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及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贸易是二十一世纪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分析了中国服务贸易结构,指出了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落后,传统服务业的比较优势不显著,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问题;通过对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得出了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总体低下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问题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2000~2007年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GL指数和MIIT指数的计算和分析,探讨中日服务业各部门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原因。得出中日间服务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结论,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项目呈现出显著的产业间贸易特征。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1997年以来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出口贸易结构进行了经验分析,对生产性服务贸易各部门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和Michaely竞争优势指数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合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生产性服务业总体国际竞争力较弱且发展不平衡。最后,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加快发展中国服务贸易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贸易是服务产业国际化的体现,其发展水平和层次是一国产业进步的标志之一。现在,服务业的发展状况成为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扩大服务贸易,改善服务贸易结构,是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能力的新举措。制定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必须在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大背景下来思考。因此,本文在对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孙明华 《山东经济》2008,24(4):112-116
1992年建交以来,中韩两国进入了直接贸易阶段,此后,两国贸易关系发展非常迅速。10多年来,中韩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许多明显的变化,产业内贸易比重不断提高。文章通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贸易竞争指数(TC)比较分析了两国的产业竞争力,同时,分析了两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得出:中韩的产业分工既有互补性的产业间分工,同时也有产业内分工,未来将向产业间水平分工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服务贸易结构是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重要体现。通过采用服务贸易结构优化指数对日本和美国服务贸易结构的变化历程进行了纵向的梳理和阶段性划分,进而对日本和美国两国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发展阶段进行对比,指出两国在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等方法,对1997—2011年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和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5年来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额呈现年均增速16%的趋势,我国服务业贸易模式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其他模式为辅;而且多数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业部门产业内贸易特征却不明显;此外,我国服务业贸易正朝着"原生性"的方向发展,水平型因素所起的作用比垂直型因素更加明显。最后,文章提出了提升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和质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等方法,对1997-2011年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和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5年来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额呈现年均增速16%的趋势,我国服务业贸易模式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其他模式为辅;而且多数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业部门产业内贸易特征却不明显;此外,我国服务业贸易正朝着“原生性”的方向发展,水平型因素所起的作用比垂直型因素更加明显。最后,文章提出了提升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和质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丽丽 《山东经济》2009,25(6):61-65
本文首次在产业内贸易运用Lall(2001)的技术含量分类标准,分别测算北美自由贸易区静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GL)和动态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结果显示:一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对经济水平差异大的美墨两国和经济水平相似的美加两国的影响不同。二是GL贸易调整成本和边际产业内贸易调整成本两者不一致。三是美加之间贸易调整总体上小于美墨之间的贸易调整成本。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存在频繁的经济往来,对比两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这对加快东亚服务贸易合作十分重要。文章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法与波特竞争优势理论,就中日两国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贸易竞争力及分解状态进行分阶段分析,得出中日两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存在差异、中日两国服务贸易出口倾向不同、中日两国服务贸易生产和出口结构存在差异等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调整服务贸易竞争力驱动模式、拓宽服务贸易出口市场、优化服务贸易生产与出口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业内贸易是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趋势。作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自贸区,中国-东盟区域产业内贸易发展必然带动成员国贸易结构调整,夯实经贸交流基础。目前,双边贸易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水平发展较低;在产业内贸易发展过程中,垂直异质型贸易发展较快,且呈现上升趋势,需要进一步采取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日本作为东亚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对东亚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贸易互补贡献巨大。近些年来,日本的对外贸易结构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将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商品贸易数据来测算日本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首先,通过计算结果判断近年来日本制造业产品贸易类型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其次,根据日本贸易类型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分别对该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3.
日本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及其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日本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其化工产业及其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据1985~2008年的日本相关数据,制度性量化指标量化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以及估计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对人力资本吸收程度、技术吸收程度以及日本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发现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越高,人力资本吸收速度越快,技术吸收速度增加对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  相似文献   

14.
何春华 《特区经济》2010,(11):106-108
本文从产业内贸易形成原因的理论探讨切入,结合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全面分析研究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动因、趋势、以及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进一步扩大中国一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的对策,从而为促进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和贸易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产业内贸易的比重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并存发展,呈现出较为高级的垂直型分工型态。中日两国的产业内贸易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刘伟丽 《特区经济》2010,(11):218-219
本文首先综述了产品内贸易理论问题,其次,分析国际金融风暴之后,以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为主的中国产品内贸易问题,最后,从产品结构、贸易方式、区域发展、服务外包等方面对中国产品内贸易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借鉴文献引力模型基础上,结合中国与其主要的服务贸易伙伴国的实际情况建立截面数据模型,分别得到人均GDP、人口数量、国内产品市场管制、多边市场开放度、服务贸易结构和服务开放度等变量对服务出口贸易的影响大小,预测了中国对世界的服务贸易总额及结构的出口潜力,并与美、日、韩三国作了相应比较,结果表明:我国服务贸易总额较大,传统的服务部门(如旅游、建筑服务)已经充分发挥了潜力,而新兴的服务部门尤其是金融服务出口潜力的开发仍然有很大的空间,这种贸易的不足不是由于国家的管制措施引起的,而主要是由服务行业结构特征导致的.因而促进服务出口的措施应充分考虑行业发展的均衡性以及出口额与出口效益的关系。
Abstract:
Based on the gravity model and combination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 with that of its major trade partners,this article creates cross-sectional data model,and obtains that the impacts of GDP per capita,population,Domestic Product Market Regulation,multilateral market openness,service trade structure,services openness et al on services exports,forecasts China,s export potential of total and structure in services trade and compares it with that of the America,Japan and Korea,the result shows that:China,s total trade in services is over-performance, traditional service sectors such as tourism and construction services have reachedtheir potential,however,the emerging sectors especially the financial services still have a lot of space for export potential. This lack of exploiting the potential arises not from our country regula-tion,but from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rvice sector. Therefore,the measures to promote services export should be fully considered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ort values and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18.
旷乾  黄译葵 《特区经济》2011,(5):108-110
自1999年以来,中、俄双边贸易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并连续10年以近年均30%的增幅持续发展。2009年中国已成为俄罗斯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俄国也成为中国的第八大贸易伙伴。因此研究中俄贸易对于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中俄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两国贸易中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而结合贸易结合度指数,对中俄双边贸易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The paper first analyses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entry of the two countries to the E.U. in 1986. We find that both now trade relatively more with each other but that, while Spain's trade with the E.U. and Portugal's import from the E.U. soared, Portugal's export to the E.U. stagnated in relative terms. We try to explain this phenomenon. We also find quite a lot of trade diversion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entries - from Northern as well as from Southern countries. We finally try to find evidence for theories of trade: there is little to say for intra-industry trade while comparative cost theories are sometimes vindicated in their static guise.  相似文献   

20.
多哈回合以来,区域层次服务贸易自由化蓬勃发展,而以GATS为代表的多边层次服务贸易自由化进展相对有限.本文从多边和区域层次角度分析了服务贸易自由化发展呈现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