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现代审计的发展方向是风险基础审计,而且现代审计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抽样审计,并非详细审计。可见,在审计过程中,恰当、合理地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和进行审计风险评价,对于防范减少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制定审计重要性与审计网络评价准则的目的就是为了规范审计人员运用审计重要性原则、评估审计风险的行为,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陈莎 《时代金融》2015,(8):191-192
莫茨和夏拉夫中提出审计假设是存在的,否则就无法在审计中进行推理或得出结论,并提出了八项审计假设,在这之后国内外学者从未停止过对审计假设的探讨,但是至今审计理论界还未得出公认的审计假设体系。本文在研究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对几种典型的审计假设观点做出评述,并尝试基于美国会计学会对审计的定义与现代观点构建独立审计假设体系,包括:审计对象可审计性假设、审计客体的不确定性假设、审计主体可信性假设、效率审计假设、审计结果有用性假设。  相似文献   

3.
审计依据是衡量和判断审计对象的正确性、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有效性的尺度,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衡量被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如果缺乏审计依据,审计人员就难以做出审计结论、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审计工作就难以正常开展。现结合我们在计拨工会经费和缓交工会经费审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工会审计依据(一)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衡量、评价被审计事项的真实、合法、效益的具体标准,是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评价、得出审计结论的根据。主要包括:1《.工会法》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2.全国总工会有关制度、规定及上级工会、产业工会等制定的工作目标和下达的经济指标、通知、指示、会议文件等;3.被审单位内部制定的规章制度等。(二)审计依据的运用受时间限制,不能以现行的规定衡量过去,也不能以失效的制度评价现在。二、工会审计证据(一)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通过各种方法,获取足以证明审计事项真…  相似文献   

5.
在瞬息万变的今天,风险无处不在,从审计的发展过程中看,审计风险又是无法避免.本文就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审计风险可能存在的环节,最后提出从审计人员、被审单位、审计方法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制定风险应对策略,以便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破产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如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对破产审计的特定范围和特征分析,采取可行的措施;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审计风险的预测性分析和制定严格、周密的审计方案等。  相似文献   

7.
在审计理论中,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证据等概念密切相关;在审计实务中,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等阶段必须时时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文章对审计风险做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破产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如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对破产审计的特定范围和特征分析,采取可行的措施;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审计风险的预测性分析和制定严格、周密的审计方案等。  相似文献   

9.
1.内部控制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寻找突破口。一是建立审计创新激励机制。在审计实施中采取有所创新的审计方法、技术,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提出建设性的合理化建议以及在审计组织工作方面有创新、有突破,取得明显经济效果者进行重奖,鼓励内部审计人员积极参与创新活动。二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用市场经济的新理论、新概念、新观念、新运作方式制定适应公司制方而的审计制度和规章。如果内部审计人员不转变观点,不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不在审计制度创新上下功夫,也就不能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和提出好的管理建议。2.内部审计手段的创新。内部审计手  相似文献   

10.
内部审计质量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内审人员实施内部审计过程中,各项内部审计工作的总体质量。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仅指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管理,是对具体审计流程的质量管理,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方案的拟定、现场审计的实施、审计报告的撰写及后续审计等环节都属于审计项目质量管理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
试论审计专业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潞嵘 《理财》2003,(3):17-18
审计专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依照专业标准和职业经验,对影响审计决策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对不确定事实做出判断的过程。审计专业判断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全过程。审计人员在审计的准备、实  相似文献   

12.
崔静 《中国外资》2009,(20):98-99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是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或人员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无意地对存在重大的错报或漏报的会计报袁以及对具有重要影响的经营活动审计后发表的不恪喳的审计结论,造成审计对象和与之相关方面遭受损失或损害,并由此引起审计主体承担这种责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韩冰 《理财》2016,(4):96-98
开展审计工作,有效沟通在整个审计过程中是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效率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审计过程中的沟通包括审计机构上下级之间、审计项目组成员之间、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及经办人员之间的沟通等三个层面。其中审计与被审计者的沟通是在审计活动中双方互动的必要过程和手段。审计与被审计是一种对立关系,因此,被询问人员常常会带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4.
2005年3月,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第三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将风险管理审计纳入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中。《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内部审计已发展到了风险导向审计阶段。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以企业风险评估为导向,依据风险评估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评价和改善企业风险管理、风险控制及治理,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国家审计计划是关于国家审计工作发展的全面规划,既包括审计战略规划,也包括审计长期计划和审计项目计划;既包括审计业务工作计划、审计方案,也包括审计机关“人法技”建设计划和审计机关内部管理计划。国家审计计划管理涉及到审计机关行政管理的全部过程和全部内容,是以国家审计机关为主体,以审计工作的全面活动为对象,以制定和实施国家审计计划为方式和手段的管理活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将重点介绍美国国家审计计划管理的主要做法并论述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李彬 《理财》2001,(5):23-23
完善的制度是任何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在现阶段,要推进我国审计事业发展,就要提高审计执业质量、水准,避免审计风险。本人认为,应从建立健全审计执法制度保障体系入手,优化和改善审计环境,从源头上规避、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一、应尽快完善和健全审计法规体系。一是根据经济建设的发展,及时健全和完善审计法规,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行为方式、职业道德、工作程序、工作目标做出科学的规定;二是制定更为详细的执业规范,规定各类审计的必经程序、工作环节、基础考核、质量控制等,防止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随意性,尽可能减少审…  相似文献   

17.
闫晶  李国文 《中国外资》2010,(8):123-124
审计是验证有关经济活动成果是否与制定的标准一致的活动。审计的目的、内容、形式和方法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外资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审计环节、审计方法等在企业的发展中逐步建立和完善。其审计环节主要有采购控制、供应商选择、现场勘察和多方沟通;审计方法主要有抽样法、勘察法、称重法、统计法和询问法。通过审计发现外资制造型企业零星工程管理主要应从供应商管理、现场验收、结算管理及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改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企业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实现企业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浩然  宣国良 《上海金融》2005,149(10):15-18
战略审计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新型管理方法。本文从金融企业管理活动特点出发,分析了在我国金融企业中建立战略审计制度的必要性,并对如何在我国金融企业中建立战略审计制度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合理怀疑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非亲历证据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所作的一种假设或推断,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使用的最基本方法。科学、系统地运用合理怀疑,对全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有效规避审计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合理怀疑是具体审...  相似文献   

20.
所有的科研都要假设,审计学科也同样.审计假设作为审计理论结构体系重要组成要素,历来是审计界探讨的重点.迄今为止,审计学界对审计假设仍然没有统一的结论.文章通过对审计假设理论的回顾和评价,并且结合我国审计的现实发展状况,分析审计假设的决定因素,并提出了重新构建审计假设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