛”啤酒,其它品牌的提及率均在5%以下。  相似文献   

18.
1993年.香港华润创业集团.尤如一匹腾空而出的黑马.突然携手国际啤酒巨头南非SAB闪电进入中国啤酒市场.开始在中国进行圈地运动式的并购.大跃进式的狂飙.转眼之间.华润啤酒集团(以下简称华润雪花)的规模得到了空前飞速的提高。时下华润雪花旗下的啤酒企业已有近40家.啤酒总产能达560万吨。2003年雪花单品牌啤酒的销量超过了80万吨,2004年突破110万吨.2005年更是达到了158万吨的销量.2006年有望突破200万吨.而目前国内市场上销量超过百万吨仅有青岛,燕京、雪花。华润雪花以十年左右时间完成其它中国啤酒巨头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霸业.堪称是中国啤酒业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9.
凡战,以正合,以奇胜。进入新世纪以来,以青岛、华润、燕京三大啤酒巨头纷纷采取购并战略,以“本地亲情化诉求”为正,以“服务差异化”为奇打响了中国啤酒市场的新战役,攻城掠地,一举成为中国啤酒市场的三大强势品牌。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回顾:中国啤酒的分水岭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总结2004年的中国啤酒,“平淡”可能是最合适的。中国啤酒在经历三大巨头(青岛、燕京、华润)大规模抢滩式并购之后,2004年既没有发生青岛华南事业部高歌猛进的市场大战,也没有发生此起彼伏式的圈地竞赛。然而,从任何角度看,2004年都会成为中国啤酒的分水岭。在2004年,以下三种市场格局的形成,预示着中国啤酒的竞争即将进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